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红层是典型的易滑地层,红层滑坡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营造成严重威胁。《降雨诱发红层滑坡研究 以四川盆地为例》以四川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红层滑坡的孕灾环境、主要类型与特征、形成条件、成因机理和失稳破坏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红层滑坡分析评价、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和防治利用的技术方法。
自然灾害风险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社会经济损失严重。本研究成果对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安全预警体系,对加强灾害防治,保障沿海地区安全,规范灾害风险与应急响应研究方法,促进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梅青主编的《台风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针对社会公众,结合目前台风灾害的特点及危害,以图文结合、言简意赅的科普读物形式,重点介绍公众面对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灾害所应了解的基本知识和应采取的防范及自我救助措施。内容包括:台风灾害基本知识;台风灾害杜会防范知识;台风灾害个人防范及自救知识。 《台风灾害防范与自救手册》可用于向大众普及防灾自救知识,也可作为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学习灾害预防及自救的手册。
《自然灾害管理实务与技巧--领导干部关心的25个问题》由王宏伟所著,《自然灾害管理实务与技 巧--领导干部关心的25个问题》把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融为一体,提纲挈领地把灾前预防、 灾中处置、灾后安置等重要应急工作归纳为25个问题,语言简练,方便实用,可供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和临 机抓取。本书既是一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简明教科书”,也可作为领导干部应对自然灾害的一本“实 操手册”。
在中国历史上,洪涝、干旱、地震、瘟疫、蝗灾五种灾害为害烈,足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乃至社会经济一时濒临崩溃,引发社会剧烈动荡,甚至影响历史的进程。作者根据大量史料,主要对北京地区上述五种历史灾害进行个案分析和综合研究。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北京历史重大灾害个案研究,重点记述了北京地区曾经发生过的奇灾大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灾害观,鉴往知来,防患于未然。下编为北京历史灾害编年,收入自西汉元凤元年(前80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的重大灾害资料,是关注或研究北京历史的读者案头之书。
乌鲁木齐城市活动断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是全国批20个城市探测和评价计划的一部分,开始于2004年,项目负责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集中了全国各部门有关专业的优秀科学工作者来共同完成这一项重要科学工程。整个工程历时3年,于2007年7月9日通过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和乌鲁木齐市政府的联合验收。本书全面反映了这一科学工程的目的、科学思路、技术路线、各阶段所做的工作及其主要科学结论,是一本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的科学著作。
本书结合多年的专业教学和火灾扑救实践工作新经验,吸纳了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的新规范和近年来火灾扑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从灭火技术和战术应用的指导规律、现场险情处置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火灾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火灾扑救指导思想、灭火战术基本原则、灭火战斗组织指挥和灭火战斗基本行动和方法,归纳总结了火灾类型与特点、人员疏散与搜救和控火灭火的措施、方式与方法,以及灭火战斗行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对典型火灾扑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救人与灭火技战术对策、行动实施的具体方法。本书适宜作为消防指挥、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的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公安消防部队、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灭火指挥人员学习参考。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是国内**部专门研究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学术专著,集作者近二十年在地铁地下结构抗震领域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震害对比及工程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于一体,较为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作者在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损伤破坏模拟模型和方法、破坏机理与失效模式、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系列创新性成果,并较完整地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地铁地下结构抗震》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地铁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内容严谨且完整,各章内容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The loss caused by fi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n the new era of fire safety engineering intem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re essential for fire safety communities, through which resources,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shared upon mutual interest and benefit.
本书初版于1994年。全书由灾害问题总论、自然灾害分论、人为事故灾害分论,科技风险分论四篇组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的灾害问题总况、种类、成因、特征、趋势、影响,以及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冰雹、风沙、冷冻、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建筑物事故、工伤事故、采矿事故、医疗事故、传染病、航天事故、核事故等数十种灾害在中国的情形。提出灾情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减灾是保护我们的国家、社区、家庭及亿万人民免受或少受各种灾祸摧残所必须的战略举措,被称为中国灾害黑皮书。
本书是在建立健全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修改。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第2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基础理论;第3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低温冻雨为例;第4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酸雨为例;第5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城市内涝为例;第6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森林火灾为例;第7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农业病虫害为例;第8章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第9章总结与展望。数据详实丰富。
《灾变链式演化跟踪技术》以灾变链式理论为导向,在链式演化延续性和阶段性规律基础上,拓展到对多重灾害如地质灾害等演化动态规律的系列跟踪,力图从灾害阶段划分、指标参数界定、临界变态关系模式判识、安全设防水平确定、灾变各阶段治理方案优选及治理后效等实施系列跟踪,并以此为目标构建地质灾变动态跟踪数据库网络体系,实现跟踪信息中心平台、灾区用户、灾害监测点的无线网络联接,以期达到安全预警的目的。 《灾变链式演化跟踪技术》可供从事地质灾害研究、勘察、监测、灾后加固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参考用书。本书由肖盛燮等著。
基于滇池流域面源构成类型与输移途径,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想是:源头控制、资源回用、技术实用、总量削减和优化管理,通过域内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促进示范区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由此,村镇生活污水氮磷污染控制、农村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台地水土和氮磷流失控制、坝区农田产业基地氮磷污染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控制与管理构成课题的关键创新技术。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在课题领导小组、专家组的指导下,在科技部、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同心协力、全力攻关,在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工程实施、软件开发、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在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复合生态床、地下土壤渗滤技术
本书聚焦2006年春季的东北亚沙尘暴,详细介绍了以中国气象局观测网为主体的沙尘暴监测情况,给出了所有沙尘暴过程实况的统计结果及其与近7年报道的对比,分析了其天气、气候成因,详细介绍了数值预报系统及其预报与评估结果,对其中在我国和周边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的5次重大沙尘暴过程作了天气学成因、变化、输送和发展过程的详细分析,并摘录了部分灾害简介,分析了当前沙尘暴观测、预报与服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减灾对策。
《自然灾害与社会易损性》(作者郭跃)是从地理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视角,重新审视自然灾害和社会易损关系的新专著。《自然灾害与社会易损性》回顾和介绍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研究背景,灾害研究的主要流派和国外灾害易损性评估的主流评价指标和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分析的案例;在理论上,论述了灾害系统的组成,自然灾害的社会学性质、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灾害易损性的相关概念和若干理论问题。建立了区域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工作流程和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社会易损性视角的社会减灾防灾对策和措施;展望了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灾害发展及其社会易损性新的趋势。在实践上,探索了国家尺度和省域尺度的区域自然灾害易损性评价和灾害易损性的空间分析。本书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可为从事减
本书围绕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灾害,着重介绍地震灾害、火山灾害、山地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干旱与风沙灾害、水类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火灾等各种常见自然环境灾害的类型、发生基础、成因机制、危害与影响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环境灾害的方法与技术措施,使读者易于掌握各种常见自然环境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性,同时更加突出灾害预防及逃生方面的有效知识。使用该教材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各种自然环境灾害的成因及发生特征,能够利用各种自然现象及自然先兆来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问题,掌握各种自然环境灾害的预防和避灾、减灾方法及综合防御措施,以保护人类及其生存环境。
本书写出了在突发事件和灾害期间,我们所掌握的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知识。它是根据国际减灾十年的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写成的,而可持续发展经验是在里约热内卢与约翰内斯堡两次全球高峰会之间取得的。本书是供专业人员、决策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的,所以它概括了环境卫生一般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 本书部分给出了概念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灾害管理中的环境卫生问题。框架包括了灾害管理周期中的全部内容,从准备和报警,到恢复与预防。为了制定计划与降低*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给出了相关准则;对组织和后勤方面的事务,也给出了实际指导。通篇强调在各地处理突发事件和灾害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还要结合预先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本书还强调了在灾害与突发事件期间人群的脆弱性,并强调要把有能力并了解当地情况的人士纳入环境安
本书以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地化培训的规范化水平为目标,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课程设置要求、训练设施的建设、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及培训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系统地规范了地震应急救援基地化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对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化培训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教材。
本书基于洪水预报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洪水预报系统开发中预报模型库、洪水预报方案构建、通用模型参数率定、交互式洪水预报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建立了通用化洪水预报系统开发的技术体系。并依据此技术体系,开发研制了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便、通用性强等特点,已在我国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技术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开发方法,洪水预报模型库建立技术,洪水预报方案构建技术,模型参数率定技术,交互式作业预报技术。下篇为实践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介绍,系统管理介绍,系统建模介绍,作业预报介绍等。 本书可供从事洪水预报的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包括三篇内容。上篇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时空格局,阐述了对中国影响较为突出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冰雹灾害、雪灾、霜冻灾害、雾灾、风沙灾害、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暴潮、赤潮、海浪以及海冰灾害等突发性和渐发性地球物理灾害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中篇为中国自然灾害系统时空格局,阐述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中国自然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与灾情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减灾措施。下篇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介绍了中国自然灾害区划的原则与指标体系,以及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方案、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方案。 本书可供从事自然灾害研究的科研人员、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研
《冻土试验与冻害调查地学卷》对作者在冻土勘察测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全书分上下两篇,共8章:上篇着重介绍中俄原油管道沿线多年冻土勘察测试成果,内容包括多年冻土地温观测资料、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经验确定方法、估计冻土融沉性指标的经验公式和冻土热学指标数据资料等;下篇主要介绍季冻区公路路基冻害钻探调查和现场观测数据资料、土的冻胀敏感性试验资料以及估计毛细水上升高度的经验公式。书中原创资料丰富,同时将其与现有规范文献进行分析比较。 《冻土试验与冻害调查 地学卷》可供工程建设各部门勘察、设计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