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1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7章:首先描述了地震的发生背景,即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演化历史、内部构造以及有关大陆形成的三个假说;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震的类型加以划分;然后阐述了全球范围内和我国范围内的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后对地震灾害及发生地震时的伴生现象进行了直观的描述。此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在第6章对一些常用的地震术语进行了讲解;在本书的后,选择了20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几个典型大地震呈现给读者。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使用。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2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我国4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6章:首先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概况、基本进展和科学思路作了系统阐述;然后结合中长期预报,介绍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周期性以及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介绍了进行短临地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在《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后介绍了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现状以及地震预报背后的故事。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山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经验总结,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按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步骤和分部工程分步论述设计原理与结构设计,着重于地质分析与参数、设计思路与方案、工程结构与计算,还论述了震后山地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治对策。全书内容以工程设计为主体,辅以勘查要点和施工技术,共分滑坡与边坡、预应力锚索、崩塌落石、泥石流和勘查设计工作要点等5部分。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里氏7.2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由神户大学组织学者开展了历时十年的研究,出版了“阪神大震灾研究”系列丛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和日本神户大学从这6卷书中编选了29篇论文,汇集成本书。书中不仅包括了城市型大地震的特点和受灾情况,还具体再现了大地震后避难、救援以及应急临时住宅建设,受灾者的健康、心理状况,住宅重建,震灾教育,对未来的影响以及从中获取的经验、教训等详细情况,以期对中国的震后重建有所借鉴和启发。
根据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需要,我们组织编写了《防沙治沙实用技术》一书。主要是介绍我国各种防沙治沙技术,是一种通俗性读物,供从事防沙治沙的基层干部阅读,也可作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编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增加从事防沙治沙工作人员的技术知识,更好地掌握有关先进的林业技术,以提高防沙治沙工程的质量和成效,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书共包括10个部分,即我国沙漠、沙地及沙化土地概况;沙区天然植被的保护与利用技术;飞播治沙技术;植被固沙技术;机械及化学固沙治沙技术;沙区植物开发技术;干旱区植被治沙模式;半干旱区植被治沙模式;半湿润地区沙地治理模式;沙区林木病、虫、鼠、兔害的防治。
本书是对“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创建早(2008年6月)、坚守时间长(三年)的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在灾区所做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诠释。本书指出,根据灾后不同阶段的社会政治处境,灾害社会工作的角色定位应该从“紧急救助”转向“社区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后,面对灾区民众“生计归零”的现实,社工的迫切使命应该是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城乡合作等)和民众自助与互助,以践行社工“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终极理念。本书是国内部将行动研究与社工本土情境有机结合的著作,对国内外灾害社会工作,乃至中国社会王作专业的本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GB/T 28923《自然灾害遥感专题图产品制作要求》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分类、编码与制图; ——第2部分:监测专题图产品; ——第3部分:风险评估专题图产品; ——第4部分:损失评估专题图产品; ——第5部分:救助与恢复重建评估专题图产品。 本部分为GB/T 28923的第l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7)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思全、王磊、聂娟、和海霞、崔燕。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领域内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 全书共分7章:绪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几类典型问题,一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二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三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的并行有限元方法,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常用软件。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防震减灾研究、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震工作者参考。
李萍编著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问答》以问答的方式对如何应对农业气象灾害做了详细的解答。《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问答》内容包括:农业气象灾害总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养殖业等气象灾害及防御,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内容。全书本着联系实际、服务生产的宗旨,内容系统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技术先进实用,可操作性强,便于广大农民、农业工作者、农业经营者等广大读者学习和使用。
本书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防灾救灾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动作过程,归纳总结了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做法、经验和启示。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美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德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聚焦2006年春季的东北亚沙尘暴,详细介绍了以中国气象局观测网为主体的沙尘暴监测情况,给出了所有沙尘暴过程实况的统计结果及其与近7年报道的对比,分析了其天气、气候成因,详细介绍了数值预报系统及其预报与评估结果,对其中在我国和周边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的5次重大沙尘暴过程作了天气学成因、变化、输送和发展过程的详细分析,并摘录了部分灾害简介,分析了当前沙尘暴观测、预报与服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减灾对策。
本书是一部火灾现场物证分析的学术专著,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教科书。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火灾调查中火场物证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的*情况,具体包括:火灾现场调查的步骤、火灾现场勘查、火场物证的收集和保存、火场物证实验室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释与结论等。本书可供希望获得该知识领域的法庭科学家、公安机关的侦查和刑事技术人员、消防部门的火灾调查人员和消防指战员、检察官、律师以及公安院校、消防院校师生阅读与参考。
主要内容包括与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关的各种坡面工程(梯田、滑坡治理)、沟道工程、小型蓄水工程、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护岸与治滩工程等。针对每种工程介绍了规划设计原理与施工技术。本教材除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生态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科书外,还可供农、林、水利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的有关技术与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于得江编著的《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介绍了生活中常见自然灾害、户外活动伤害、家庭事故的错误处理方式和正确的急救措施应对方法,强调了如何简单而有效地自救,通过增添丰富有趣的知识链接,补充必要的急救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急救法则,在关键时刻把握时机进行自救和对家人的救护。《45种危急状态避险技巧:让你轻松逃生》还重点阐明了防患于末然的道理。这些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但一旦灾祸袭来,人们就能够有效运用书中的原理实行避险,从而轻松逃生。这对于——切真正热爱生命并认识到生命根本价值的人来说,是具有启迪性和实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