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2001年出版的《噪声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介绍噪声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噪声控制基础、隔声、吸声、消声、隔振与阻尼等,并介绍环境噪声的控制与影响评价、噪声控制实例和实验。在内容编排上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此外,还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选择内容。在编排形式上,也力求新颖,在主要章节后附加阅读资料,以增加信息量和趣味性。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于环境类专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还可用于其他人员噪声控制技术自学和参考用书。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 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目的、要求及深度, 工程制图相关知识,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基础、具体设计步骤及方法, 污水处理厂经济评价与分析, 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等。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编著者邢世录、包俊江。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详细论述了环境噪声控制技术 、环境噪声的测量分析及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措施,结合案例突出应用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 的培养。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噪声的基础知识,第3~6章详细论述了噪声与振 动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用技术,第7章介绍了噪声与振动测量技术基础及分析方法,第8章阐述了环境噪 声影响基本评价量、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及分析方法,第9章和第10章介绍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部分机 电设备噪声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 与工程专业的教材,
《含氯胺水输配过程中管材对水质的影响研究》针对饮用水消毒过程管网输配水水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系统探讨了不同输配管网中的水质变化规律、管材对水质的影响以及水质参数对输配过程水质变化的影响。在模拟不同管材系统中水质变化及对实际管网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金属管材中金属离子溶出对消毒剂氯胺的稳定性及消毒副产物生成过程的影响过程及机理,初步阐明了现象发生的主要机理。本研究对城市自来水供水生产及科研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书适合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企业技术人员等阅读。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准备与安全,让读者对实验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一定了解,以提高读者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第二部分为有关大气监测方面的内容,包括不同大气污染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监测方法和测试实验的介绍,为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设计提供基础数据;第三部分是关于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包括了不同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和对比实验情况;第四部分是综合设计实验。通过设计出可行的污染物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执行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包括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监测与污染物测试等基础实验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设计实验等,共28个实验项目。目的在于适应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的需要,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
基于模糊理论、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与DEA交叉评价等理论,对建筑业投标决策的流程中投标机会(BidNo-Bid Decision)、投标项目选择(Which Project to Bid)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为工程项目选择提供了更为客观与有效的参考。
厂界环保岛概念由华电集团提出,将整个电厂视为一个整体的环保岛,对大气污染物、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以及噪声等统一协同治理。当前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已逐渐进入尾声,烟气污染物控制也已由粗放性的工程减排逐步过渡至精细化的管理减排,相应的对从事火电厂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运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华电电科院特成立编著委员会,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华电集团首届环保技能大赛筹备工作,组织编写了本套火电厂环保设施建设与运维题库,涵盖了脱硫、脱硝、除尘、环保监督、废水治理、固废治理等专业,包括了技术、建设、运行、维护、服务等工作内容,设置了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室内环境治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是对《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 8969—88)和《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6—1995)进行了整合修订。 《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 8969—88)首次发布于1988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 15436—1995)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次修订。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适用范围; ——完善了标准方法原理的文字内容; ——
叶代启、邵敏主编的《VOCs污染防治知识问答》围绕目前 和群众关注的VOCs带来的污染问题,从VOCs的基础知识、VOCs的来源、VOCs的环境行为、VOCs的环境管理、VOCs的防控技术和VOCs与生活六大方面,详细全面地阐述了VOCs污染防治知识。所涵盖内容几乎包含了所有关于VOCs污染防治的基础知识,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鲜明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将VOCs污染防治知识介绍给 广大范围的普通读者,准确生动地向公众传播VOCs科普知识,有助于读者对书中主要内容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水平,激发公众参与日常VOCs污染防治的热情。
《农学概论(第二版)》结合近10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情况对版的一些数据和内容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保留了版章节如绪论,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形成,作物与环境,作物的遗传改良,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草害与防治,种植制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内容,并增加了生态农业、农业信息技术与精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学概论(第二版)》的知识与理论,要求读者具备基本的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理论知识。同时,《农学概论(第二版)》所涉及的作物生产实践性很强,建议读者或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学习和运用《农学概论(第二版)》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