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2001年出版的《噪声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介绍噪声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噪声控制基础、隔声、吸声、消声、隔振与阻尼等,并介绍环境噪声的控制与影响评价、噪声控制实例和实验。在内容编排上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此外,还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选择内容。在编排形式上,也力求新颖,在主要章节后附加阅读资料,以增加信息量和趣味性。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于环境类专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和上岗培训,还可用于其他人员噪声控制技术自学和参考用书。
为使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做到技术优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城镇与农村水环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CJJ/T54-2017》。适用于下列污水自然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与案例》对国内外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全书共分7章,首先对生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植物、微生物和综合技术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后,综合应用生物修复的原理,以案例方式讲解了典型环境问题的生物修复工程,以便于读者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 本书可供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和企业工程师等参考。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 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目的、要求及深度, 工程制图相关知识,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基础、具体设计步骤及方法, 污水处理厂经济评价与分析, 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等。
《多孔材料 奇妙的微结构/“科创之光”书系(辑)》介绍的多孔材料就是众多功能材料中的一类。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的演变,造就了地球无数美丽与奇妙的生物和自然景观,孔洞结构便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它体现了美与力的融合、美与功能的共存、美与生命的统一……美得让人叹为观止。大的孔结构可以为我们肉眼所见,如多孔岩石,尺度为厘米和毫米级别;而孔径小的远非我们的视力所能辨别,大多为微米、纳米级别,甚至可小到分子尺度,例如常见的木材就具有直径为几十微米的多孔结构,而天然沸石的孔道直径小于1mm,只有特定大小的分子才可以通过。由此可见,自然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实验室,用无数的化学反应来构建了万千奇特的孔结构,而科技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孔结构——越来越多精密复杂的结构以及特殊的功能被构建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编著者邢世录、包俊江。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详细论述了环境噪声控制技术 、环境噪声的测量分析及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措施,结合案例突出应用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 的培养。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和第2章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噪声的基础知识,第3~6章详细论述了噪声与振 动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实用技术,第7章介绍了噪声与振动测量技术基础及分析方法,第8章阐述了环境噪 声影响基本评价量、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及分析方法,第9章和第10章介绍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部分机 电设备噪声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系列实用规划教材: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 与工程专业的教材,
《流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与污染的动态控制》以流域的水污染防(产业规划源头减排)控(环境经济政策控制)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多目标规划与CGE的建模和模拟展开研究。《流域环境经济系统规划与污染的动态控制》首先讲述了流域水环境经济系统规划及水污染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接着论述了水环境CGE模型的建模原理和ESAM的编制方法;然后以云南洱海流域为例,分区、分期地进行环境经济系统规划论证,并构建动态ERCGE模型,对政府征收排污费的控污政策进行动态模拟;最后提出控污方案。
熊跃辉编著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案例汇编(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技术案例汇编)》共收集和筛选了13项含重金属的烟气和废水的治理、监测以及综合利用的技术案例,简要介绍了案例的工程情况、工艺流程与参数、运行维护情况以及工程适用范围,并邀请专家进行了简要的点评。
熊跃辉编著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案例汇编(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技术案例汇编)》共收集和筛选了13项含重金属的烟气和废水的治理、监测以及综合利用的技术案例,简要介绍了案例的工程情况、工艺流程与参数、运行维护情况以及工程适用范围,并邀请专家进行了简要的点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减少打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一体机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打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一体机产品能耗、噪声、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环境设计、生产过程、回收与再利用和说明书等提出了要求。
《水质监测规范》 SD127-84修订的主要依据为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01-97)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单 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部分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有关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 《水环境监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质站(网)及采样断面、井、点的布设原则和方法;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水体沉降物、生物、水污染监测与调查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与资料整汇编的主要技术内容、要求与指标; ——水环境监测采样、样品保存、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对SDl27-84进行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规范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并更名为《水环境监测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 ——将原水质监测改为地表水监测
本书通过实地调查江汉平原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挖掘其开发利用潜力;在借鉴靠前外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的运行机制及其保障体系,进而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生态化特色湿地农业,努力实现江汉平原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书可供水利、环保、城建、农业、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2009年6月25日,新华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中日合作实现低温制氢”的报道。内容介绍了当日于日本的幕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展示会上公开发表的“简易式氢能源提取法”。这是一项打破常规、实现了“水”在温度不及100摄氏度、压力不足1兆帕的情况下分解提取氢能源的实验展示。另据新华社驻东京记者钱铮本人的介绍,该报道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备受国人的关注。国内的中国环保网、能源网等具影响力的网站也都分别对之进行了转载。而该项技术的发明者正是本书的作者深井利春博士。 深井利春博士堪称日本“水”研究领域的翘楚、巨擘。回溯其羡煞旁人的立业史,成功、风光的背后无不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坎坷;而美丽的彩虹也总是在凄风苦雨后出现。言及其收获的成功,我想称之为“功盖一世”也无言过之嫌吧。深井先生以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丛进、赵华、郭楠、雷达、宋玉宝、薛建明、唐小健、牛国平、管一明、杜云贵、方勇、李庆。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止或减轻化肥使用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肥环境安全使用的原则、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相关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3月8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