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毒性较强的灰尘有机提取液中高频检出的有机磷阻燃剂TDCPP 为研究对象,制备浓度分别为0.034 g/mL.0.34 g/mL、3.4 g/mL、34 g/mL、68 g/mL、136 g/mL、272 g/mL、340 g/mL的TDCPP 细胞暴露液,对HCE细胞进行24h暴露后,检测细胞活力变化,计算LC50值。根据结果选择 1/100 LCs0、1/10 LC50和LC50三个浓度进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TDCPP浓度 68 g/mL时,细胞活力才受到明显抑制,当TDCPP浓度 272 g/mL 时,细胞活力降低至 87%。表明用TDCPP 暴露人 HCE细胞后可以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并引发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基因在TDCPP暴露后被显著诱导表达,而内质网压力诱导的眼表细胞凋亡与众多眼病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TDCPP暴露后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强而抗凋亡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证实了TDCPP暴露后HCE细胞凋亡的发生。此外,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细胞内ATP含量的降低和Caspase-3
《城市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与应用实例》主要包括绪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发展与现状、国外清单发展与现状、我国清单发展与现状、《城市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与应用实例》写作目的与内容框架、大气污染源分类及排放量估算、固定燃烧源、固定燃烧源分类体系、固定燃烧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工业过程源、移动源、道路移动源分类及排放量估算、非道路移动源分类及排放量估算、扬尘源、扬尘源识别与分类、扬尘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等内容。
本书紧密结合水污染治理行业岗位工作实际,采用任务驱动编写模式,每一任务均包含学习目标、任务描述、任务实施、知识储备、技能训练等内容。以任务的完成带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同时理论知识为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任务实施以任务单形式呈现,便于课前预习,也可作为随堂测验,检验掌握情况。本书分为5个情境。情境1主要介绍有关污水、水体污染等污水处理的基础知识,情境2主要介绍污水水量水质调节的方法及构筑物、污水中油类物质和较粗大悬浮物等的去除方法及构筑物,情境3主要介绍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工艺、构筑物,情境4主要介绍污水中细小悬浮颗粒、胶体物质、微量重金属离子、难降解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方法及构筑物,情境5主要介绍污泥浓缩、消化、脱水、焚烧、最终处置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结合我国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以及大气污染控制领域推出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当前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与现有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充实了VOCs污染控制内容,增加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H2S排放与控制、移动源废气污染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等章节。本书由15章组成,包括概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机械力除尘器、电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气态化合物控制技术基础、VOCs污染控制技术、含硫气态污染物控制、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移动源废气污染控制、气体收集输送系统的设计、污染物扩散和排气筒设计、室内空气质量与控制。每章附有例题和课后习题,方便读者使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
本书是一部介绍畜禽粪便堆肥有机质演化规律、稳定机理及络合重金属特征的专著。书中选择堆肥过程中*活跃的有机组分——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organicmatter,DOM)展开研究,基于分子量和亲疏水性(极性)不同将DOM分组,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技术,对这些组分的演化规律及络合重金属特征进行了研究。全书共三部分14章,分别对堆肥水溶性有机物演化及络合重金属特征研究现状、鸡粪和牛粪堆肥DOM演化、络合重金属特征及安全调控策略进行了阐述。本书对于认识畜禽粪便堆肥水溶性有机物演化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的改良和畜禽粪便的土壤利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土壤石油污染过程、风险和生物修复》一书首先介绍了土壤石油污染发生过程、污染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归趋、石油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石油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其次,在介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原理与国内外经典技术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中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石油污染土壤的预制床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强化修复、堆肥修复与生物洗脱等修复案例。并在本书*后一章列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流程与管理规程。全书以石油污染现状、风险与修复为逻辑关系,既有必要的相关基础知识,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便读者更加清楚、全面的了解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由王红旗、李艺、花菲、杨艳等*的《土壤微生物对石油烃的吸附摄取与跨膜运输》的主要内容分为 8章。第l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土壤石油烃的污染现状,总体阐述了微生物对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吸附摄取方式及跨膜运输机制;第2章主要讲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泌在微生物对石油烃类污染物进行吸附摄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与鉴定方法;第3章以假单胞菌DGl7和红球菌BAP-1 作为研究靶细胞,分析了它们对原油、正十八烷以及荧蒽的吸附摄取方式;第4章以假单胞菌DGl7和红球菌BAP-1作为研究靶细胞,分析了它们对正十八烷和荧蒽的跨膜运输方式;第5章以蜡样芽孢杆菌DQ0l和芽孢杆菌DQ02以及假单胞菌DGl7和红球菌BAP-1作为研究靶细胞,在不同底物浓度、接菌量等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对正十六烷以及正十八烷和荧蒽的跨膜运输规律;第6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的产生、扩散及管理控制方面的思想、理论和技术,重点论述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装置及设计计算,并强调管理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同时引入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基础内容。书中还简要介绍了当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注意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全书力求做到系统全面、层次分明。每章节均给出了内容提要,有利于读者学习领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主要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环境保护的管理人员、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主编为朱静、刘嘉、陈伟程。第一篇为常识篇,主要介绍机动车检验机构相关概念、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IM)制度、在用车排放检验、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相关内容,由陈伟程、赵海光编写;第二篇为政策法规篇,主要介绍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监督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规定,由朱静、王博文编写;第三篇为标准规范篇,主要介绍在用汽油车排放标准、在用柴油车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汽车排放定期检验信息采 第一章 集传输技术规范相关内容,由刘嘉、李轶、祖雷、倪红、皮晓超编写;第四篇为监管执法篇,主要介绍机动车检验机构和维修机构现场检查要点、典型违法违规问题判别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等相关内容,由伊飞、马遥、张诗海编写;附录主要包括典型案例和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督管理相关文件,由朱静、贾明编写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环境保护、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发展,燃煤电厂气力输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齐立强、王少平编 的《燃煤电厂输灰系统及控 技术》对燃煤电厂气力输灰系统的运行方式、 作原理、系统控 及运行维护中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进行了系统的讲述。全书分为气力输灰系统 输灰系统控 技术两篇,共10章,内容包括粉煤灰物理化学 *及气力输送基础理论、燃煤电厂气力输送设备及系统运行、自动控 基础、开关量控 及可编程序控 器等,并对当前燃煤电厂应用较广泛的气力输送系统的控 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本书可*从事燃煤电厂气力输送技术的基础研究人员、运行 检修等 程技术人员及*产管理人员参考,同时可作为高等 校相关 业的教学参考书。
活性污泥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优化运行、人员培训、控制系统设计及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项目目标、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的不同,对模拟要求的质量水平也不同。为此,我们必须考虑模型精度,并且确定为达到所需精度所要求的模拟时间。对模型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和比较时,会由于方法不一致或文件编制不足而增加难度,甚至无法进行。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建立一个活性污泥模型应用的通用框架来作为指导。 良好建模实践(GMP)工作小组起源于在摩洛哥马拉克什市举行的第四届JWA世界水大会。各地致力于污水处理模拟工作的研究团队相聚于此,探讨并计划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 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形成相关协议,其中包括引用 多的HSG,STOWA,BIOMATH和WERF。 GMP工作小组的目的是建立一套被 的 化框架,以此来规范ASM类模型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