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典型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展开系统阐述,包括高级氧化技术的范畴与活性氧化物种的性质、基于H2O2的高级氧化技术、基于O3的高级氧化技术、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亚硫酸盐耦合高锰酸钾/高铁酸钾快速氧化技术、基于氯(胺)的高级氧化技术以及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等。
本书介绍了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全书共有5章:介绍了全球曾经发生的多起典型大气污染事件、PM2.5污染与各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PM2.5在人体内的“旅程”及其引发的毒性效应、PM2.5与人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及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和健康风险,以及我国为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专著《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吸收和借鉴西方传统的“结构—模型”协同治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等成果,解析中国协同治理兴起的背景、原因和特征,结合我国政治体制、行政框架、社会生态和实际协同现状,从“主体—政策—数据—制度”四个维度,构建符合中国情境的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框架。然后,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进行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中国环境治理的进程与成效;通过深入分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及城市群协同治理机制的建构与运作,总结我国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效及成功经验;同时探究我国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分析问题成因,明晰影响我国环境协同治理成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善中国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为
本书在总结作者多年实际工程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及其他处于初学期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污水处理理论知识掌握的阶段性特点,以城市污水处理设计为基础,对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各部分进行了系统总结。全书共12章,主要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设计文件的组成、污水处理流程中常用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构筑物、各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要点,并收集和完善了大量实际工程中的典型构筑物设计图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从事污水处理设计的初学人员的入门参考书。
本书梳理了环境健康风险研究的主要进展,围绕环境健康风险研究这一主线,从环境健康监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环境因素归因疾病负担评估、环境健康风险预测和环境健康风险交流5个部分,介绍了先进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法,同时结合研究案例展现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研究前沿成果,有助于读者了解如何应用环境健康风险研究方法解决我国的环境健康问题。
本书全面介绍膜法水处理工艺,重点介绍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机理与控制技术。全书共6章,第1章主要介绍膜技术分类与特点、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膜污染的概念与分类、膜污染模型以及膜材料与膜污染表征方法,为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第2~6章分别介绍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过程特征、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特性与膜污染潜势、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控制技术及其机理、二级出水臭氧 微滤工艺膜污染及其控制机理以及膜法给水处理工艺膜污染特征与清洗。
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种水处理单元技术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计计算、管理及应用等。全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总论、筛滤与调节、混凝、沉淀与上浮、深层过滤、化学处理、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其他相转移分离法、循环冷却水处理、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脱氮除磷、人工生态处理、污泥处理与处置、废水处理厂设计。本书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阐述,注重吸收废水处理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给水排水专业教学使用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废荧光灯、废阴极射线管、废液晶面板等典型复合固废循环利用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典型复合固废中若干复合氧化物、复合硫化物、复合溴化物等解构原理与再生技术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废荧光灯钇铕等复合氧化物解构与稀土金属再生、废阴极射线管锌钇等复合硫化物解构与稀土金属再生、废液晶面板铟锡等复合氧化物解构与稀散金属再生、废线路板烟灰铜铅等复合溴化物解构与稀贵金属再生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通常痕量存在且组分复杂、基质干扰强,其分离分析一直面临着挑战。推动POPs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是国家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大需求和支撑保障。《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从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系统介绍当前环境科学领域高度关注的多种POPs的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并对POPs生物分析技术和国际前沿动态进行总结和展望。每种方法和技术均从背景、进展、原理、过程和应用示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内容图文并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书介绍了污染场地的控制、修复理论与方法,包括土壤、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污染,其中侧重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本书内容涵盖了污染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价、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策略、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方法及应用等,系统地论述了从污染场地的调查到终的污染修复;重点介绍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原理、工程设计与应用。具体特点有:①全面、系统介绍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的全过程;②充分结合**的科研成果,力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③注重理论、方法介绍的同时,更注重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设计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分析和论述。全书力求简洁明了,系统全面。
异味污染是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投诉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异味污染研究起步较晚,污染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形势严峻。《环境异味污染分析与控制》作者团队自本世纪初开始,长期致力于典型环境异味污染的分析控制研究,包括异味污染的仪器-嗅觉联用评价、污染溯源解析、关键致臭物质与致臭机制、源头减排和高级氧化控制等领域。《环境异味污染分析与控制》共8章,内容包括异味污染的来源与分类、分析评价与扩散模拟、管理控制和净化治理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以作为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异味污染监测控制领域的研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参考用书。
本书将从土壤黏粒的形成、分布入手,介绍土壤黏粒界面的吸附-脱附过程、黏粒结构铁的电子传导作用、黏粒晶面的性质各异性、界面自由基的形成机制和性质变化,并结合污染物在其表面的转化和反应过程,向读者展示土壤黏粒界面的各种瞬时变化和长期结构演变。本书还将结合目前我国土壤黏土层的污染现状,向读者介绍几种常见的黏土层污染修复的方法,如热脱附、电动修复,以及改性黏土对农田土壤污染的修复等。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会进一步理解土壤黏粒的作用和界面反应的机理,为下一步的土壤深层土壤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详细介绍了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迁移和转化规律,总结了基于“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链的污染场地概念模型构建方法以及污染物理化、毒性、场地特征和暴露等关键参数,系统阐述了国内外不同风险评估导则中污染物迁移和暴露解析模型的背景、公式及场地污染物通用与特定评估基准值的推导方法。本书从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基础理论出发,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人体健康与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学,奠定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可持续性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热、光等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阐明了这些物理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重点论述了物理性污染的测量、评价及控制技术,还简要介绍了物理性污染研究的试验方法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方面的科研动态。本书完善了物理性污染防治的学科体系,内容全面,不仅注重理论基础,而且注重技术实用性,数据、图表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适于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在介绍大气污染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保留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论框架,力求深入浅出介绍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主流技术。 *章重点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基础理论,第二章介绍了燃料与清洁燃烧技术,第三章从颗粒物的性质出发阐述了颗粒物的主流控制技术、设备和工艺,第四章从气态污染物区别于颗粒污染物的性质出发介绍了气态污染物的三种主流控制技术和三种有一定工业应用或特殊性质污染物的其它控制技术,并分别也对设备、工艺进行了介绍。此四章内容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对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主流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土壤污染溯源方法与实践——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为例》是一本全面阐述场地土壤污染源解析方法与应用成果的专著,阐明了经济快速发展区的场地特性,概述了溯源传统方法及新技术,针对不同尺度、不同场景、不同污染物研发了特异性的源解析手段并开展了案例分析,延伸了农药新污染物筛查与风险以及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诊断方法,突出了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土壤污染溯源方法与实践——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为例》提出的场地土壤污染溯源方法体系可以支持土壤污染责任认定,减少污染物向土壤持续输入,实现土壤污染精准防控,进而为场地修复及再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样品具有含量极低和基体异常复杂的特点,其样品前处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对其分析的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在简单介绍索氏萃取、微波辅助萃取、液液萃取、超声萃取及分散固相萃取等 POPs 的常规样品萃取方法的基础上,对国际上近年来在POPs 分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一些新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液相微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给予重点介绍,并在*后对绝大多数 POPs 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样品净化技术进行了讨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的内容和素材密切结合包括一些新型污染物在内的 POPs 研究的国际前沿,力求协调内容的普及性和学术性,并适当兼顾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示例
在我国目前主要以再开发利用为目的大量开展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以及我国冻土区国土广阔等背景下,本书以水泥基固化剂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固化/稳定化修复后的重金属污染土在长期冻融环境胁迫下的强度、变形和渗透性等工程特性,以及污染物再溶出、运移及重金属赋存形态等环境行为特性的演化特征及其细微观机制,以期为保障固化/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在工程建设等再利用场景中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科学参考。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健康问题突出,大气污染问题更是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其中VOCs的污染是对大气环境非常重要和常见的贡献者之一。《挥发性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结合我国大气挥发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了我国大气挥发性污染物的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挥发性环境污染暴露与健康效应》共分7章:第1章主要介绍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的演变、源解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暴露与人体健康效应等问题;第2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来源解析;第3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化学过程与机制研究;第4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在矿物界面的迁移转化机理;第5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暴露与机制;第6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效应;第7章介绍挥发性有机物的扩散传输及其风险评估。
《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理论及江苏实践》围绕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理论及江苏实践,*先进行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其安全利用与修复概述,随后重点介绍耕地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与控制技术、风险评估、安全阈值及类别划分、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重金属污染耕地的钝化调控原理与技术、水分调控原理与技术、养分调控原理与技术、植物修复原理与技术、种植结构调整技术、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后介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设备和修复剂施用设备。
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空气质量、气候变化等都有严重影响。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概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模型模拟等。基于外场观测的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数据,本书研究了典型地区北京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大气污染特征,指认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物种;利用烟雾箱实验系统,考察了二次有机气溶胶各主要前体物的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了无机颗粒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规律;构建了甲苯光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箱式模型,分别在箱式模型和大尺度的空气质量模型中引入烟雾箱实验量化结果,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价。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系统介绍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重点阐述了基于标准规范的水污染控制工程理念、工程技术及其设计计算,使理论教学与工程案例有机结合。本书重视传统的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经典理论传承和新技术、新工艺的补充,注重工程设计与规范标准的衔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工程类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双一流 专业建设、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教学针对性与工程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及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研究、设计与运维人员使用。
本书在全面介绍含铀废水来源、处理方法、除铀微生物菌属及机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铀尾矿区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解析,从中分离、富集出耐铀优势微生物菌群,进行含铀废水的处理;开展厌氧颗粒污泥、硫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处理酸性含铀废水的研究,分析其中微生物除铀机理及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生物硫铁中微生物除铀效果、作用机理与群落结构特征。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含铀工业废水及酸性铀污染地下水的生物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借鉴。
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发展对我国 碳达峰 乃至 碳中和 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书一方面从钢铁制造流程的物理本质出发,对碳素流在钢铁制造流程中的作用和转换形式、碳素流在钢铁制造流程的运行规律等进行深入分析,阐述钢铁工业碳排放的特点,分析不同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差异,并提出适合中国钢铁工业特点的CO2排放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钢铁工业碳减排途径与技术,国外钢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途径、措施及其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以及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核查、碳减排案例等分析,探求钢铁工业碳减排的途径、效果及钢铁工业碳减排发展趋势。旨在为钢铁行业碳减排途径及技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钢铁工业/企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提供实例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水污染防治 攻坚战 相关的环保政策,精选了 十三五 以来我国水污染治理领域先进、实用的技术及装备,涉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污水、黑臭水体、流域治理、污染应急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及装备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水平。 本书既面向治污企业,为治污企业推荐先进、实用的技术及装备,同时也可供水污染治理领域技术及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