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内容包括:绪论、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性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线性参数的二乘法处理、回归分析。各章附有习题供使用者选用。书后附有常用数据表。 本书注重理论和测量实践相结合,书中配有较多应用实例,有关术语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规定。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质量技术监督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类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科研单位、检测/校准机构和生产单位从事计量检定、检测/校准、产品检验、精密测试、质量管理及科学实验的人员使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世界经济,加剧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竞争格局的变动和全球治理制度的重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对疫情后实现绿色经济复苏、加快低碳发展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更深层次的全球危机的呼声十分强烈,这一呼声正在成为世界范围的广泛共识,也将深刻影响疫情后各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政策与趋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大国必争的人类道义制高点,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形势将更加尖锐复杂。中国研究和制定到21世纪中叶的长期低碳发展战略顺应和带领了世界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潮流,为地球生态安全和全人类生存发展做出了与自身不断上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一致的贡献,打造出了自身经济、贸易、科技的竞争优势,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地文心——第四届中国生态文学作品集》以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形式,反映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成效,展示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行动,记录了广大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故事,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讴歌了自然生态环境之美、展现了可喜的环境变化等,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凝聚观念认同、增强价值共识、促进公众参与提供了有力支撑。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与实用》对应急监测的前期准备、如何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监测方案和监测报告的编写、应急监测现场的组织与实施及注意事项、应急监测采样方法和设备、现场监测分析方法和设备、应急监测实验室分析方法和设备、质量保证、信息系统等进行了论述,并列举了大量的相关实例,还附有环境应急及监测工作中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标准和规范,供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可供从事环境应急管理、应急监测技术、实验室监测分析、监测科研人员和应急处置专家及相关人员借鉴和参考,也可作为应急监测培训。
《生态环境美学》是关于研究“生态美学”的专著,书中从哲学、美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美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从传统文化范式向生态文化范式的转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探讨了生态文化时代的环境价值观念、生态伦理观念、生态环境审美观念、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美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质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制和工作方法,可归结为三部分:篇为变质岩岩石学的基础,主要介绍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和基本概念;第二篇主要介绍变质作用类型及相应岩类的基本概念;第三篇按照等化学系列分别介绍了各变质岩类的成机制。另外,本书对洋底变质作用与蛇绿岩套岩石学、地幔岩石学,冲击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不同化学类型岩石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以反映变质岩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后附有相关术语的英中文对照和视剖面的计算机模拟步骤,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立足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应然与必然。运用历史分析法,探寻高校智库的发展轨迹,分析判断现今高校智库的着力点。以个案研究方法,分析比较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分析高校智库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的生态系统。并对美国高校智库研究文献,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高校智库建设经验、高校智库决策影响力的评价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
《化工石化及医药类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培训教材,也可供广大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参考。本书共有三篇,内容包括:煤化工、氮肥、磷肥、光气及光气化产品项目,石油炼制工业、乙烯及其下游衍生物、油气贮运及接收站项目,医药和农药项目。介绍了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与标准,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等,并结合书中的内容提供了相关的案例。
本书紧密围绕“污泥强化脱水理论与技术”这一科学目标,系统开展了基于末端处理处置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污泥脱水预处理技术、污泥物性测试方法、絮凝剂单独调理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絮凝剂复合调理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热水解预处理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热水解污泥的流动行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总结与展望。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针对性,为污泥脱水减量化工艺设计奠定了理论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解决污泥的脱水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为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也可供从事水处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阅。
《石油开发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总结了庆阳市近十年来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梳理了油区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对解决新时期油田开发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解决其他环境问题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理解与实施》总结了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所面临的总体形势和二十年来我国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现状,结合我国专家全程参与国际标准修订工作对标准的理解和认识,详述了GB/T24001-2016新版国家标准的修订背景、原则、过程,以及标准引言、范围、术语定义和要求的理解要点;在对当前重点环保法律法规的进行介绍的同时,也针对新版国家标准要求的主要变化阐述了我国企业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具体步骤和实施要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