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概述“生态文明”概念的起源,辨析“生态文明”的涵义,论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和哲学理据,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人类之所以必须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因为工业文明“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为走出深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即实现文明诸维度的联动变革:改变能源结构(以清洁能源取代矿物能源),改变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线性经济走向循环经济,谋求非物质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变自然观、科学观(知识论)、发展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改变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本书是环境类专业的教材,系统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原理与方法。本书内容包括:化学原理,物质与能量平衡,生态系统,风险认知、评估与管理,水力学,地质与土壤资源,水质管理,水和废水处理,空气污染,固体废物工程,危险废物管理,农业与环境,噪声污染,电离辐射。本书配有大量例题,各章后附有复习重点、习题、问题讨论、补充阅读材料、参考文献等。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涉及广泛的环境问题,包含独具特色的几个章节,如地质与土壤资源、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等。 注重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强调科学原理而不是具体的工程设计。 综合考虑物质平衡,并将质量平衡的概念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工具。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及生物学、化学、土壤科学等专业的教材,并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是在《恢复生态学导论》一、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外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实践进展撰写而成的。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基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恢复生态学概论、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恢复、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森林、草地、湿地、水体、农田、废弃矿地等)的恢复实践、生物入侵与生态恢复、全球变化与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中的人文观、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恢复、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恢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恢复生态学导论(第3版)》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资料新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可作为生态学、林学、农学、地学、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政府有
本书首先介绍了纺织印染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原料染料助剂的化学性质、印染工艺清洁生产技术,阐述了印染废水的污染特点及性质、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的选择;接着介绍了印染废水单元处理技术(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的原理、应用特点及设计方法、组合工艺路线,以及印染废水污泥处理与处置方法;然后列举了印染废水一级达标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印染废水处理站设计及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调试运行、试验研究方法、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相关的外印染废水处理的新技术、清洁生产新工艺等。 本书可供纺织印染行业的领导、环境治理工程技术人员、运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供环境工程设计部门和环境科研部门的人员参考应用。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和矿山酸性排水等,《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仅涉及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详细讨论了表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功能、设计方法和达到设计要求所需的管理措施等内容,并提出人工湿地正确使用方法。此外,对美国环保署已建设的一些湿地进行总结。
《定量遥感应用系列:草原生态环境要素遥感定量反演及应用系统》系统地介绍草原生态环境要素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及同化技术、草原生态环境评价和应用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草原叶面积指数和植被生物量的定量遥感反演及数据同化技术;植被生物量及植被覆盖下土壤水分的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技术与方法;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草原干旱指数产品算法及生产;草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基于上述草原生态环境要素反演方法及评价体系,最后介绍自主研发的软件系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应用系统”。 《定量遥感应用系列:草原生态环境要素遥感定量反演及应用系统》可供从事遥感基础研究、定量遥感反演及遥感应用系统建设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生态环境美学》是关于研究“生态美学”的专著,书中从哲学、美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生态环境美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容,从传统文化范式向生态文化范式的转型,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探讨了生态文化时代的环境价值观念、生态伦理观念、生态环境审美观念、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美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提出“景观”概念,如果说,艺术美的本体在意境,环境美的本体就在景观。它们是美的一般本体的具体形态。景观的生成有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的作用。自然、农村、城市是环境美学研究的视域,生态性与人文性、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矛盾与统一是环境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环境是我们的家,故环境美最根本的性质是家园感。在环境美学的视域内,“宜居”进而“乐居”是环境美的首要功能,“乐游”只能是它的第二功能。
《北京野鸭湖湿地》图文并茂,通过大量图片以及翔实的文字说明,形象介绍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环境特点、植物资源以及野生动物资源,为湿地爱好者系统地认识野鸭湖湿地、深入了解湿地有关知识提供了手材料。同时,由于其生物多样性丰富,也为湿地有关科研工作者、湿地保护工作者提供了参考资料,为开展野鸭湖湿地生态研究和资源监测奠定了基础。
《国际美学前沿译丛·功能之美·以善立美:环境美学新视野》首先清理了西方美学史上的功能之美观念,然后立足于新的理论支点一一“功能之美”,对人类审美对象诸形态一一自然对象环境、建筑物与人造环境、人功制品与日常生活,以及艺术的审美内涵与机制作了全新闸释,体现了环境美学理论原点从科学之真到功能之善的全新转移。《国际美学前沿译丛·功能之美·以善立美:环境美学新视野》重新解释了美之一般的哲学内涵,从而为康德以来的西方美学主流带来性转折,促使西方美学复归于以善立美的古典智慧。
《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以甘肃中部为例/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丛书》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客观而科学地研究了以甘肃中部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的时空耦合作用机制,定量分析了该地区环境负荷变化的驱动力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噪声测量标准汇编》汇编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并现行有效的的环境噪声相关标准55项,其中国标48项,行标7项。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本书是环境类专业的教材,系统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原理与方法。本书内容包括:化学原理,物质与能量平衡,生态系统,风险认知、评估与管理,水力学,地质与土壤资源,水质管理,水和废水处理,空气污染,固体废物工程,危险废物管理,农业与环境,噪声污染,电离辐射。本书配有大量例题,各章后附有复习重点、习题、问题讨论、补充阅读材料、参考文献等。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涉及广泛的环境问题,包含独具特色的几个章节,如地质与土壤资源、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等。 注重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强调科学原理而不是具体的工程设计。 综合考虑物质平衡,并将质量平衡的概念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工具。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及生物学、化学、土壤科学等专业的教材,并供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防沙治沙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与实践/学术文库》以沙漠化治理战略任务为研究背景,以防沙治沙项目社会评价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描述研究法、规范研究法及实证研究法,对防沙治沙项目社会评价主要内容、评价程序、参与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是寻求一种适合防沙治沙项目及相关项目社会评价的实用方法体系。
《焦化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回用技术》共分六章。章介绍焦化废水来源及其水质、水量与特征;第二章论述焦化废水有机物种类及其COD组成;第三章介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第四章论述焦化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技术途径;第五章介绍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第六章总结与论述焦化废水无公害化处理技术焦成与应用。 《焦化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回用技术》可供科研、设计与企业从事环保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与管理干部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