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国内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国内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和科技标准司,要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对《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进行修订再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正式出版了,这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的增补和完善,是全国环境监测科研、监测方法研究、监测方法标准化成果的总结,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 为适应环境监督管理和国家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排放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需要,在第四版中增加了许多监测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与第四版相比有较大的进步。在本版中监测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即:A类方法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或与标准方法等效);B类方法经过国内较深入研究、多个实验室验证,证明是较成熟的统一方法;C类方法为国内仅少数单位研究与应用过,或直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白志鹏、冯银
建立先进的空气和废气环境监测体系要做到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能够及时跟踪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在此,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对第四版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出版《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以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书主要修订和增补的内容为: 1.对第三篇“空气质量监测”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编写者为天津环境监测站冯剑秋。 2.第五篇增加了第七章“空气污染应急监测技术”。编写者为重庆环境监测站张卫东、龚宇、李新宇、吴莉萍、高飞。 3.增加了第七篇“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及其在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分析中的应用”。编写者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白志鹏、冯银
为评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环保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工作。通过近三年的技术准备,目前已基本建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的工作机制和技术体系,并于2012年研发了县级数据填报、省级数据审核以及国家数据分析评价及综合管理多层次多目标的软件系统,提高了该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罗毅、陈斌主编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手册》整理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相关的文件、技术方案、技术指南以及软件使用手册,方便参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2007-2012)》收集了自2007年以来,评估中心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的相关文章,反映了当前环评工作的阶段性情况,分析了环评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回顾了环评取得的成果,凝集了评估中心的集体智慧,体现了科学评估与阳光评估的精神。理论性与实践性俱佳,对环评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编者根据文章的类型,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2007-2012)》分为对策建议、观察思考、政策研究、调研报告、“十一五”回顾展望五部分。内容涵盖了项目、规划、政策环评与环评管理等诸多领域和层面。
《可持续发展实用工具与案例》是由一系列丛书组成。卷为《可持续发展实用工具与案例——环境评价卷》。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实用工具和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综合反映了丹麦及北欧的先进环境管理经验。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大多数国家都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虽然法规和标准各不相同,但环境立法已经相当普遍。且针对一些国家不能独立解决的环境问题制定了许多国际协议。国家和国际法规不断增加,对现在应用的环境管理工具的内容和数量产生很大影响。本书重点反映了环境管理工具的发展历程和变化趋势。 商业社会中,一些公司采用综合环境管理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看作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的一部分。这种发展包括从末端治理向使用*技术(BAT),向追求整个生产系统生态效益方向的转变;向运用生命周期思想看
本书是作者对所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项目“环境遥感监测软件平台与业务运行示范”等成果的提炼和总结。本书围绕太湖水环境遥感模型和软件系统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太湖水环境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太湖水环境遥感实验的技术方案和遥感监测软件设计,阐述了太湖水面光谱及水质数据采集分析、水环境遥感建模以及水环境遥感平台软什开发方法。以太湖水环境遥感应用示范为例,说明了太湖水环境遥感实验软件平台的实际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实验数据翔实,可供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城市等部门从事遥感和GIS应用的人员阅读使用。
《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是遥感诊断系列专著的**部。《环境健康遥感诊断》共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遥感诊断理论设立的一些背景知识;第2章分别从大气、陆地、水体三个方面介绍了环境健康相关参数的遥感提取方法;第3章介绍了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农田、城市六大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类环境灾害的遥感诊断方法;第5章介绍了环境相关疾病的遥感诊断方法,并以禽流感、霍乱、鼠疫、甲流感四种典型传染病为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第6章介绍了人居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方法;第7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遥感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8章从国家需求、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对环境健康遥感诊断进行了展望。
水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是对水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化评价, 是揭示水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的支撑作用、全面认识水资源价值的重要环节 。孟庆义等编著的《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在分析国内外水生态服务 价值评价的*新进展和北京水生态演变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水生态服务功 能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评估了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 ,探讨了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管理对策与措施。 《北京水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可供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评价与监测 、水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者和有关院所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比较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室内环境检测的基础知识、室内污染物散发及传播机理、室内空气检测的采样技术、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室内建材有害物质的限量与测定、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 本书参考大量的有关资料,按照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定和规程进行编写的,不仅涵盖面比较广、内容先进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是一部供室内空气检测技术人员的应用性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较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辅助教材,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转型发展中的大学图书馆研究》,本书内容:为了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设立馆内研究项目,鼓励馆员进行学术研究。从2009年到2011年图书馆共有21个研究项目批准立项,其中2009年10項,2010年10項,2011年3項。
《国外环境监测标准目录汇编》主要选择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盟(EC)、美国环保局(EPA)、英国标准协会(BSI)、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7个组织的标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上述机构的环境监测标准齐全,水平较高,权威性得到公认;二是标准均是英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查询方便。虽然德国、法国、日本等的标准也比较齐全,但懂德文、法丈和日文的人较少,而且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标准都与ISO和欧盟的标准一致。
本书阐述了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归纳了污染源调查和杭州方法、城市区域环境容量测算方法以及基于环境容易进行总量分配的基本方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参数,内容非常丰富,对从事城市大气环境管理与研究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农药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方法与技术》是近年农药水生生物基准理论与方法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农药环境管理的实际需求,比较系统地开展了农药水生生物基准方面的理论及试验技术研究。提出了我国农药水生生物基准制定受试物种筛选的原则和方法,筛选了长江三角洲流域基准制定受试物种名录,并建立了受试物种的实验室培养繁殖技术及毒性测试技术;提出了我国优先控制农药品种的筛选程序,筛选出了我国保护水生生物优先控制农药品种名录;通过对基准推导方法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推荐用于我国农药水生生物基准制定的推导方法。提炼形成了我国农药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方法指南。并应用该指南推导出了两种典型农药品种的水生生物基准值。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行使环境监督管理和进行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绳。只有依靠环境标准,方能做出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正确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从而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以及设计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其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更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方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者在工作中使用有关标准,我们于2005年编辑出版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进行了四次增
《环境监测人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全面,涵盖了常规的水、气、声、土壤、固废、生物及应急监测、水质自动监测、空气自动监测等;二是系统介绍了环境监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如环境监测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分析基础知识、大型仪器分析基础知识、质量保证基础知识等;三是包含许多典型监测项目,编写人员着重强调重点、难点、注意事项 并将大家在多年监测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传授给新人,使新人少走弯路;四是书后附录包含许多相关试题,形式有填空、判断、问答和计算等,可巩固学习效果和全面考查学习成效。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行使环境监督管理和进行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绳。只有依靠环境标准,方能做出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正确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从而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以及设计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其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更是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方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者在工作中使用有关标准,我们于2005年编辑出版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系统地归纳整理了从1979年至2004年公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工
本书针对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以现代地球科学、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对地质生态环境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的内涵、特征、分类以及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参数等基本理论和概念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阐述,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地质生态问题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特别是在基本查明该地区的地质生态环境特点、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区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量化地综合分析与评价,对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与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数据库系统,从而为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与评价。 本书可供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
本书着眼于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化评估体系,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综述,并按照资源和环境的大类逐步落实评估体系的要素层、要素和具体的量化方法,从而展示了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评估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与预警体系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探索属性,本书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第2章和第3章分别对两个体系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总结两项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体系的编制思路,搭建体系框架;第4章探讨两个体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第5章以深圳罗湖区为例,详细示范了如何运用本书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体系和生态承载力评估与预警体系对区域现状进行
《2013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数据来源于国家环境监测网。国家环境监测网包括:由覆盖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436个点位组成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由覆盖423条河流和62座湖泊(水库)的972个断面(点位)组成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由覆盖487个城市(区、县)的1000余个点位组成的国家酸沉降监测网、由覆盖32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9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网、由覆盖全国近岸海域的301个监测点位组成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由覆盖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近8万个点位组成的城市声环境监测网、覆盖31个省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等。
李爱贞、周兆驹、林国栋等编著的《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指南(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读者提出的改进意见,以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为依据,在总结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工程分析、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区域、规划、环境风险、公众参与11个专题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方法和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了环境评价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技术指南(第2版)》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既注意了相关学科的必要基础知识介绍,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和研究成果;又注意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提供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本书适合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人员使用,还可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对省内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和重点湖库进行了水生生物群落和鱼类生物残留等相关监测,分析了监测区域内底栖动物和藻类的群落特征,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开展了流域背景断面水生生物调查工作;对鱼类生物体残留进行了监测,同时对鱼体进行了组织切片观测和遗传毒性监测,对鱼体健康状况及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一、监测区域水生生物群落较完整,多样性较丰富 三年间,在46个断面采集底栖动物样品597个,总体上监测区域物种较丰富,物种数逐年增加。流域内多数点位群落结构较完整,较稳定;水生昆虫分布广,种类数量多,是多数点位的优势类群。 各背景断面、松花江下游佳木斯.同江江段及黑龙江均能采集到水生昆虫中的敏感种类,包括(衤责)翅目、蜉蝣目多个物种,有的点位以优势种存在。毛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