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认定的水产学科研究生教育7部核心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水生经济生物及其养殖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阐释水产养殖模式(系统)的构建原理。本书第二版除对第一版内容进行系统性完善外,也更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本书的特色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对象的多功能性、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本书内容既考虑长远也关注当下,探讨增产、节能、减排三者综合效益的**化,探讨在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求得平衡的原理。
本书收集了358种南海水产品的原色照片,其中鱼类275种,虾类14种,虾蛄类4种,蟹类12种,头足类8种,贝类29种,螺类13种,其他类3种。依次列出每个种类的中文名、拉丁名和别名,并对其特征、习性以及分布等方面作了简述。原色照片中标注了种类的显著形态特征,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以及方便使用的特点。
本书是一本关于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专著,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近20年来在鱼类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合成特性及必需脂肪酸(EFA)需求特性、LC-PUFA合成代谢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机制、脂肪酸精准营养技术在鱼油替代及高效环保配合饲料研发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理论和应用的良好结合。同时,作者也介绍了国内外同行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鱼类脂肪酸精准营养的概念、内涵、重要性、研究方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提高养殖鱼类LC-PUFA含量的策略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经过 3 年实地调查及 40 年鱼类标本采集积累,通过制作鱼体原有的形态标本,利用现代的高清摄影技术进行拍摄,并标注鱼体大小的比例尺,对鉴别特征特写放大,展示鱼体全貌,以图片形式弥补以往专著对鱼类物种文字描述的不足。本书共收录 42 科 338 种鱼类的标本照片,以图谱展示广西的淡水鱼类资源,并对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等相关信息做了简述。本书介绍的鱼类种类多、内容丰富、图像清晰、色彩真实,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又 有很好的欣赏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鱼类分类工具书。 本书可作为野外采集、分类鉴别的工具手册,供鱼类学初入门及业余爱好者、生物野外调查工作者、环境保护者和渔业工作者及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全书共记录了迄今为止在黑龙江流域(中国)发现的鱼类132种,隶属于11目23科81属,用线条图和彩色照片直观表现了每一种鱼的识别特征,以简要文字记述物种的学名、地方名、英文名、俄文名、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分布和经济价值等内容。全书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是黑龙江流域(中国)及邻近地区鱼类学工作者进行鱼类野外分类鉴定难得的一本工具书。 本书可供水产、生物、环保、渔政和自然保护地相关科研人员与管理者、广大鱼类爱好者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池塘养殖是对虾养殖的主要形式,池塘“倒藻”、无藻和有毒藻存在等引发了一系列养殖环境问题,导致池塘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对虾病害频发。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微藻生态调控是通过构建良性微藻群落改善养殖环境的一种对虾绿色产品生产技术,是解决池塘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微藻生态调控对虾养殖环境的理论与技术》从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生物学和生态学出发,探讨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机制,阐述了微藻调控养殖环境的理论体系,概述了活性卵囊藻的浓缩和常温保存等技术原理,详述了池塘微藻定向培育的微藻群落结构优化技术,为对虾绿色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书立足我国当前渔业科技现状与需求,以现代渔业科技创新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为出发点,从种质创制、病害防控、营养与饲料、池塘综合种养、陆基工厂化养殖、湖泊生态渔业、内陆盐碱水域增养殖、滩涂生态增养殖、浅海生态增养殖、深远海养殖、现代化海洋牧场、远洋渔业、冷链物流、水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加工等方面,在系统分析现代渔业技术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渔业科技未来发展态势与方向,以期为保障我国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与参考。
本书集成了作者团队从事淡水鱼类、淡水虾蟹的营养生理研究和饲料研究30余年的成果。全书共十一章。 章 鱼类胃肠道营养生理、第二章 鱼类胃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与利用、第三章 氧化损伤与生物抗氧化、第四章 鱼类的蛋白质新陈代谢、第五章 油脂与淡水鱼类的脂代谢、第六章 鱼类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第七章 鱼类的矿物质代谢、第八章 鱼类日粮中豆粕的非营养作用、第九章 鱼虾酶解产物对养殖鱼类的营养作用、第十章 海带对养殖鱼类的营养作用、第十一章 养殖鱼类的食用质量。 本书适用于从事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基础研究、水产饲料产业生产、水产养殖业生产和水产食品产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希望本书能作为一本帮助相关人员以水产动物营养代谢生理规律为底层逻辑去设计水产饲料和使用水产饲料的专业性书籍。
《鲟免疫系统及病害防控》是近五年来关于鲟类免疫及病害研究较为系统、全面的专著。本书由九章组成,涵盖了鲟类病害的多个方面,既包括鲟养殖现状,也包含鲟免疫系统**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鲟类重要疾病,提出了鲟类病害预警和防治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鲟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海豚链球菌、分枝杆菌、气单胞菌等引起的疾病)、寄生虫病、真菌病、鲟特有病害,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等。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来大量研究所取得的手资料撰写而成。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自然环境;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分布的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巨须裂腹鱼和双须叶须鱼等6种裂腹鱼类的早
朱作言先生主要从事鱼类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本书为其多年著作的合集,分别从鱼类基因转移模型建立、鱼类外源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外源基因表达的生理功能、转基因黄河鲤的生态安全研究、鱼类生殖调控
本书从海水观赏鱼(精)饲养管理实操角度出发,详细介绍600多种海水观赏鱼(精)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市场情况以及人工饲养管理方法。同时,本书对海水水族箱维生系统的建立、日常管理和调控以及各种设
本书是本研究团队十年来开展团头鲂研究的总结,是一部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相结合的专著,涵盖了团头鲂种质资源、遗传选育、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团头鲂形态学特征及群体遗传结构、野生群体
《文昌鱼免疫学:追溯人类免疫的起源》由Anlong Xu编著
内陆天然盐碱湿地是国际《湿地公约》中的主要湿地类型之一。《东北盐碱湿地鱼类与渔业》面向湿地科学的国家需求、学科前沿和国际前沿,是作者基于多年来从事内陆天然湿地鱼类资源调查和盐碱湿地渔-农-牧综合利用试
本书从海水观赏鱼(精)饲养管理实操角度出发,详细介绍600多种海水观赏鱼(精)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市场情况以及人工饲养管理方法。同时,本书对海水水族箱维生系统的建立、日常管理和调控以及各种设
本书收集了358种南海水产品的原色照片,其中鱼类275种,虾类14种,虾蛄类4种,蟹类12种,头足类8种,贝类29种,螺类13种,其他类3种。依次列出每个种类的中文名、拉丁名和别名,并对其特征
南海水产研究所在20世纪60~90年代先后对南海北部陆架海域、陆坡海域、南海南部西沙、中沙群岛海域和南沙群岛及与其毗邻的其他大陆架海域开展了渔业资源普查、重点渔场调查等项目,其中包括对其他陆架底拖网渔
《海南省潜在海水增养殖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海南省海水养殖水域自然资源条件、海南省海水增养殖现状、海南省海水增养殖现状评价、海南省海水增养殖区选划和海南海水增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共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