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多年鱼病防治的实战总结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拍照片展示,对鱼体检查的标准化流程的构建,塘口服务标准化流程的构建,水质检测标准化流程的构建,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主要病原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的构建,养殖中的重要细节如投饵、增氧机的管理和使用等作了详细阐述,着重传播标准化鱼病防控的理念,力求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理解鱼病防控的实战逻辑,提升塘口服务能力及水平,科学防控鱼病,从而降低鱼病的发生率及养殖损失,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本书适合水产养殖技术、管理人员,水产养殖户,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水产养殖培训班学员阅读参考。
本书从海参的营养特性、加工技术及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三方面,全面详尽介绍了我国市场上常见可食用海参的种类及分布、营养成分、生化特性,海参胶原蛋白、海参多糖、海参皂苷、海参脂质等功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海参加工过程中的质量与营养变化及现代加工技术,海参产品的鉴定及质量标准等内容。
20世纪80年代“蓝色革命”改变了海洋渔业,令它从一种捕捞活动,变得 接近于养殖。而三文鱼的属性也渐渐向其他养殖动物靠拢,进入到动物福利法的保护之内。《成为三文鱼:水产养殖与鱼的驯养》是 本关注三文鱼养殖的民族志研究。作者考察了食品生产工业化的经济背景、人和动物关系的物质性,重点描述构成三文鱼养殖的脆弱而不可预料的关系实践,以及其催生的多种“成为三文鱼”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切面如何在三文鱼的旅途中不断赋形,又塑造着彼此。
《农广天地》丛书在继承了栏目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编辑加工。一是精选内容,把观众喜欢、符合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内容挑选出来;二是科学分类,把不同领域的内容分册出版,包括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与加工技术,家畜和特种动物养殖及肉类产品加工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民科学致富的需求。应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农广天地》栏目内容绝大部分都由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以光盘形式出版发行,广大读者朋友可将本丛书与光盘对照学习,互为补充,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出版《农广天地》丛书是一项新的尝试,也是我们为传播新技术、培养新农民所做的又一份努力,希望这套图书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带去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术,成为致富路上的好帮手;同时,也希望这套图书能为“农家书屋”的建设贡
《锦鲤的养殖与鉴赏》主要内容包括:锦鲤生物学特性、锦鲤的繁殖与选育、锦鲤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锦鲤常见病和防治对策、鱼池的建设等。锦鲤以其雄健的身躯、绚丽的色彩、华丽的斑纹、潇洒的泳姿、温顺的习性,被人们称为“水中活宝石”、“游动的艺术品”,已成为世界性的观赏鱼。作者结合多年研究工作成果,充分吸收外先进技术,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从锦鲤的发展史、锦鲤的分类鉴赏、锦鲤的养殖与管理、锦鲤与现代都市的休闲生活等方面做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阐述。尤其是书中有关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锦鲤品种的苗种挑选技术和分级标准,是纳入出版物,公开发行。 《锦鲤的养殖与鉴赏》集鉴赏性、知识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定能对观赏鱼爱好者、专业人士及观赏鱼经营者有所裨益。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并结合作者多年来饲养经历的真实笔录,系统介绍了200种左右的海水观赏鱼的饲养特点、养殖管理和疾病治疗,从实际操作的角度阐述了海水观赏鱼饲养中日常管理、品种搭配、疾病治疗和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使读者可以清晰快乐地了解大多数海水观赏鱼的饲养方法,并可以照本书独立完成一个包含各系统的海水观赏鱼水族箱。
本书详细介绍了洞头海域的软体动物。本书收录软体动物213 种,隶属于5 纲 24目 87科。每种均有原色照片,并对其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生物等专业的师生野外实习参考;同时可作为从事于海洋贝类分类、海洋资源、水产养殖的科研人员,渔业管理工作、贝类爱好者参考。
本书共分为六章,章主要介绍鱼类细胞培养研究的历史、现状、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第二章主要介绍鱼类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介绍鱼类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第四章为鱼类组织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建立各论,分为22节,分别介绍了12种鱼类的22个细胞系建立及鉴定的方法和结果,这些细胞系都是作者自己亲自建立的细胞系;第五章为鱼类胚胎细胞培养各论,分为四节,分别介绍牙鲆、大菱鲆、漠斑牙鲆和半滑舌鳎胚胎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建立与鉴定的方法与结果;第六章为鱼类胚胎干细胞培养和基因打靶,共分5节介绍了花鲈、真鲷胚胎干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建立、表达GFP的花鲈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胚胎干细胞移植技术以及鱼类基因打靶技术研究进展。
王清印主编的《海水养殖与碳汇渔业》是在2011年11月5-7日由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协办,在上海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200多篇论文报告的基础上,经过筛选编辑而成。全书共分七章。章综述;第二章遗传、育种及基础生物学;第三章生态调控与苗种培育;第四章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第五章营养、代谢与消化生理;第六章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第七章养殖生态与环境。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参考使用。《海水养殖与碳汇渔业》得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海洋生物学(J50701)和水生生物学(S30701)的大力赞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海水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选录了实验室近年来有关海水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论文,很多工作是由作者与研究生共同完成的。为了使《海水健康养殖与质量控制》的内容更充实,实用性更强,作者引用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著资料。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中渔业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序上是渔业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的历程,是渔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历程。 为了及时集成与跟踪我国水产科学的发展成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每年编辑出版《中国水产科学发展报告》。本书为《中国水产科学发展报告(2005-2007)》,书中认真总结了3年来渔业科技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入分析了目前渔业科技领域的*进展和研究动态,全面展望了今后国内外渔业科技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渔业科研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渔业科技进步,为渔业行政部门、研究和推广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渔业科技发展态势和动向提供参考指导,很有意义。
本书是国内外部有关贝类养殖遗传学的著作,也是一部研究贝类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相结合的专著。全书共分11章,首先对海产贝类养殖遗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其后,从壳色的表型遗传、基因定位及与数量性状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海湾扇贝的壳色遗传研究进展;从有效群体大小、选择、杂交、近交四个方面阐述了海湾扇贝数量性状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介绍贝类分子标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生长相关QTL定位三个方面对海湾扇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行了阐述。本书还介绍了海湾扇贝功能基因开发的研究成果、海湾扇贝家系建立技术和系谱鉴定技术,以及海湾扇贝品种培育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贝类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的科技、教学人员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非 常丰富,刘洪主编的《洪泽湖水生经济生物图鉴(精) 》共收集了洪泽湖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鸟类 等水生经济生物136种,图片展示了其形态,文字介 绍了其生物学分类、特征特性和在洪泽湖分布的一些 概况。本书图像清晰、精美,内容简洁、具体,可以 作为科普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 和水生生物爱好者参考、收藏。
《中国有毒和药用鱼类新志》一书有以下几点创新:①在鱼类鉴定方面,作者依据国内外分类学*研究成果,纠正了不少过去被错误鉴定的鱼种。②血清毒鱼类研究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本书作者经动物实验首次发现黄鳝血清有毒,能使小鼠致死。在80年代,还发现了我国首例饮鳝血中毒的病例。③胆毒鱼类研究方面,作者经过动物实验,又新发现6种淡水鱼的鱼胆有毒,从理论上阐明胆毒鱼类源自鲤科鱼类,鲤科鱼类的鱼胆均有毒,因此,要严禁吞服,从而修正了自1578年以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所述的青鱼和鲤鱼胆无毒,可以治病的说法,对防治鱼胆中毒这一社会公害做出了贡献。④皮肤黏液毒鱼类研究方面,首次叙述五线叶虾虎鱼的动物实验情况,从而证实该鱼分泌的黏液有毒。⑤卵毒鱼类研究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作者首次对条纹光唇鱼进行鱼卵
本书云集了当前国际上从事水产动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一线科学家,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水产动物基因组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因组学各种技术及其原理,涵盖了水产动物基因组标记技术、基因组作图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等各个方面。 本书极具权威性和适应性,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育种、海洋生物技术、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学用书,更是从事分子育种、海洋生物技术等研究人员的工具书。 本书极具权威性和适应性,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育种、海洋生物技术、生物学等专业的教学用书,更是从事分子育种、海洋生物技术等研究人员的工具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及邻近水域开展了周年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海洋环境质量、浮游生物和鱼类饵料生物、鱼卵仔鱼、渔业资源、大黄鱼资源以及鱼卵和仔稚幼鱼。同时分析了大黄鱼生态习性、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形成的水文与地形条件 官井洋大黄鱼产卵洄游路线和产卵场位置 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面临的生境压力 提出了大黄鱼产卵场资源和生境与环境保护建议等。本书则是该项调查和研究的主要成果 也是本研究团队关于我国东、黄海大黄鱼资源保护与环境生态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本书可供大专院校海洋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