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年仅18岁的萧锋与红军指战员离开苏区,踏上漫漫征途。没人知道要往哪里走,也没人知道要走多久,没人知道哪里是根据地,但 打倒蒋匪军,解救穷苦人 的革命信念始终激励着年轻的将士们,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走向最终的胜利。萧锋将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用日记真实再现了那段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以及在长征将士们身上体现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向前。
这套书是 重写文学史 的经典作品,堪称 大视野文学史 。是有北大学术背景的一批成熟学者90年代初创作的严谨之作。它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到1993年煞尾,以代表性的年份为核心,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在写法上, 回到历史场景,把文学史和思想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呈现文学现象背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板的文学史知识由此变得生动立体。
《绞刑架下的报告》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是伏契克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万分艰难的处境中,得到看守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的。这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描绘了一系列英勇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歌颂了在监狱中仍进行不屈不挠战斗的伟大集体,表达了胜利一定属于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该作自1945年在捷克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九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人民中广为流传。增订版沿用蒋承俊先生捷克语译本,根据捷克语评注本进行了订正,并加入多幅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和三篇伏契克所作文章,提高了整本书的可读性。
冯骥才的《挑山工》、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姚鼐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 散文名篇《挑山工》原为两节,选入学生语文课本时节选了第二部分。此次,《挑山工》全文在《泰山挑山工纪事》中倾情呈现。 这是一本作家与泰山结下情缘的书,更是一本写泰山挑山工历史的书。挑山工扁担上挑着悠悠岁月,挑着生活重担,更挑着人生希望。
山东蓬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而罗马作为西欧文明的中心,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紧密相联,是丝绸之路作为贸易之路、文化之路的西方象征。作家高洪雷选择这两个地点作为路上丝绸之路的终端,在大量史料考证和吸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兼顾可读性,以唐代快马的旅程时间结构全书,以沿途15座城市为结点,细数丝绸之路在城市兴衰、贸易沟通、思想沟通、文明交往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历史作用。全书凡15章,每章附有示意地图。本书是高洪雷继《另一半中国史》《大写西域》《另一种文明》《楼兰啊,楼兰》等口碑力作之后,在民族史、西域史和丝绸之路历史方面的*探索发现。
本书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纪事 丛书中的一部,是迎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本书围绕原三五九旅三个团的历史变迁,通过三代兵团人的屯垦戍边、守疆兴疆历程,加入新时期各路援疆人员在这块土地上的奋斗与梦想成真的人生际遇,形象地揭示了三代人对老兵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作品人物鲜活生动,每一段人生都是历史的一个侧面。作品写出了这群改变自己、改变历史、改变地貌、改变出城市的兵团人的心灵史和奋斗史,写出了那些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三代人的记忆。
盖尔和卡罗琳都是作家,她们因养狗而相遇相知。两个人一起遛狗、漫步,你教我赛艇,我教你游泳,随时随地分享对阅读、写作、生活的诸多感受。十年间,相依相伴的一对朋友生长出深厚的情感与精神联结。卡罗琳在42岁那年被诊断为肺癌,盖尔陪伴好友走到了生命尽头。此后的岁月里,盖尔学着接受伤痛、拥抱未知,写出了这本细腻动人的思念与回忆之书,为读者展现了女性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艰辛而充实的女性成长历程。
本书是一位广西中越边境的军人的报告文学集。题材重大、广泛、厚重,既有对中越边境历史的回顾,又有战争与和平时期当代军人生与死的写真;既有对中越两国贸易和通婚的扫描,也反映了对当代社会的认知……展现了南疆边关浓郁、复杂的世情和军人多彩人生,或大气磅礴,或惊心动魄,或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近600万美国人 大约每10名6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相关痴呆症,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以上。在这种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生活是什么感觉?如果最亲近的家人得了这种病呢? 《远去的父亲》是一本感人的回忆录。在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后,曾因智商高被称为 高手 的农学家父亲愤愤不平,坚持认为这是人进入老年之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桑迪普医生却知道,自己和家人已经开始进入一场 战争 了。父亲和患有帕金森症的母亲 他带着他的精神疾病,她带着她的神经疾病 继续在缺乏子女充分陪伴的过程中相依为命。随着病情的进展,他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烈,让身边的人流泪又无可奈何。在悲痛中送别最终不治而亡的母亲后,一度骄傲、特别渴望得到认可的父亲,成为了一个孤独、衰弱又无依的老人。桑迪普及其手足,
本书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是旨在推动红色文化走进校园的通俗读物和大思政课的一本生动教材。本书按照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教育的视角,用史家的笔法,突出青春主体,唱响精神颂歌,系统地介绍了红旗渠工程的基本面貌、建设初心、感人故事、伟大精神和深远影响。本书重点突出青年一代在红旗渠建设中无坚不摧的突击队风采、主力军贡献和创造者智慧,旨在让新时代青少年记住这些新中国 最美奋斗者 ,让红旗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激励每一位青少年以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的豪迈气概,用青春的洪荒之力,建设新时代自己的奇迹 红旗渠 。
从1938年3月到1939年11月,白求恩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674个日夜。本书在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忠实记录了白求恩援华抗战这段时间里发生的影响深远的事迹。
邬霞曾参与拍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穿着吊带裙走过第 18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也登上过央视、凤凰卫视《冷暖人生》《鲁豫有约》等节目,被《三联生活周刊》《看电影》等媒体报道。本书是她的本非虚构随笔作品。她用原生态的书写,详细的记录,全景式展现了打工人的生存状态。 她在一个又一个工厂辗转,青春渐渐消逝。城市在发展,制造业外迁,倒闭,这个城市的工厂被高档写字楼替换,再也见不到过去的踪影。她和家人失业后,不想再进工厂,却又经历了无数的艰辛,那是有别于工厂的另一番生命记录。 身为外乡人,她们一家人租住在别人的出租屋里,为以前没抓住好时机在深圳购房而懊悔,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再也不用被房东赶来赶去,可以在里面安心写作。 吊带裙 是一种隐喻,虽经历种种磨难,仍然心生美好,想要像城里女子一样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新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作者从自身的教学日常写起,通过任教公共课、当班主任以及“导师制”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接受学生求助和咨询等琐碎的职业体验中,获得了学生群体成长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稿是对这些学生成长和困惑的体认,并结合作者自身的际遇对学生毕业后的境况做了跟踪和思考,折射出当下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并勾画出一批年轻人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10年的跟踪走访,2届班主任工作的朝夕相处,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使这本书也成为了新加入二本院校的学生的一个入学指南,那些师兄师姐付出汗水泪水积攒下来的经验教训,也许会节省这些学生实现人生跨越的一些时间和精力。
这本《南方周末特稿手册》由杨瑞春、张捷编,集结了南方周末历年来诸多“名记”(李海鹏、南香红、叶伟民、徐楠、曹筠武、柴会群、袁蕾、关军、沈颖、赵凌等)的特稿佳作及其手记,这些作品努力“追寻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留下了一份真正有质量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沉潜到中国底部的记录。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适合新闻工作者阅读。
本书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纪事 丛书中的一部,是迎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本书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师团为主要书写对象,书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守护边境、建设边境的故事。从人民解放军进疆开始,到守边护边,执行 代耕、代牧、代管 任务,再到新时期边境建设与守护,本书展现了边境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也书写了戍守边关的兵团人的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
徐三保半生工作在铁路上,经历了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两个时代,写下了《大地往事:一个火车司机的半生》这本独特的生命体验之书。这本书涉及面很广,家庭、学校、社会、自然,既有长辈亲人、老屋记忆,也有作为一名铁路职工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山川草木、四季田园和风霜雨雪,以及人与环境、生存与生命,或叙或描或抒发,不矫揉不做作,时有灵光乍现,意蕴别存。目送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一字一句轻叩着你的心,这是属于作者的岁月长诗!月升月落,复沓有歌,乡土是永远的精神家园,走得再远,也永远走不出那些曾经的快乐、忧伤、希冀和迷惘。对于以文字立命的人来说,沉淀的阅历,深厚的积累,还有心灵的敏感,都是必需的。生命的体验,来自故土之情发酵。文字谦逊冲澹,平和安宁,不喧扬,不惊扰。
本书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年纪事 丛书中的一部,是迎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本书采用了田野调查与人物采访相结合的方式,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发展历程为主线,展示出兵团农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其中,以新疆农垦科学院刘守仁、陈学庚、尹飞虎三位院士的成长历程为典型代表,从畜牧业、农业机械、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领域入手,通过历史回溯与当下火热生产场景相互切换的方式,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地揭示了几代兵团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质与赓续传承,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七十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
肯尼迪,二战中的英雄,普利策奖得主,凭借强大的个人魅力年仅44岁便当选美国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其后不到两小时,官方认定的凶手即被捕,然而巧合的是,随后这位嫌疑人在警方的保护下也遭枪杀。刺杀肯尼迪是个人所为,还是另有巨大的阴谋? 肯尼迪的遇刺是美国历史上的悬案,真相至今仍众说纷纭。本书以丰沛的历史细节,层层剖析,生动还原了肯尼迪从上任直到遇刺的生命*后三年,展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知性、果敢以及滥情。肯尼迪的死标志着美国一个梦幻时代的终结,本书既是一份关于肯尼迪的详实记录,也是那个梦幻时代的美国社会缩影。
意大利人科里尼在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当了三十四年工人,默默无闻,品行端正。他在柏林一家豪华酒店枪杀了一名老人,随后投案自首。 年轻律师卡斯帕 莱能被指定为嫌犯科里尼的辩护律师。但,事后他才知道,被害人是自己儿时好友的祖父,一位很有名望的企业家。在他的回忆中,这是位友善、和蔼的长者。 莱能竭力想弄清真相。但科里尼对作案动机始终保持缄默。莱能不得不为一个不需要辩护的被告辩护。 经过他的不懈探查,终于找到了一条线索,并且发现了德国司法史上令人震惊的一章
陈忠实: 看似对一个如我的作者的一部长篇小说的过程,透见的却是一种文学圣徒的精神。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的诞生和推广,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何启治息息相关,他是《白鹿原》的组稿人、责任编辑和终审编辑。何启治与陈忠实交往了几十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向陈忠实约写长篇,这才有了之后的《白鹿原》。本书收录了何启治回忆陈忠实和《白鹿原》诞生的文章,《白鹿原》的审稿意见,以及关于它出版后引起的争议和讨论,在附录部分完整呈现了陈忠实生前与何启治的往来信件23封,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