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批评的对象是什么呢?文学批评的对象有四,即作家、作品、读者、时空。文学批评处理这四个对象的个别本身,也处理其间互相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小说批评讨论小说家与作品的关系,小说家与读者的关系,作品与读者的关系,以及时空分别与小说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说批评还应该包括“为批评的批评”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批评理论”。 本书将英国小说批评史分成四个时期,即萌芽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和反思时期,勾勒出了英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的全貌,突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分期模式,体现出中国学者自主研究的特点。作者对“真实”、“现实主义”、“叙事教读”等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就小说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示了英国小说批评理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外教社外国文学简史丛书”是国内出版的首套供一般读者(而不是研究者)参阅、了解文学的普及性读物。丛书作者都是我国国别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从事国别文学研究多年,有较深的造诣。每册文字控制在20 万字左右,简明扼要,浅显好读。 本丛书提供国别文学发展的一般知识,简要勾勒有关国家文学发展概貌,包括发端、沿革、嬗变的历史轨迹、重要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各册开篇为“绪论”,简述该国文学特点及走向。然后以时间为顺序,按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含若干流派,每一流派含若干作家。阶段为“编”,流派为“章”,作家为“节”。每一编以概况起始,介绍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概貌,是为“面”;随后几章分别介绍流派和作家,是为“点”,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既可以使读者对各国文学发展有整体认识,又
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光耀千古的奇葩,无论篇什短小的小令、结构紧凑的中调还是铺叙展衍的大调,都伴有许许多多饶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故事。本书以故事题材为线索划分为七类:宋代积弱积贫,国土不断被蚕食,时人悲愤的呐喊为一类;夫妻有情,朋友有谊,以词赞深情厚谊为一类;世事无常,宦海沉浮,带给仕人无限感伤为一类;往事如风,感怀伤逝,只叹华发早生为一类;人生百味,或浓或淡,细细品之为一类;文坛趣事,词人逸闻,醉中回味为一类;高蹈于世,寄情山水,享乐田园为一类。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考》自序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但是,在这些所谓“一代之文学”里,流传广泛、深入人心的,必定就是“唐之诗”、“宋之词”了。 先来说说唐诗。有人对“唐之诗”提出疑问,说应该反过来才对,那分明是“诗的盛唐”。在唐朝,诗写得好,不仅可以扬名还可以做官,不会写诗简直不能被称为读书人。 一部《全唐诗》保存诗歌48900多首,风土人情、社会面貌、阶级状况、社会生活、山水风物、感慨情思等,皆可入诗。唐诗的形式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可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种。按照内容分,则有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怀古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悼亡诗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文学的生态批评》提出并简要回答了文学的生态批评中的核心问题,介绍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在生态批评领域中的贡献,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了名家名作,阐述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文学的生态批评》旨在为有心生态文学研讨的读者提供一个有关牛态批评的粗略轮廓,对于这一理论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书分上下两编十章叙说先秦两汉文学发展史。除系统、深入论述先秦两汉文学带规律性的特点外,还着力对《诗经》、先秦散文、楚辞、两汉政论散文、汉赋、两汉史传文学、两汉诗歌等内容做了充分讲述和细致分析,力图真实、全面反映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本来面貌。该书既可供高校师生作为学史的教材使用,又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
维兰德(1733-1813)是德国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作家、批评家,也是古典学家,史称德国小说的鼻祖。维兰德的小说创作带有深刻的思想史意涵,其长篇小说《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篇幅长达千余页,以文学的写作方式来反驳和抵制康德的新形而上学,承接了阿里斯托芬和色诺芬的古典风范。本书为出身于古典语文学专业的德国批评家、文学史家利茨玛研究《阿里斯底波和他的几个同时代人》的专著,其中谈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时德语知识界的一些反应及其思想史背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启蒙时期的一些情况。利茨玛以维兰德的方式来研究维兰德,也就是说,以近乎小说的形式来探讨思想问题,非常好看,读起来很轻松。 本书是当代德国学者研究康德同时代著名人物维兰德专著。全书从《王制》、政治、哲学、莱怡丝、美学、《会饮》
本书收录作者在先秦文学研究方面的众多学术成果。既有普及古代文学读本基础知识的篇幅,又有专门探讨先秦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尤其以《诗经》《楚辞》《左传》为中心,逐一予以标点、校刊、考证、注释,系统讨论当时作者、作品、言语等所呈现的文学特质,其模式与证据值得后学揣摩。本书雅俗共赏,初学者与研究者均可从中获得启迪。
《中国诗学研究(第9辑)》收入论文18篇, 所收文章涉及文学史观念研究、诗学理论及体式发展演变研究、诗歌接受与影响研究,作家著述及作品个案研究、学界代表性优秀成果述评等。如陈文忠的《从“手抄本”到“印刷本”的文化旅程—— 传播接受史研究》,从文本传播史的角度,细读了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得出诗歌经典化的启示;丁放的《中国古代词集笺注、评点的演变及功能》,对千年间古代词集笺注与评点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析;等等。
《扬州学派概论》是一部全面阐述“扬州学派”的专着。对“扬州学派”的源流、界定、成因、成就作了科学概括与分析。资料丰富、阐幽索微、独步论苑,为当代论述“扬州学派”的代表性着作之一。
《幼儿园课程》是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辑基础课,本教材作为配套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目的、内容和选择、组织与实施及评价的一般原理,以及中西方早起教育的经典课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