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是中国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其因专业系统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来,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被翻译成俄、日、韩等多种语言。袁珂先生把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遴选精华,熔铸成一个庞大而有机的古神话体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描述了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图景。 本书《中国神话故事集》是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传说》完整版的基础上,专为青少年改编的版本。全书共有81个神话传说小故事,以适合孩子阅读的能力为编选标准,从盘古开天辟地叙述到战国时期,所选故事均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品质之作,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是青少年阅读中国神话的权威版本。
《古事记》成书于 712 年,是日本历史上部文字典籍,现存早的日本文学著作之一。 全书分为三卷,上卷所记是日本诸神的由来与神话传说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国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伊耶那歧命、伊耶那美命两位神,奉天神之命造成国土。他们结为神婚,生产儿女绵延诸神,在 让国 、 天降 等事之后,终天照大御神的后嗣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出生,即日本位天皇神武天皇,奉天命统治苇原之中国。中卷及下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记事和传说,史实与虚构相混杂,所记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讨与平乱,施政建制,皇室传说等等。
《伊索寓言》是以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其中的寓言故事并无复杂情节,却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予人以启迪,历来深受各个国家、各种层次的读者喜爱。经数千年的流传和演变, 《伊索寓言》版本众多,而《伊索寓言:555则》便是著名翻译家黄杲炘在多个版本基础上,集各家所长而成,让寓言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55则,并根据故事主角将这些庞杂的寓言分成了十类,显得井然有序,便于查询和对比阅读。
《希腊漫话》一书作者为著名的古希腊文学与文化研究名家,是古希腊研究领域的权威,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作者曾经在希腊游学一年之久,亲身体验了古希腊的文化遗产,对于古希腊的文化与近世希腊的风俗都有非常强烈的情感。本书内容涵盖了古希腊很长一段历史,也包括作者对于旅居希腊期间所思所想,对于古希腊的历史、特色,以及古希腊文化遗产的特征,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识见俱佳,深入浅出,关于希腊文化的叙述令人信服,读来引人入胜。
《空山寂》是青年诗人张伟锋的全新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126首诗歌,其中有二分之一以上作品(91首)已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发表,是诗人近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诗集分为四卷,分别为:卷一寂然录、卷二慰藉书、卷三孤影集、卷四空山赋。在四卷内容中,诗人张伟锋以云南的山为宏大背景,关注山川草木、自然万物,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图谱,运用丰富的取材、敏锐的感知、朴实的表达等方法,对人类世界的焦虑与冲突、表象与内在进行了整体的观察和广泛的考量。
该书精选当代近二百位作者创作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兼具的楹联作品近六百副。分为人物联和景观联两大类。人物主要选取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具有突出贡献或影响的知名人物;景观主要选取国内著名历史古迹和知名山水景胜。每副楹联都作精到评析,揭示其时代背景、典故出处、精华所在等。该书可以让读者在了解历史、地理等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楹联的语言及韵律之美。
对联 ,就是对句,也称联语,由上下两句相对相连的话语所组成。上句称作上联,也叫出句;下句称作下联,也叫对句。对联以其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词性相照,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意义相连而得名。
人们所敬畏、崇敬的妖怪神仙,*初的原型为何?究竟是如何通过人们的谣传、误解,变成如今我们所描述的形态的呢?虽然人们尝试了借鉴邻国的古老文化来解读各种传说的渊源,但仅仅靠此途径,还是很难解释清楚日本的天狗、河童的本质,妖怪与幽灵到底有何不同。 在《柳田国男选集:妖怪谈义》中,柳田国男融合了各个妖怪的故事,站在民俗学的角度,从其由来、传说等入手,逐步分析其中脉络,力图找出关于妖怪的奥妙。无论读者是仅仅对妖怪传说感兴趣,还是想深入研究日本妖怪文化,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红学 作为一门显学,在文学研究领域一直长盛不衰,研究外延也不断拓宽。由《红楼梦》文本的研究出发,继而衍生出的各种艺术形式的研究对象,如《红楼梦》戏曲、《红楼梦》美术、《红楼梦》音乐、《红楼梦》舞蹈,等等。随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发展,影视传播已经成为影响力的传播方式之一,因此,《红楼梦》影视作品也进入了众多研究者的视线,成为《红楼梦》相关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基于此,本书作者选取中国内地《红楼梦》影视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内地出现的《红楼梦》影视作品的改编历史进行梳理,考察《红楼梦》影视改编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改编状况、改编作品间的承继关系、红学在改编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并对重要的《红楼梦》影视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对比,希望探寻《红楼梦》影视作品改编中承继、发展关系及其成功与失败的
《夜窗鬼谈》系日本著名的汉文短篇志异小说集,《东齐谐》是其姊妹作。两者有日本《聊斋志异》与《子不语》之美誉。作者石川鸿斋以儒学家和汉学大家的身份纵谈玄幻,在儒家裨益世风的框架下自行怀抱,熔炼阐释,闯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文路。《夜窗鬼谈》是他以收集的前人著作和民间掌故为胚胎,剪裁、润色、编改、加工,二次发挥而成的,颇能 追踪晋宋,不在唐人后乘 。而《东齐谐》则是他原创的神鬼故事,也有些是利用既成的传统怪谈,改编为诙谑笑话,博人一悦。 多年游历中国的经历、长期苦读汉文典籍的用功,让石川鸿斋拥有了极高的汉学素养与汉文写作功底,所以《夜窗鬼谈》与《东齐谐》无论写人写景、叙事叙情,皆能做到构思巧妙、造句凝练、用笔明雅,同时在故事情节上亦有设想空灵、宛转动人之长,堪称日本汉文文学史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