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
泱泱华夏 璀璨霓裳 千载之美 匿于服章 7段历史时期,近300幅精美手绘,一览典传统服饰 一场跨时空的时裳盛宴,细数5000年来的中华服饰流变 为艺术设计、服饰搭配、绘画临摹提供参考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之美锦绣藏,唐风华美,宋韵典雅,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独到韵味,每条丝线都缠绕着不该被遗忘、独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 以时间为线,串起先秦至唐宋元明清千百年的时尚变迁,呈现了5000年前来的穿搭风采,展现中华服饰演变的脉络。周朝服饰规矩端正,春秋战国逸态横生,秦汉、魏晋褒衣博带,隋唐五代百美竞呈,宋明复兴先制、雅俗相融,清朝森罗万象、繁复靡丽…… 透过中华霓裳,既能读懂千载东方美学的流转,也看到魏晋南北朝服饰多有繁复纹样的背后,是西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 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中国艺术精神》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结合的成果。这本书与他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的经典]。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王劲松创作的“大”系列(《大合唱》《大气功》等)以一种幽默的风格,开启并且成为“后八九”艺术潮流——玩世写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所谓“后八九”,是我企图把握王劲松的艺术及其玩世写实主义发生的时代背景的概念。一方面,是指引西方民主主义以拯救中国政治的理想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达到高峰,而随即遭到挫折后,所产生的普遍失落、反省,以及导引出的人文层面的无可奈何和无聊感。另一方面,整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潮流,试图以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思潮来重建中国新文化的理想主义受到普遍的怀疑。王劲松代表的这代艺术家抛弃了此前艺术家的理想主义与英雄色彩,把前几代艺术家对人的居高临下的关注,转换成平视的角度,放回到自身周围的平庸的现实中,用幽默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