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基础上,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间以考古和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
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 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
《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10月·总第264期)》专题为“关得双扉坚似铁,不容俗物浪相干”。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土,晚号黄叶老人,清浙江石门(今属桐乡市)洲泉镇人。吴氏世为望族,家业殷富。之振幼即聪颖,文才隽秀。为诸生,后纳赀为中书科中书。曾北上入京,名满帝都。后筑黄叶村庄,隐逸而终。为人慷慨好施,在乡赈灾筑路、浚河修堤、育婴恤孤、施药助葬,无不乐为,乡人称之。生平交友,若吕留良、黄宗羲、张履祥、王土稹、宋琬、叶燮等,皆一时显宦名流。晚年居乡,赋诗作文,书画艺事,如有天授。编纂有《宋诗钞》106卷、《八家诗选》8卷、《重校本瀛奎律髓》49卷、参定汪天荣辑《德音堂琴谱》10卷等,自著有《黄叶村庄诗集》8卷、《续集》1卷、《后集》1卷。
《艺海捉象(中国艺术丛论)》(作者葛路、克地)为北大著名教授葛路与克地研究中国艺术的专著。内容涉及园林、绘画、雕塑、石窟等多个门类;不仅分析了它们与儒家文化、文人的世界观等之间的关系,还就创作理论等话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另外,书稿还包括了作者对齐白石等名家的艺术作品的点评分析之作,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论集。
《旁顾左右 中国艺术版图考察笔记(1996 2016)》是美术史学者蒋岳红在1996到2016这20年间游走、参与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观察、体验、研究与感悟文字,分为观察、研究、听说、临场、访谈五个部分。其中, 观察 内容涉及民间艺术、圆明园画家村、中国摄影、电影、新媒体、艺术市场及艺术收藏等方面,作者立足个人视角,记录、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一些人物和现象。 研究 收录的是严肃的学术论文,主要是对古今绘画作品的图像学、社会学研究,体现了作者作为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水准。 听说 部分围绕艺术家个案讲述,展示了作者作为美术评论者的理论成果及思想倾向。 临场 融会了作者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中国当代美术的思想体悟,包括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以及由展览引发的对美术发展方向、风格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访谈 部分,是作者与19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王劲松创作的“大”系列(《大合唱》《大气功》等)以一种幽默的风格,开启并且成为“后八九”艺术潮流——玩世写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所谓“后八九”,是我企图把握王劲松的艺术及其玩世写实主义发生的时代背景的概念。一方面,是指引西方民主主义以拯救中国政治的理想主义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达到高峰,而随即遭到挫折后,所产生的普遍失落、反省,以及导引出的人文层面的无可奈何和无聊感。另一方面,整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潮流,试图以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思潮来重建中国新文化的理想主义受到普遍的怀疑。王劲松代表的这代艺术家抛弃了此前艺术家的理想主义与英雄色彩,把前几代艺术家对人的居高临下的关注,转换成平视的角度,放回到自身周围的平庸的现实中,用幽默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