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明代书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谧文敏。擅昼山水,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倡“南北宗”论,其书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的画坛影响很大。书法出入晋、唐,天机溢发,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气韵深厚,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着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等,刻有《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董其昌《方圆庵记》虽言临作,实与自运无别,淋漓翰墨,随意所如,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自成体势,笔不能自休,以之书“先”为“圣”,少“观”多“庵”,一气呵成,书之雅逸扑人,熠熠夺目,堪称董书中神品,与米氏宋拓孤本相映媲美。董其昌书喜用淡墨,但类此着意书往往为浓墨。此帖结体用《集王圣教序》,且兼
《苏轼尺牍名品》是《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精选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的著名尺牍作品影印出版,包括《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东武帖》、《邂逅帖》、《次辩才韵诗帖》、《跋吏部陈公诗帖》、《归安丘园帖》、《致季常尺牍》、《北游帖》、《获见帖》、《覆盆子帖》、《渡海帖》、《令子帖》、《久留帖》、《李白仙诗帖》、《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题王说诗帖》等。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优选法帖。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的《怀素自叙帖/中国碑帖名品》精选历代著名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优选法帖。
《卢中南毛笔楷书创作一本通》由 卢中南书
该书对《张玄墓志》中的字进行逐个讲解和分析,并配以技法进行演示,生动形象,较以往出版过的图书实用性更强。该书选用的是何绍基收藏明拓本,其他两临本即张有清临本以及何绍基临本,这样看起来比较性更为强烈,可以增强对字形的把握,以便读者快速了解其特征。
《汉隶曹全碑》 字卡甄选精拓曹全碑高清版本,全文849字全部收录。 残损字进行补修,保证字迹的完整性,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 随附简体释文,范字清晰放大,易于理解经典、读帖与临摹。 《汉隶张迁碑》 《汉隶张迁碑》由华夏万卷编
《近距离临摹字卡》精选碑帖中最基础、拥有有代表性的法帖,分为楷书和行书。字卡为条状,以大字单行形式呈现,方便书写者近距离临摹,达到“离得近,临得准”的效果;甄选精拓善本,范字清晰,随附简体释文,易于理解经典、读帖与临摹。字卡形式为散页打孔穿环,小巧便于携带,开启碑帖练习新形式。本套字卡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原碑帖风貌,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培训班、书法专业院校师生选用。《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镌立于唐天宝十一载,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楷书,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作,书写恭谨虔诚,用笔爽健遒劲、方圆兼济,结字造型严谨、端庄优雅,整体秀丽唯美、灵动多姿。此碑书法大有初唐楷书遒劲姿媚之余风,也可见唐人写经体之意味,属于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也是
《赵孟頫赤壁赋吴兴赋闲居赋/中国碑帖名品》为《中国碑帖名品》丛书之一。 《赤壁赋》,行书册页纸本,纵二七点二厘米,横一一点一厘米。款署大德五年,赵时年四十八岁,正值精力。其字点昼精到,结体周密,法度严谨,行笔劲健酣畅,为赵孟俯盛年书法代表作。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昊兴赋》,绢本墨迹,册装长卷,纵二五点八厘米,横二八二点九五厘米。赵孟俯书于元大德六年(一三〇二),文末有赵氏自跋三行,钤“赵氏子昂”朱文印。卷尾有刘重庆跋,后纸有李佐贤跋。另有清代“张应甲印”、“希逸氏”、“张洽之印”等鉴藏印。原藏故宫博物院,一九五五年经沙孟海先生联系商洽,归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间居赋》未署书写年月,但据卷后曹溶题跋谓:“用笔纯师李北海而运以姿秀,不诡遇江家法,定为晚年合作。”知此卷为赵孟俯晚年
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等书法碑帖类图书百余种。“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本社书法出版品牌。长销十年,汇历代名碑名帖,精编精印,堪称“书法博物馆”。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第12集一种《王羲之黄庭经》,《王羲之黄庭经》,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五月。”是王羲之小楷之经典书作。本书收三种“宋拓黄庭经本”,分别藏于天津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日本。
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宋代书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官吏部员外郎。工正、行、草书。正书学《瘗鹤铭》,遒健不俗;行书得《兰亭》风韵,蕴藉而舒展;草书得怀素三昧,相比于《自叙帖》,文气盎然。其书法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其笔法瘦劲圆通,则自篆来。《山谷集》自谓:“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宋代书法,其与蔡襄、苏轼、米芾齐名,称“宋四家”。在中国书法目前,亦具有重要地位。《致云夫七弟书》、《致立之承奉书》、《苦笋赋》、《糟姜银杏帖》、《致天民知命大主簿书》、《致景道十七使君书》、《山预帖》、《致公蕴知县书》、《致明叔少府书》、《致无咎通判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尽精微”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纤毫毕现,更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致广大”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
《王羲之兰亭序三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夏承碑》为东汉建宁三年刻,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称《夏仲兖碑》。宋代元祐年间,在资州(今四川省资中县)出地》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字奇特,隶篆参杂,骨气洞达,神采飞扬。《夏承碑》早期拓本,以“华氏真赏斋本”较著名。此本遗缺三十字,由清代著名书家翁方纲补书。编者谨将此本重新拼接,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临习。
隋唐时期是楷书艺术的高峰,本套书精选了近年来出土的隋唐碑志七种,均为楷书。本套丛书中的碑志均为首次出版,对于书法学习者临摹和欣赏是不错的范本。尉迟敬德为唐代著名将领,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尉迟敬德墓志铭现藏于昭陵博物馆,唐显庆三年书丹,此志书法上承北朝书风,笔法、线条又受褚遂良书法的影响。行笔自然,通篇多有笔意相连者,更显灵动,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正,偶见纵势。尉迟敬德墓志书法打破了人们对初唐以欧、虞为主流的书风的印象。其笔势雄健,又不失圆润秀劲,书写轻松自然而有宽博流动之气,是唐代楷书的精品,也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唐楷的不错范本。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宋大观年初,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等缘由,宋徽宗诏令出内府所藏墨迹,更定编次,命蔡京主其事,刻石置于太清楼。帖刻于大观三年,便有“大观帖”之称,也有“太清楼帖”之称。“大观帖”共十卷,其后刻转精,故为世所重。本书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观帖”第七卷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有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抢先发售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宗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比前辈更显舒展,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 本书收传为褚遂良书写的《大字阴符经》,纸本墨迹,计四百六十一字。南唐升元四年(940)由邵周重装成册,有宋人苏耆、杨无咎题跋,亦有明代夏原吉、清代姜宸英等人题跋。当代有名书家沈尹默对这件珍迹亦有长跋。后人评说这件墨迹,既有认为是褚书无疑,亦有认定并非褚作。但无论如何,都认为此作展现出褚书独特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现藏于美国的一家博物馆。
《历代篆刻精品选辑.肖形吉语印》由张韬主编
由刘元飞教授主编的《历代书法大家系列》丛书,包括董其昌、伊秉绶、八大山人、何绍基、赵之谦、金农、吴昌硕、于右任、徐悲鸿、齐白石、王铎诸书家共十一册,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丛书在内容选择和编辑方面,所选作品注意体现该书家风格脉络形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其次是所选作品有一部分就是该书家谈艺论书的语录、诗词或书信,这对学书者来说,可以直接把握该书家或审美或教法或艺事交游等诸方面的一手资料。在装订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临写的实用性,采用套盒装散页式,既保证了不同形式作品的完整性,又方便了临写时的使用。印刷设计方面,体现了当今出版印刷的先进水平。综上所述,此套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学书者提供一份较难得的艺术大餐。
《中国碑帖名品》是针对当代读者学习需求而推出的一套理念全新的丛帖。丛帖在总结该社不同时段字帖出版的资源和经验基础上,更加系统地观照整个书法史的艺术进程,汇聚历代尤其是今人对不同书体不同书家作品(包括新出土书迹)的深入研究,以书体递变为纵轴,以书家风格为横线,遴选了书法历史记录优秀的书法作品汇编成一百册,再现了中国书法史的辉煌。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袁安碑袁敞碑》。
本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铭,书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师从张旭的痕迹,也是颜真卿书法演变的重要作品。颜真卿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尤其楷书是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大气磅礴,独具一格,小楷作品传世不多,此书法作为为其真正意义上的小楷作品,因此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较高的价值,也是研究颜真卿早期书法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