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书圣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 十七 二字而得名。此帖是小草书体的代表作,章法具有典型意义,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字里行间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 烟霞霹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十七帖》原迹早已只字无存,仅有刻本及几件唐人临摹本单帖留存于世,其中以姜宸英本*为知名,被誉为 天下甲冠 。本书选用的版本是藏于日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宋拓本,人称上野本,原为清康熙年间姜宸英所藏。这件佳拓影响深远,*不足之处是缺少九行,并略残字,本书谨用藏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本书收长卷《廉颇蔺相如列传》。此长卷为草书、纸本,纵三十二点五厘米,横一千八百二十二厘米,卷内钤"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内省斋"、"秋壑图书"、"顾禄私印"、"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永瑆之印"、"诒晋斋印"等诸多印鉴。有专家评说,黄庭坚书写的这卷名文,其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其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启功先生藏松江早期精拓本,供读者鉴赏、临习。 皇象,生卒年不详,字休明,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三国吴书法家。幼工书,师于杜度。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 书圣 。 皇象所书《急就章》原迹已不传。宋代宣和二年(一一二〇),书家叶梦得获唐人摹皇象书,参校颜师古注本,以楷书并列中间,于颍昌将其刻石,惜此摹本缺三百余字。明代正统四年(一四三九),松江府推官杨政得颍昌拓本后,复于杨廷瑞处见元末明初宋克至正二十年(一三六八)《急就章》临本,遂将颍昌本补全并由任勉之刻于石。因碑刻于松江,故又称 松江急就章碑 。 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九十三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碑阳六栏,每栏三十三行,行十一字,章草、楷书释文左右并列。碑阴上二栏续刻,第二栏左边沿处竖
本书收董其昌书《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名篇,广为人们传颂。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七月,五十五岁的董其昌挥毫写下这一名垂千古的佳作。此书字大如拳,流畅劲健,数百字一气呵成,诚为董氏精品之作。这卷墨迹纵37.6厘米,横1499.5厘米,绢地,款下钤 董玄宰 朱文印,卷后钤 王时敏印 、 烟客真赏 等鉴藏印。
嘉树堂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嘉树堂所藏中国古代善本碑帖,均为名碑精拓、旧拓,流传有序,来历清楚,又多经名家题跋、收藏,为该碑国内顶级拓本,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文献价值上均可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藏单位媲美。此次精选嘉树堂藏品,可以使孤本珍本化身千百,提供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崔敬邕墓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清康熙年间出土于河北安平,不久墓石被毁,不知下落,仅有拓本传世。崔敬邕墓志书法用笔圆浑,吸收了篆书中锋、圆笔的长处,使笔画外柔内刚,有些字向右上方倾斜,剞侧变化,结体活泼多姿,但由于笔画以及各部分的巧妙搭配,使字看似险峻,实际上仍不失稳重,具有率真天然的意趣。崔敬邕墓志是北魏墓志中最耀眼夺目的几颗明珠之一。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 书法丛帖 ,共十卷,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一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宋、元以后,《阁帖》拥有广泛的临摹研习群体,她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书法的进程。历观明、清两代尺牍、文书,件件有《阁帖》的影子。《阁帖》已然构成行、草书的正源,她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恐将之视为中国书法发展的 命脉 也不为过。 明天启初,时任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的董其昌奉诏至江南仿书,在老友陈继儒家见宋初原拓《淳化阁帖》祖本,摩挲叹赏之余,借归临摹,至天启五年乙丑十二月十五日次第临毕,时间已越二年。 《阁帖》是宋太宗集宫中所藏魏、晋、隋、唐诸家墨迹汇刻而成的著名法帖,素有 法帖之祖 的美称。它的墨拓本一直是历代书家师法学习的圭臬
颜真卿《西亭记》残碑原由林霄、陈钦夫妇及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收藏,碑身四面环刻楷书,碑阴上部浅刻有篆字 柳文畅西亭记 。碑石所刻字体和笔法风格与颜真卿真迹书法风貌一致,属颜真卿书风完全成熟阶段作品,也是颜真卿从未露面的一件书法作品。相较于我们目前所见的颜氏作品,碑刻原石的存世数量几乎寥寥,此作也愈发珍贵。这件残碑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颜真卿宦游湖州时期的存世碑刻,颜真卿69时岁。无论对于研究颜真卿此一时期的书法,亦或是碑刻书法 风格 诠释中的诸多因素,这件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都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印刷技术空前发达,其印制法帖逼真之程度,速遏古人双钧填墨及汇刻。而且,基于原碑帖的放大与缩小,更可全方位地展现书作的精神风采。这是极方便于书法学习的。鉴于此,本社选编了这套书法经典放大丛帖。所选法帖多是原文字较小者,因而 放大 也就具有了价值。这些碑帖都是佳作杰构,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 本套丛帖字数速非 古刻数行 可比。放大本不仅追求原色,而且尽量做到保持原帖的点画、字形、行气、章法之 真貌 ,使原作由于字 小 而不易见的韵致得以充分展现。如此既利于了学习,也增强了欣赏的多元性。 《曹全碑》,全称《漠合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东漠灵帝中平二年(一八五)十月立,碑高二百七十二厘米,宽九十五厘米。碑阳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题名
近代以来,碑帖影印本一直被视为人们学习书法的津梁。我国的碑帖影印业肇始自晚清,当时,西方先进的石印、珂罗版等影印技术陆续传入我国,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艺苑真赏社、有正书局等一批较具代表性的碑帖复印机构,先后出版了大量价廉物美的碑帖印本,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临摹的范本,成为近代书法传播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近代碑帖影印本还具有极高的文献版本价值。当时出版机构所采用的底本,大多出自著名私人藏家,其中不乏孤本、善本,今天很多已下落不明,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此外,这些印本往往会附有名家题跋,包含有大量学术史、书法史及收藏史方面的史料,可谓是一座尚有待开采的学术富矿。本书共分三卷,收录了一九四九年以前,国内及日本影印出版的善本碑帖四百多种。每一版本前均撰有提要,记录出版机构、收
嘉树堂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嘉树堂所藏中国古代善本碑帖,均为名碑精拓、旧拓,流传有序,来历清楚,又多经名家题跋、收藏,为该碑国内拓本,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文献价值上均可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藏单位媲美。此次精选嘉树堂藏品,可以使孤本珍本化身千百,提供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瘗鹤铭》,传南朝梁弘景书,黄庭坚谓 大字无过瘗鹤铭 。原刻在江苏鎭江焦山西麓崖壁间,传宋时遭雷撃,崖石崩落长江中,碎散沉入水底。冬季,水涸石现,方可椎拓,世称出水前拓本或水拓本。此册经张祖翼、孟宪章收藏,经《启功丛稿》《启功题跋书画碑帖选》《启功全集》著录,并有启功跋文。
嘉树堂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嘉树堂所藏中国古代善本碑帖,均为名碑精拓、旧拓,流传有序,来历清楚,又多经名家题跋、收藏,为该碑国内拓本,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文献价值上均可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藏单位媲美。此次精选嘉树堂藏品,可以使孤本珍本化身千百,提供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此汉代《孔宙碑》拓本通常被称为 东武王氏本 ,历经李璋煜、王锡棨、王绪祖、王维朴、吴乃琛、丁念先递藏,有罗振玉、王崇烈等题签及罗振玉跋。系明初拓本,为此碑旧拓本,亦可谓汉碑旧拓本。
嘉树堂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嘉树堂所藏中国古代善本碑帖,均为名碑精拓、旧拓,流传有序,来历清楚,又多经名家题跋、收藏,为该碑国内拓本,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文献价值上均可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藏单位媲美。此次精选嘉树堂藏品,可以使孤本珍本化身千百,提供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立,李邕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刻。碑文叙述麓山寺修建历史,为李邕贬官时所作,是其行书之代表性作品。此册通常被称为 赵声伯本 或 曼陁罗室藏本 ,为北宋拓本。罗振玉题跋称: 生平见宋拓麓山寺碑不下六七本,以此本为,神采焕发,确是北宋未剜改时所拓。
嘉树堂为上海著名收藏家陈郁先生的堂号。嘉树堂所藏中国古代善本碑帖,均为名碑精拓、旧拓,流传有序,来历清楚,又多经名家题跋、收藏,为该碑国内拓本,无论在艺术性还是文献价值上均可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公藏单位媲美。此次精选嘉树堂藏品,可以使孤本珍本化身千百,提供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此《天发神谶碑》拓本为明拓本,历经王澍、顾武保、杨文荪、翁广平、吴志恭、陈墫、吴云、章硕卿、张祖翼、陈景陶、秦淦等人递藏,存有吴志恭、杨澥、钱步文、张祖翼、褚德彝、陈景陶、秦淦等人题签题端题跋。
合辑以古代经典诗词为内容,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历代经典碑帖草书范字集合在2000余幅书法作品中。力求风格统一,行气流畅,章法形式多样,既可直接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又可为其书法创作提供借鉴,集书法与文学价值于一身。 本集为《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系列的合辑本,内容分为《菜根谭》、《小窗幽记》、《人间词话》、《文心雕龙》、山水诗、爱国诗、游仙诗、题画诗、书论、画论、小品文、《世说新语》、律诗、绝句、宋词、曲赋短文等文章,分别以行书和草书的形式呈现,为8册的合辑本。本合辑本拟采用较好的纸张印刷,盒套设计成可以手提的形式以方便购买者使用。
山东北朝佛教石经分布于泰山、铁山、岗山等二十一座山上,字大如斗,被康有为誉为北朝书法的三大宝库(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刻石,一曰摩崖刻经)之一。在书法史上享有极高声誉。三十年来,山东省石刻博物馆对这批资料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遗憾的是书法临习单行本则一直未曾印行。应广大书法界人士的强烈要求,我社推出《中国石刻书法精粹》四种,以推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走向新区域、新高度。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之一。其结体严谨致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本书结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学理念,在内容编排上分为前言、单字解析、全本通临、作品示范四部分。全书共计235条,多机位高清拍摄、多角度展现全貌与细节,采用一比一实临方式,与原帖大小进行剪切对照,附有整行范字的详细讲解与示范,以求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山东北朝碑刻作品分布于山东莱州云峰山等二十一座山上,被康有为誉为北朝书法的三大宝库(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石刻,一曰摩崖刻经)之一。三十年来,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对这些摩崖石刻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在2019年,山东美术出版社与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合作推出了《中国石刻书法精粹》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应广大书法界人士的强烈要求,我社将在近期再推出《中国石刻书法精粹》的四种大字临习本。以《文殊般若波罗蜜经碑》《陈思王庙碑》《郑文公下碑》和《论经书诗》这四件经典的石刻作品为出版内容。《文殊般若波罗蜜经碑》坐落于水牛山上,镌刻于南北朝时期,书体结体茂密,隶楷兼蓄,方圆并用,给人以风润厚美之感。《陈思王庙碑》立于山东东阿鱼山祠内,陈思王,即曹操第四子曹植。此碑
《郁孤台法帖》为南宋聂子述在绍定元年(1228)辑刻而成。郁孤台是江西赣县贺兰山名胜古迹,台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宋宝庆三年(1227)聂子述知赣州府,重建此台,于次年汇刻了这部法帖,并以 郁孤台 命名。本帖原刻卷数无考,现唯存孤本残帙二卷,今藏上海图书馆。帖中所收大都为宋一流书家作品,有苏轼、蔡襄、李建中、黄庭坚、宋徽宗等,而以苏、黄为主,作品皆为传世稀见之作。《郁孤台法帖》为宋书、宋刻、宋拓,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书法界、金石界的广泛重视。现本社推出的《宋拓郁孤台法帖》精品选集合集出版,精选集由《苏轼行楷》《苏轼 蔡襄大字楷书》《黄庭坚草书》《赵佶草书千字文 黄庭坚草书》组成。由于该帖为海内外孤本,世人不易轻见,此次版本为彩色精美印刷合集出版,
山东北朝佛教石经分布于泰山、铁山、岗山等二十一座山上,字大如斗,被康有为誉为北朝书法的三大宝库(一曰龙门造像,一曰云峰刻石,一曰摩崖刻经)之一。在书法史上享有极高声誉。三十年来,山东省石刻博物馆对这批资料进行了全面科学考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遗憾的是书法临习单行本则一直未曾印行。应广大书法界人士的强烈要求,我社推出《中国石刻书法精粹》四种,以推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走向新区域、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