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情缘 白先勇的昆曲之旅》一书全面收录白先勇先生关于昆曲的随笔,以及与昆曲相关的精彩访问与对谈。自2004年起,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巡演,至2012年共演出200场,成为这一阶段著名的文化现象,有力推动了昆曲在中国社会以及欧美的传播。在这一期间,白先勇形成并表述了其独有的昆曲理念,不仅在众多访谈中披露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过程、深入的文化,还提出了 昆曲新美学 的概念。本书作为白先勇先生推广昆曲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现了与昆曲的因缘与感想、收获与得失,以及制作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成立30年来优秀论文萃编,共计48篇,60余万字,内容包括傩仪、傩戏、傩舞、傩俗、傩艺、傩技等的田野考察,以及傩与民俗、戏剧研究和中外比较研究,作者均为业界知名学者,如张庚、冯其庸、曲六乙、刘锡诚、薛若邻、周育德、王兆乾、周华斌、麻国钧、刘祯等,代表了目前国内傩戏研究的*水平。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是于1988年经中国民政部批准,以研究中国古老、原始的傩文化为主要宗旨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研究内容包括傩仪、傩戏、傩舞、傩俗、傩艺、傩技等领域。学会成员遍及全国20余个省、区、直辖市,涉及民族学、民俗学、戏曲学、舞蹈学、人类文化学、民间文学学和神话学等领域近400名学者。中国傩戏学研究会20多年来与各地有关单位在10余个省、区举办了近20次国际考察与学术研讨会,并提倡与会学者在长期考察获得*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是 广东戏剧文库 优秀剧作选 丛书之一,《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精选1949至2019年广东地区的经典潮剧剧作,从内容上看,既有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也有对传统剧目进行选择改变加工的经典保留目录,此外,还有新编的现代很好剧目。 《广东戏剧文库.优秀剧作选:潮剧卷(1949-2019)(套装全4册)》中的剧作立意高、唱词独具地方特色,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史料著作
《长生殿》是产生于昆曲发展鼎盛时期的一部*之作,它的唱腔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完善几乎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但是,由于其曲谱是古谱,所以深奥难解、不易流传而鲜为人知。而今,出身于昆剧世家并屡获国家大奖的著名作曲家周雪华,对工尺谱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她经过多年的努力,用现代记谱法对《长生殿》工尺谱加以翻译整理,并将原本清唱的谱本与文学剧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长生殿》全集,成为有史以来*完备的经典版本。
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原名丁步云,艺名 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 丁派 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故有 山西梆子大王 的称誉。本书是一部反映丁果仙全部人生的传记文学作品。书稿用9章、四十多万字全方位记述了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的一生。对其事业、爱情、生活、德行等方面都有详尽介绍,翔实、客观。尽显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化价值。
该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护语境下,从文本演变、整编背景、舞台全貌、传承传播等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昆剧剧目《十五贯》,试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再度深入发掘文献与口述史料,明确勾勒出这一整理改编于1956年的经典作品,促成中国昆剧由衰转盛的历程,并阐发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很好传统文化与构建传承体系。
《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特色和优点。
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 寻纸 过程中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
傩戏作为一个曾经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跃在许多地方的宗教与艺术的现象,对于认识民族的过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剧本――包容着民族、宗教、经济、宗法、语言、历史、风俗、伦理、医学等丰富信息的物质存在,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则是毋庸置疑的,并将与时俱增。 徐宏图编校,朱恒夫主编的《新昌目连戏总纲(精)/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收录了 仁集 义集 礼集 智集 等剧本,这些剧本资料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原始戏剧的资料,为我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一份新的独特的藏品。
在中国戏剧的大家庭中,傩戏是极其重要的成员。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夥、分布较广、观众众多,还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宗教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的戏剧,只有审美与教育的作用,无关人们的生活与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而傩戏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种傩戏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种民俗事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在与神灵 商约 的时间内,不但必须演出,而且必须观看,甚至组织者或观众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表演 。
傩戏作为一个曾经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跃在许多地方的宗教与艺术的现象,对于认识民族的过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剧本――包容着民族、宗教、经济、宗法、语言、历史、风俗、伦理、医学等丰富信息的物质存在,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则是毋庸置疑的,并将与时俱增。 陈玉平、吴电雷编校,朱恒夫主编的《贵州地戏(1)(精)/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收录了 楚汉相争 三国 薛仁贵征东 等剧本,这些剧本资料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原始戏剧的资料,为我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一份新的独特的藏品。
徐嘉瑞著的《云南农村戏曲史》是一部对云南省农村戏曲发展历史的研究著作。《导论》章中,作者对戏曲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释,正文部分分别对云南省农村戏曲主要部分的旧灯剧和新灯剧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并附有两部《云南农村戏曲集》。该书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地方戏剧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三国戏曲集成》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创作的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分编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共8卷12册。这些剧本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多、*全、*完备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书。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都据以编演了许多戏,《水浒戏曲集》《西游记戏曲集》《红楼梦戏曲集》早已出版问世,唯独编演、存本*多的三国戏阙如。本书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并在
余懋盛为湘昆名家,著名昆曲编剧,原湖南省昆剧团支部书记。195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60年郴州地区湘昆剧团成立后,调入剧团任编导,为湘昆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萍踪兰影 湘昆旧忆》系余懋盛遗著,全书分为九章,共40余万字,并配有100余幅珍贵的老照片,通过回忆其一生的戏曲情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湘昆剧团成长壮大的艰辛历程,折射出新中国戏曲发展的概貌,其中所记人物既有诸多昆坛和戏曲界名家,也包括董每戡、王季思、陈寅恪、胡忌等著名学者。该书稿为现当代文化史、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三国戏曲集成》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创作的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分编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共8卷12册。这些剧本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多、*全、*完备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书。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都据以编演了许多戏,《水浒戏曲集》《西游记戏曲集》《红楼梦戏曲集》早已出版问世,唯独编演、存本*多的三国戏阙如。本书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
傩戏是一种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而成的戏剧形式,是原始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它既有祭祀的功能,又有审美的功能;它和世俗的戏剧演出不同,能将一个或数个村庄当成表演的场地,而在这地域中的乡民往往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蕴藏着大量的民间艺术、原始宗教、伦理、宗法制度、民俗等信息,是我们透视原始戏剧、了解中国乡村社会与草根阶层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它至少有着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是它们为戏剧的 活化石 ,通过它们,能把握戏剧发生时的形态和形成戏剧的要素。因此它们是研究戏剧发生学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二是它表现了下层民众的宗教观、伦理观、政治观、历史观,融入了底层百姓对人生、社会、天地的观念,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在叙述故事时对民俗画面所作的丰富生动的描述,
本书据《昆曲集净》影印整理。原版线装2册,系手抄本,民国版,誊写工整美观,由国民党元老褚民谊编撰,曲谱由昆曲大家陆炳卿、沈传锟详加校对,昆曲大家溥侗点正讹误。昆曲净行典型,向有 七红八黑四白三僧 之说。该书收录七红(关羽、赵匡胤、屠岸贾、火判、炳灵公、昆仑奴、回回王)、八黑(张飞、钟馗、包拯、项羽、胡判官、铁勒奴、尉迟恭、金兀术)、四白(刘唐、吴王、鲁智深、一只虎)、三僧(达摩、惠明、杨五郎)为代表的22个净角折子戏55出。 曲中所有净角戏几已全收。 所收录的每一出戏,内容包括剧情介绍,舞台调度及对白、曲谱,方便实用。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排,本书确系用心之作,堪称昆曲净行演员的工具书。
阜新蒙古剧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她独特的蒙古族风格,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在这组系列介绍文章里,向人们展示了阜新蒙古剧、蒙古语文教育、蒙古贞文化源流及其特点、蒙古贞历史探源、喇嘛寺庙的建筑特色等丰富的蒙古贞历史与文化。阜新蒙古贞分布于辽宁省西部,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之地,使蒙古贞文化显现出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
晋剧坤伶须生开宗泰斗 丁果仙 影行 :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原名丁步云,艺名 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 丁派 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她那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影行卷以大师的演艺、生活踪迹为依托,配合与丁果仙有关的人、事、物图片近400幅,反映了丁果仙的一生。
《三国戏曲集成》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创作的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分编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共8卷12册。这些剧本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多、*全、*完备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书。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都据以编演了许多戏,《水浒戏曲集》《西游记戏曲集》《红楼梦戏曲集》早已出版问世,唯独编演、存本*多的三国戏阙如。本书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