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京剧为主,同时兼顾地方戏曲剧种。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类,构图上兼顾演员特写和演出场面。突出老演员和已故的名演员,和一些名演员、名剧目的演出背景介绍,以及照片背后感人的故事。 全书以作者特有的摄影艺术表现手法,把舞台上的表演升华,再现到摄影作品之中。作品动静结合,表现演员的情绪和表演力度、速度。
《程婴救孤》以陈涌泉编著的豫剧程婴救孤为线,贯穿剧本、作者的创作谈、访谈,以及程婴救孤大事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展示出该剧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附录中的评论报道更是引导读者对其价值意义进行深入挖掘。著者陈涌泉是外知名的编剧,创作功力深厚,更是他作品中非常突出的一部,该剧几乎囊括了全国戏剧界的各大奖项,并多次走出国门,远赴欧洲、美国、泰国等地演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程婴救孤》是对程婴救孤台前幕后故事的一次梳理,同时也是对以程婴救孤为代表的当代河南戏曲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陈涌泉的创作之路、创作理念、创作风格的诠释与展现。
中国著名作曲家、文艺理论家马可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声乐作品六七百首,先后写下了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歌剧《白毛女》,管弦乐作品等,在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以及戏曲音乐研究等方面写有大量论文。 《马可选集(2):歌剧卷(下)》收录了马可的歌剧作品《小二黑结婚》的主要唱段。 《马可选集(2):歌剧卷(下)》对中国近代音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近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通过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与选拔,在中国戏曲系统史论的支撑之下,深入到中国非常早成熟戏曲样式“南戏”生成的原生态区域——温州,去追溯、发掘、重识传统戏曲生成的基因与演化、发展过程,去认识古代戏曲剧作家及其剧作形成的原生要素,从源头上,研究学习戏曲创作的规律与专业技术知识,指导今天的编剧成长、传统剧本剧目的整理和改编及新剧本的创作。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赖声川戏剧》主要从东西文化融合以及两岸文化融合的视野,通过对赖声川主题意蕴深刻、艺术风格多变的原创戏剧作品的深入细致分析,探讨其创作背后的核心思想价值观与重要的东西方戏剧文化资源,并概括其独特的复调性戏剧结构,以及赖声川自由灵活地运用多种舞台表现手法追求观演融合的戏剧剧场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