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史:从诞生到20世纪音乐》梳理了从远古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音乐历史,描绘了主要的音乐流派、音乐理念、乐器的发展历程,揭露了音乐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列示了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并提供了经典曲目的聆听建议。全彩插图丰富地展现了每个时代的音乐风采,动人的音符将从书页里飘出,引领你敲开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大门。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 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 看得见的音乐 走近音乐"与 音乐术语表 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 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经典设计,典雅呈现 封面: 采用法式软精装、烫金与烫黑的工艺,使书名、图案等细节在柔和的光泽下更显精致,提升了书籍的整体质感。皮面拼接布面的材料结合了传统精装书的优雅外观与软封面的轻便特性,既有布面的细腻触感,又兼具皮革的温润光泽,尽显典雅与中性之美。书脊采用西式竹节样式,环衬设计巧妙,6本书的书脊连起来便是诺顿的英文 Norton ,细节之处彰显匠心。 刷边工艺: 书口采用了初版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的封面图案进行刷边,延续初版风格;书头与书脚刷金边,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琢,带来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享受。 包装周全,安心送达 函套: 包裹珍珠棉,半包型函套不仅保护了书本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的安全,更增添了书籍的收藏价值和观赏性。 周转箱: 配套运输外盒同样精心设计,利用封面设计元素,传递套装版
每一个人的心跳、脉搏、呼吸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就如同天体运作、四季变更一样。每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感知节奏,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于是,人们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去演奏和舞蹈,将自己内心感受到的节奏再次表达出来。这本教材,详细教授了如何在声势教学中,让学生们用身体感受节奏、内化节奏,也用自己的身体表达节奏,使他们在学习中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直接的媒介表情达意。通过对身体的了解以及练习他们渐渐将节奏和身体运动联系在一起,经由手臂的摆动而引起的身体中 力 的传递使身体犹如舞蹈般的协调运动,赋予身体更多艺术特征。
《完全音乐理论教程》一开始就全面介绍了基础知识,包括探讨旋律的写作与分析、等级制,以及对位类型。除了自然音与变化半音规程外,调性传统的其它因素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论述,包括很小的曲式结构(即:动机、乐句、乐段,以及句式)和大型的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以及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调性音乐实践之间的风格差异。 所有的概念都是出现在其*常见的音乐语境中,然后立即通过大量的演唱、写作、分析、听曲,以及演奏练习进行强化。这些练习从被动的写作、听曲,和实际操作(如辨识、改错,以及对比)到主动的理解(如非数字低音、旋律的和声配置,以及模句写作),精心设计,拓展这些技能引导学生从认同直到创作。 理论性上来说《完全音乐理论教程》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基础乐理、复调、曲式理
这是一本好看,好读,甚至有点 好玩 的书;同时,它又给读者带来新知、启发甚至深思。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 引言 和 尾语 )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
本书曾由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廖乃雄根据我国本土的文化特点完成编译,于2004年由我社首次引进出版。在过去的20年间,本书对我国的音乐教育实践领域影响深刻,因仅印刷一次,故读者无法买到正版图书,市面上盗版和PDF版泛滥。此次将对2004版进行升级、再版,译者廖乃雄已91岁高龄,经责编邮件联络,欣然接受我社的再版邀约。 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译丛 主编、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长余丹红将本书纳入译丛,并由上海音乐学院提供补贴。
本书系 凤凰 留声机 丛书之一,以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品鉴对象。肖斯塔科维奇被誉为 红色的天才 ,他和他的音乐在苏联经历了几起几落,被批判,被赞扬。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音乐的各种体裁 交响曲、歌剧、舞剧、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且都成就卓越。可以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作曲家。本书精选英国《留声机》杂志近二十多年来数十篇精彩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深度评论。从当代作曲家、演奏者、评论者、听众等不同维度,对其音乐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现代音乐家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音乐社会学导论》是阿多诺1961 1962年为法兰克福大学《音乐社会学》课程所作的讲义。全书分为12章,分别以音乐接受的类型、轻音乐、歌剧、室内乐、现代音乐等为主题来阐释音乐理论。 阿多诺的音乐理论是建立在其美学基础上的,而其美学则以其哲学为前提。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这在于艺术不是对于已经存在的把握,而是对于那尚不存在的追求。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艺术的特性为非实在性与异在性、非模仿性和非反映性、精神化和无概念性、不确定性和难解性,等等。基于这样的美学观念,阿多诺强调艺术对于现实的批判性。他认为现代世界和人是分裂的碎片,而唯有艺术才能够拯救它们。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是其美学理论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音乐类型的分析和对于音乐接受的分析,贯穿了音乐和社会这一音
本书有两大特点:*,视角全面,方向统一。17篇文章从不同的教学实际出发,宏观者关注教育哲学理念与教育政策方向,微观者聚焦课程内容和教法,*终落实到深化师生的音乐经验之上,为成就终生音乐学习者献计献策。第二,角度多样,观点新颖。本书的作者中,既有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授,也有学前至十二年级普通音乐课程的教师,还有城区中学乐团的指挥,他们的眼光比较全面,看待音乐教育事业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本书分为六大部分,从哲学、聆听、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文化维度、创造性、角色的变迁、音乐教师教育六个不同的方面,探讨了对音乐教学与学习的思考;并且,在同一个部分中,就同样的话题,不同作者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腾飞,即便当今资金、环境条件有所局限,仍然能够让音乐教育者找到改变的方法。阅览本
《音乐史》是英国DK公司为大众读者创作的一本音乐历史及音乐知识图书。在我们的印象中,音乐是无法用图片叙述的,而DK出版的这本音乐史百科全书,创新地运用丰富的图片来讲音乐史,图文并茂,令人耳目一新。书中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全球的音乐发展,从早人类用贝壳和骨头制作的乐器到现代电子合成乐器;从中世纪的咏唱调到富丽堂皇的古典时期,再到充满现代节奏的布鲁斯、爵士乐、嘻哈音乐和说唱,讲述各种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同时还通过丰富清晰的图表讲述重要乐器的进化史,例如钢琴和小提琴,还有音乐史上重要人物的介绍,包括莫扎特、乔治 格什温、猫王、大卫 鲍伊等。通过这些讲述了音乐是如何形成了一个世界。本书的排版设计是DK一贯的风格,用大量精美的插图配合文字叙述,版面虽满,但赏心悦目,内容充实,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学唱歌》是一套系统性较强的声乐发声训练教材,主要是为声乐初学者所编写,但同样适用于对歌唱的过程或者新发声方法的探索感兴趣的人。本书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发声技术训练,从说话发声开始慢慢引入到更有挑战性的歌唱发声,并在大多数章节的结尾都会附上自我评定的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教材中所讨论的东西。本书选取的代表性声乐曲目涵盖了不同音乐时期、民族、语言和风格的经典歌曲,并按中等音调编写,以此来适应男生和女生的音高。 《学唱歌》突出的特点即是强调整体性学习,为学生提供适当练习的同时,将相关的发声原理以及基本的表演技巧贯穿其中。《学唱歌》一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开发他们真声,其理想的教学成果是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富有表现力的发声技巧。
《论巴赫》是阿尔伯特 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 《论巴赫》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本书以丝绸之路为空间维度,以历史和当代为叙述焦点。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着重考察和论述丝绸之路的开拓对中国各民族以及境外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发展、融合与传播的贡献和作用,下编以东起陕西、西至新疆为空间范围,着重考察丝绸之路沿线传统音乐文化的类型、特征和存在方式。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在第二卷《17与18世纪音乐》中,蒙特威尔第、巴赫、亨德尔、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等音乐巨人轮番登场,谱写了音乐史上一个文思泉涌的时代。塔鲁斯金跳出了传统的 巴洛克 与 古典 时期划分,着眼于音乐上真正具有变革性的重要事件 浪漫主义的诞生,并循着音乐创作的地理性迁移和对审美价值观念的决定性重估,勾勒出了音乐家从服务者向自主个体的关键性转变。凭借出彩的洞见、回味无穷的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宗教和音乐之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本书将是渴望了解这一多彩时代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本套书将向我们展示:难度逐步深入的综合性音乐读物。从古典到爵士的宽广音乐风格,包括贝多芬、海顿、勃拉姆斯和维瓦尔迪等作曲家的著名旋律。基于整个键盘的专业钢琴弹奏技术。极富吸引力和表现力的乐曲及教师伴奏,能为学生的手指颗粒性及音乐表现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附加的探索性问题、创造性尝试以及理论学习部分,能帮助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商”。随书CD光盘中不仅有极富想象力的管弦乐配乐伴奏,而且有各种可供训练音乐表现力、节奏感与实践性的乐曲素材。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美国音乐教育者大会手册 音乐认知与发展》一书是 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译丛 系列中的一本论文集。该译丛是上海教育出版社音乐分社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上海市音乐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于2015年共同构想并付诸实施的学术出版项目。本书是从Oxford University Press(牛津出版社)引进的(原英文书名:MENC Handbook of Musical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2006年出版)。 《美国音乐教育者大会手册 音乐认知与发展》是一本诠释音乐与人类大脑关系的音乐教育学著作,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音乐教育系终生荣誉教授理查德 科威尔(Richard Colwell)汇集众多领域专家的文章编著而成。本书所涉及的领域有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声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教育学、音乐学等,这证明了音乐教育学复杂多元的学科特征。本书共有七章,每一章由不
《爵士乐传奇》展示了爵士乐百年历史中50位传奇乐手。自20世纪初在新奥尔良发源,爵士乐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美国z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爵士乐像是一条壮阔的大江,一路向前,在地理、风格和情感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不同分支。从爵士乐创始人杰利 罗尔 莫顿,到将爵士乐发扬光大的现代萨克斯风演奏家乔 洛瓦诺,通过珍贵照片以及生动的人物传记,每位爵士乐传奇人物将得到全面的展现。
元认知是我们审视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离出来,直击本质,解决问题。元认知策略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时,用心思考此刻他们正在从事什么思想活动。当音乐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并在课堂中融入元认知教学策略时,他将创造出一个别样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监察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性评价。这将激发学生音乐方面的自我意识,提高音乐学习的独立性,并在体验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中对音乐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本书共有八个章节,将向读者展示: 什么是元认知,什么是音乐教学中的元认知。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自我调节、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元认知教学策略的应用实例。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出声思维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