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者而言,这并不是一本侧重于大提琴演奏技巧的书籍,而是一本关于大提琴名家和名曲的好书。在此,作者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生动有趣的文字,叙述了活跃于二十世纪的数十位大提琴大师各不相同的人生际遇和艺术成就,以及彼此间的师承、交往与合作的故事,用文字为每一位大师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肖像,很值得一读。
本书对左右手不同训练科目进行详细分类,收录了Pais,Sevcik,Duport,Feuillard 和Cossmann等作曲家的作品,同时标注了作者个人练习的感受和经验,并配以讲解视频,对于练习者在演奏中更自由地发挥,充分了解手和身体的运动机制极其重要的。这本书不仅可以被视为一本循序渐进的技术训练手册,而且还可以为大多数技术问题提供 一站式 解决方案。
《弦乐四重奏小品集4(修订版)》在常规的四重奏的基础上增加了低音提琴声部,与大提琴声部不完全一样,是个独立的声部。小学、初中的弦乐队演奏时,不强求使用低音提琴,用了效果更好,这也是本套 组合式 乐谱的特点
《看得见的音乐:乐器》是对中国古代乐器的介绍,主要包括新石器时期的乐器;夏商时期的乐器;西周时期的乐器等。自新石器时代先民制作的简陋骨笛开始,至清代皇宫庞大的乐队为止,选编了近两百件乐器,讲述中国九千年的音乐发展史,将乐器从物质层次提升到观念和心理的新高度。
学习配器法首先应当掌握西洋乐器法的知识,本书没有对乐器法进行详尽的阐述,只是重点简略地做了些介绍,一方面是因篇幅所限,另一方面做为技术性的乐器法书已出版了不少,学习者都可拿来参考。 学习管弦乐法只靠阅读几本书是不够的,需亲自动手谱写大量的总谱,并经常聆听乐队的实际演奏,仔细研读和分析名作总谱,观察每一件乐器、每一个声部处理的方法,这样就会收益匪浅。
本书的程度是全国业余大提琴考级的至第五级的水平,共分为三个部分:章是基本概况,介绍学习大提琴应该了解并主意的情况和基本乐理知识。第二章是基本技术练习,包含了从把位(半把位)至第六把位的训练内容。分五个单元进行介绍,每个单元讲解四到五个技术要点,每个要点都有辅助练习帮助加深和巩固。每个单元的后面又都有一个复习,选用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乐曲,能使初学者巩固技术要点,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第三章是针对第二章技术要求的总复习,包括综合性的练习曲和乐曲两个部分,收入了许多大提琴的经典作品。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况不同,程度也有深有浅,学琴的进度也有快有慢,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家长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不可过分强调进度,应遵从老师的教学学进度,打好基础,提高他们
《囊玛》是中国首现代技巧谱写的双簧管协奏曲,1985年在香港亚洲艺术节首演后,港报评论道:“此新作品是亚洲艺术节中一个动人的音乐环节,全中国大地的雄伟洋溢在音色中!”“它有着浓郁的西藏风格,融会了传统协奏曲和现代音乐的技法,创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情趣与意境。”这是有史以来首中国的双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囊玛(钢琴伴奏版)》作曲者陈钢的双簧管协奏曲旋律优美,极具戏剧表现力,以及对高涨情绪的气氛渲染。陈钢的音乐具有很好强的视觉效果,他创作的音乐形象令人联想到中国层峦叠嶂的山水风景。这一作品堪称双簧管世界的瑰宝之作。
书中精选各时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并附有伴奏光盘,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演奏经典管乐曲,巩固基础,提高技巧。
《板胡戏曲风格乐曲练习十二首》收录了近年来新创作的十二首板胡作品,曲集力求突出风格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原则。一方面,收录的作品均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音乐风格,有京剧、秦腔、河北梆子、豫剧、皮影、评剧、山西梆子等各戏曲剧种音乐为创作元素创作的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板胡作品。另一方面,突出了创新性的原则。大部分作品为近五年创作并首演的板胡新作品,部分作品使用了西洋音乐的调性、和声、曲式结构及创作手法,对演奏者的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对板胡创作思维、演奏技巧拓展的一种新尝试。
对于读者而言,这并不是一本侧重于大提琴演奏技巧的书籍,而是一本关于大提琴名家和名曲的好书。在此,作者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生动有趣的文字,叙述了活跃于二十世纪的数十位大提琴大师各不相同的人生际遇,旨在让更
《弦乐四重奏小品集3(修订版)》内容简介:弦乐四重奏的表现力丰富,可以演奏和谐、优美、轻快、活泼等各种风格的乐曲,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对于很多音乐爱好者来说,欣赏整部奏鸣曲式的四重奏作品是有难度的,他们更希望能听到用 弦乐四重奏 这种形式来演奏的中外名曲,这是演出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现在少儿、业余弦乐演奏者与乐队很多,而适合他们的重奏、合奏作品较少,这是音乐教育事业的需求。
《中国小号作品集(3)》共搜集10首作品,如《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人夸山西好风光》等,每一首作品都是作者陈锐、刘淼精心挑选,拜访曲作者,多方研究后创作而成。每首作品由钢琴伴奏谱和独奏分谱组成,在乐谱的后面,将每首乐曲都做了准确详尽的介绍和演奏提示,这些手资料为演奏者正确诠释中国作品的演奏风格无疑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为教学和演奏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条件。该集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近代中国小号作品出版的空白,起到了普及、推广、发展、提高的作用,为中国小号作品的传播及国际间的交流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