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 照夜白 ,取其字面的意象 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山中何所有 时间中的风景 空隙之美 鸟之双翼 山水小史 ,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第一辑 山中何所有 ,回答的是 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 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 时间中的风景 ,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 移步换景 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 空隙之美 ,以美学讨论为主,意在更新对艺术的语言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旧藏系列是我社推出的启功先生系列图书中的重头产品,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法书、绘画、古籍、诗词、楹联、印章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启功先生书画自存集录初编(二编)》为家藏启功先生书画集本,内容丰富,画面清晰,来源可靠,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艺术类图书,也是我社启功先生系列图书的支柱产品。此书内容绝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对于启功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也是书画爱好者收藏和学习的臻品。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旧藏系列是我社推出的启功先生系列图书中的重头产品,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法书、绘画、古籍、诗词、楹联、印章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启功先生书画自存集录初编(二编)》为家藏启功先生书画集本,内容丰富,画面清晰,来源可靠,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艺术类图书,也是我社启功先生系列图书的支柱产品。此书内容绝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对于启功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也是书画爱好者收藏和学习的臻品。
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的六个多世纪以来,欧洲的艺术家们都试图在画作中呈现真实空间中的事物。本书由英国国家美术馆授权出版,书稿用六大主题、六十九张高清图,从乌切罗到维米尔和卡纳莱托,从提香到莫奈和凡 高,结合透视法、创作背景、作品原本悬挂的位置等因素,为大家解读名作中的构图奥秘。 书中探讨了伟大的艺术家们是如何在虚构的绘画中绘制引人入胜的空间的。他们考虑了线性和空气透视,还有颜色的选择和强度、光线的变化以及涂层表面的纹理。除了研究这些艺术家们经常使用的绘画技法,也在此过程中介绍了欧洲艺术的一些基本主题。
相比起作品,画框较少获得美术馆参观者的关注,但画框对古典油画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画框与画作之间究竟是 完美联姻 还是 不平等的联姻 ?画框有多少种装裱和悬挂方式?帐幕式画框与圣索维诺画框是如何在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在本书中,英国国家美术馆原馆长尼古拉斯 佩尼对画框进行了一番充分的调研。 本书收录的画框都是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珍藏,有的是画作原始的画框,有的是后来更换甚至仿造的画框,体现了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与收藏家的独特品位。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总会通过一些手段或媒介(技巧、裱框、结构、形式、风格以及图示等),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的精髓。《绘画鉴赏方法》《版画鉴赏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建筑鉴赏方法》这五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帮助我们了解艺术家诠释作品的方式,从而读懂艺术作品。 自15世纪诞生以来,版画由于自身的可复制性,显示出强大的创作潜力。起初,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新兴资产阶级艺术订购商间受到承认和追捧,但很快便广泛传播开来,例如它开始成为科学记录的工具,揭露政治和社会不公的途径,民俗文化的表达方式,直至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广告业。本书通过对一些伟大雕刻艺术家杰作的赏析,详细地讲述并分析了版画的历史演变、创作宗旨及创作的技术技巧和创作工具。
《观画之道 查尔斯 亨利 卡芬教你如何欣赏名画》一书从对美的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对比,名画的构图、形式与色彩到画法与主题等方面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学会欣赏和读懂世界名画,进而提高对绘画的鉴赏水平。启示读者看到一幅画时会思考这幅画作是否只是简单地表达出画家意识到的自然界的宏大与美丽呢?还是画家想要通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去表达个人的情感呢?本书给予的提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探寻不同画家的创作动机与观点。
文人画,亦称 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 以心入画,以情造文 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全书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你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张乃燕先生是张静江之侄,日内瓦大学理学博士,国民政府大学院参事,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著有《欧洲大战史》、《世界大战全史》、《芸庐历史丛书》、《罗马史》、《希腊史》,《欧战中之军用化学》、《药用有机砒化学》、《有机染化学》等著作, 张乃燕先生就任中大校长期间,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大礼堂是其标志性成果,卸任中大校长后,他潜心书画,成果颇丰,其孙张文嘉先生致力收藏了其一生材料,并把其中部分材料捐赠东南大学档案馆,其中大礼堂建设过程材料,是不可多得的研究东南大学历史的一手材料,张乃燕先生的字画也独树一帜、风格清新,本书汇集大礼堂建设的一手原版资料及张乃燕先生的字画、其他作品。
1971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探索书画笔墨的奥妙。为什么掌握了书画“结构分析”的小虎,还要进一步研究笔墨之道?因为不能辨识笔墨,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书画的精髓。在往后长达八年的不断追问与精彩对谈中,在王季迁对笔墨的示范和画作的细读中,笔墨之秘,终被揭开。 在此之前,有人能把笔墨之道说清楚吗?40年后,小虎于耄耋之年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不仅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 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本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20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 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7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18、19世纪的近20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特点、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两帖真迹纸本墨迹(《信宿帖》和《旬日帖》)与后世元、清两朝十三段题跋的合裱之卷,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被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信宿帖》为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份感谢信,感谢欧阳公所作名篇《相州昼锦堂记》。本书是迄今为全面、深入地对这件文物进行研究的力作,以文物为依托,结合历代书画鉴藏著录、正史、文人笔记等古籍文献资料,史料详实、图文并茂,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是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 巡回展览的一个成果结集。项目将流失海外壁画以临摹、复制的方式 回归中国 。作品以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理念,以匠人匠心,运用传统工艺和材料,以文物层级的表现标准对壁画进行再现并在国内做展览与传播,这是国内首次以这种形式将流失海外的壁画做集中展示。 本项目以流失海外壁画为立足点,反映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是活化特有文化资源,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传承文明成果的实践个案。《千年壁画、百年沧桑 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由古代壁画传承与传播、壁画复制临摹技艺与作品、传统壁画访谈以及学术研讨会专家评价等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
叶恭绰一生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名门世家的出身不无关系,在部分 事略 中,作者将叶恭绰放入时代和家庭的大背景中,讨论其独特的遗民经历和家学渊源。并按时间顺序将叶恭绰 一岁五迁 的崎岖生平,从历代的 遗民文化 视角引入叶恭绰的人生选择;另一篇,作者从其家族传承中牵出一条 渊源有自 的文化脉络,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传家的永恒力量。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围绕叶恭绰与诸多藏家的往来事迹(即文人朋友圈),研究者或以馆藏的某一件作品,或以展览会目录,或以书画题跋、诗文信札、古琴笔记,或以福开森留下的英文文献等作为他们扎实可靠的实物材料,拓宽了学界对叶恭绰独特的鉴藏史的认知。例如通过《竹石图》的款识来探讨叶恭绰与张大千在香港的鉴赏交流活动,并将叶恭绰给张大千的藏品题跋归纳为三种策略:题名式、点赞
三千年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端,孔子编订《诗经》,用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与生活,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蕴含其中。 本手账取材自《诗经》中关于社会生活的篇章, 风物犹盛,景似去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配以宋代马和之、清代焦秉贞等人的古画,让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意和风物之情,在日常写作与记录中,发现 旧时风物 的深长意味。12个月自填月历,随时开始新的生活,方便填写每日日程和备忘。每月预留空白书写纸,适用书写、手绘,留下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王献唐一生经眼金石书画无数,善作题跋,内容多为考述源流,甄别真伪,评其价值,或兼抒心怀。文字或长或短,多博证详稽,释疑订谬,识见渊致,语言精峭,学术性与艺术性兼具,曾撰有《金石过眼录》《金契石友小谱》等,惜已散佚。本书蒐集整理了王献唐所见鼎彝金石文物、历代书法绘画以及相关著述等所作题跋精品数百篇,按铜器、货币、印玺、封泥、刻石、碑版、砖瓦、陶器、书法、绘画等,分类汇编,并配有部分原件图片,其中多为首次公开,是研究金石书画之学的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王献唐全集》编纂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21ATQ001)成果之一。
作者收藏扇面30年,积累颇丰。本书以明清扇面实物为研究对象,是系统研究明清扇面书画艺术的鉴藏之作。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明清用扇概况的论述,从文化的角度,对明清时期扇面的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鉴藏等作了深入分析,亦从收藏角度,对扇面配件(扇骨、纸、签条、扇套、包装)等进行知识普及;二是图文结合,在实物的基础上,对所藏扇面之200幅精品一一考释,鉴别释文、印章、题款等,考证作者(收藏者)、附带小传,分析源流及书画艺术特点。
三千年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端,孔子编订《诗经》,用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与生活,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蕴含其中。 本手账取材自《诗经》中关于爱情与女子的篇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配以清代画家樊圻、明代画家兰瑛等人的古画,让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意和人情之美,在日常写作与记录中,发现 时有美人 。12个月自填月历,随时开始新的生活,方便填写每日日程和备忘。每月预留空白书写纸,适用书写、手绘,留下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三千年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端,孔子编订《诗经》,用305篇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与生活,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蕴含其中。 本手账取材自《诗经》中关于植物的篇章, 参差荇菜 采采卷耳 彼黍离离 配以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古画,让读者感受到古老的诗意和自然之美,在日常写作与记录中,发现 世间草木皆美 。12个月自填月历,随时开始新的生活,方便填写每日日程和备忘。每月预留空白书写纸,适用书写、手绘,留下珍贵回忆。手账兼具艺术性、功能性与书写的灵活性,适合自用、赠友。
《书画(全彩版)》是《2011古董拍卖年鉴》系列之一,收录了、纽约、纳高、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重庆、成都、安徽、云南、南京、西安、济南等城市或地区的几十家拍卖公司上百个专场的2010年度书画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 本书内文条目原则上保留了原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部分原内容缺或不详的,即不注明,书画卷内文条目还有作者姓名、作品形式、创作年代、铃印等内容。
《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袁了凡先生释义琵琶记》意在将 外图书馆古籍库里的版画原作与文献,以及平日难睹真容的善本珍刊化身千百,以利学者在细细品鉴、对比中发见深意。 选编这部丛刊,一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接近于真迹的图像;二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文献。
近代海上四任绘画概论 沾代晚期,由于清王朝的没落和“四王”正统派画家“摹古”、“复古”之风的影响,致使中国晚清的画坛,出现了萧条、冷落的局面,道路越走越窄,内容越来越空洞虚枉,“复古主义”、“形式主义”充满了画坛。与此相反,十九世纪上海画坛,却出现了破格创新,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裹画家蕾萃,人才辈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流派相互竞争,生机勃勃。而任熊,任薰、任颐、任预是这些群星中的几颗灿烂的明星,是他们中的皎皎者。为甚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冈的。 一、社会历史背景 小国古代社会,发展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落后的生产方式已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桎梏,此时清王朝由於农民的斗争和内部的争权夺利,国力衰弱,国防空虚。一八四零年,英国借口保护通商为名,发动了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