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院校教材:潘思同水彩画直观教材选》所介绍的是潘思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水彩画教学中使用的部分直观教材。所谓直观教材就是上课时的图示和示范作品。由于上课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课堂里做大量示范,所以在每堂课上课之前,作为备课,潘思同都要针对一、二个问题,画一些直观教材,上面配备必要的文字说明,一方面为了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为了取得视觉效果。在直观教材中,有些图本身就是独立的作品,因此,下课后学生常常争先恐后地拿去观摩、临摹。对这些直观教材,学生反应很好,有些青年教师也常借去作为参考。当时许多同行建议让这些教材印刷出版,但由于当时彩色印刷费用高昂,会大大提高书价,而且印刷质量也大有问题,如果采用黑白图版则大大削弱教材的直观效果,因而始终未能出版面世1993年,“
新媒介、新艺术和新图像被引入本书,与不同时代和多元文化的作品一起,诠释设计的基本知识。 每一章都加入了新的内容。第二章和第三章增加了图形设计的新案例。第四章,介绍了当代艺术家的新作。第五章,以人类的脸为例,讨论了对称问题。第六章,用两张爵士乐海报阐述节奏的变化。第七章,新添了很多关于线的图例。第八章,从不同的艺术和设计原则出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视角。第九章,谈到艺术家是如何发现材料并且将它的纹理转换为装饰的。第十章,通过透视作品,比如达·芬奇未完成的绘画作品,以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图纸,呈现一场关于空间的讨论。第十一章,进一步将我们的讨论拓展到运动,比如卡地亚·布列松的“决定性时刻”,还有艾略特·巴纳森所制作的舞者的数字图像。第十二章,利用罗曼·欧帕尔卡的绘画作品,探索
在艾利斯的请求之下,艾一行人前往艾利斯与蒂伊的故乡——欧斯提亚。那里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无止尽地重复着十四年前的那一年。他们试图解开时间循环的怪圈,后来得知这个怪圈与一名学生的死有关。 艾锲而不舍地追寻真相,没想到那名死去的学生竟然是…… 艾利斯渴望“外界”,艾与他有着同样的目标。而蒂伊尽管一直追随艾利斯的脚步,最后仍与他诀别——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