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市场的功能及票据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述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前景做了客观深入的分析,从两个不同层面论述了票据市场发展的法律保障制度,即内在的法律保障制度—票据制度和外在的法律保障制度,即票据制度之外的民法、行政法、刑法及民事诉讼法等与票据市场有的法律保障制度,并结合现状,提出了变革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本书以票据抗辩的分类构成为中心,对抗辩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首先,概括介绍票据抗辩的基本内容,明确其内涵、特性与理念等问题。此外,对票据抗辩分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对传统抗辩理论、新抗辩理论进行分析检讨,指出其问题之所在。再次,在票据行为二阶段说的基础上,以票据权利行使的前提要件为形式基础,以票据法的理念即保护交易安全和促进票据流通为实质基准,将票据抗辩划分为四类:物的抗辩、有效性抗辩、无权利抗辩与人的抗辩。,深入考察每一类抗辩,明确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法律效果以及被排除的理论根据等问题。
票据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商事制度,早在12世纪,意大利就出现了现代票据的雏形。 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票据的出现和发展相对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直没有比较规范的票据制度。从那时开始,我国开始逐步恢复和规范票据制度,票据开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这标志着我国规范化的票据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随着票据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各种与票据相关的纠纷也开始出现,并且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加之《票据法冲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非专业人士很难完全理解和掌握,致使票据纠纷很难及时合法地获得解决,进而使票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因此,票据当事人如何正确理解和掌握《票据法》的
《电子可转让记录立法的“单一性”难题和破解》主要研究单据的“纸质”要素在可转让单据法律制度中的功能以及如何在电子环境中实现该功能。全书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研究可转让单据电子化的现状和法律障碍,指出法律对可转让单据“纸质”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实现“单一性”,分析当前商业实践和现有各国立法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第二部分研究“单一性”的“功能等同”规则为何难以制定,提出“信用”是“可转让性”的事实基础,分析电子环境下与纸质单据相同的信用来源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并据此对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2017年制定的《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进行评价。第三部分考察我国电子提单、电子票据和电子仓单的实践情况,分析我国的商业利益和法律特点,对我国是否应该签署《电子可转让记录示范法》以及我国应如何进行相关 立法提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票据法,清末由西方传入。作为一本票法基本原理性的著述,为近代中国特别是民国票据立法,如何规范票据行为,向全社会普及商法知识,传播公平观念与商业文明,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书就是这类著作中极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全书分五章,正篇部分简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商业中的钱庄与庄票,票据法固有的汇票、期票与支票;附录部分收入日本法学家志田钾太朗 (1868-1951)1909年拟就的票据法草案三编十三章九十四条,汇编审判的票据判例、银行的条例与规则,等等。 本书是了解民国时期票据法理论的基础读物,其中的一些商法理念、商法惯例,对于今天完善中国现代票据法律制度都有借鉴价值。
《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立足于我国票据立法,对票据基础、票据行为、票据权利、票据抗辩、票据伪造与变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票据丧失救济、空白票据等票据法基本制度,以及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票据具体行为制度,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在阐述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对我国票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文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同时,结合我国票据实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立法的建议。《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内容由浅及深,每一章均有简单的概念与基础原理介绍,另有关于针对我国票据立法现状提出的深度理论问题与实务问题的探讨。此外,采取“资料链接”的方式,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之不足,适当介绍了国外规定用以比较和借鉴。 《中国票据法律制度研究》适合作为法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