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还是性恶? 死刑应该被废止吗? 借刀杀人,刀当何罪? 社会能为公平正义付出多大代价?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 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 公平正义? 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本书不仅澄清了普通人对经济学的误解,为法律人提供了可学、能用、好用的思维工具和论证工具,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带领读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法律治理创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涉及的法域来说,其不仅涉及金融调控法与金融监管法的创新,也涉及相关金融商品和服务法、金融行政法与金融刑法的创新,并囊括了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治理等诸多热点领域;从涉及的环节来看,其不仅需要实现金融市场法律治理理念的创新,还需要实现从法律治理的模式、治理手段、治理措施到治理效果评估机制等环节的创新。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 好实现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之目标,本书正是对此的探索之作。
本卷由“总论”“金融财税法”“企业与竞争法”“农村法治”“会议综述”等专题组成。在文章选择方面,始终秉持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关注民生、跟踪理论前沿、服务法治实践作为基本追求,着重选择符合 重大战略需求,回应《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经济法实施方式、经济法基本范畴、政府干预与公平竞争、民间融资税法与司法的主体制度接轨、共享经济、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权益等前沿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需要的 学术论文。 本卷内容充实、学术性和实践性强,许多文章都是针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 作品。在“总论”板块,收录了孟庆瑜、刘水林、刘伟、孙跃所著学术论文,围绕经济法实施方式的变化、共同体理念下的经济法
董保华系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劳动法专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论证与起草工作。本书是董保华教授汇编的文章合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做出修改,并于 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在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改窗口打开之际,董保华及其他一些专家,积极献言献策,并参与修法活动。2015年至2018年,关于《劳动合同法》修法的讨论再次兴起。因各方意见未达成统一,这次修改并未实现。在这两次修改窗口打开之际,董保华及一些专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演讲,对修法的必要性、可能性做了大量的探讨。本书将这些意见、文章合集出版,可以集中体现劳动法专家对《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制度设计、修改意见所做出的智力贡献,希望能对《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