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本书收录了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第21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体现了财税法学研究会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怀。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始终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站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这个层面来进行研究。财税法是 理财治国安邦之法 ,财税法的本质是公共财产法,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为国家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作出更大的贡献。本书从内容上分为 理论创新 、 预算法治 、 税收法治 、 非税收入规制 、 台湾学者专栏 等栏目。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根据新近颁布的中央政法委《关于司法改革框架意见》的七项政策而设计内容。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选择了四川省的基层法院作为实证样本,收集了这个县法院从1949年到2009年的财政资料,这些材料由财务数据、财政文件构成,并对相关人员做了一系列深度个案访谈。本书回答了法院的经费从何处而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以及经费都被支出到哪个领域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业务经费?)等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把握中国法院,尤其是地方基层法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背景和原因,尤其关注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与独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由省统管法院人财物的改革方案。本
刘剑文主编的《财税法学前沿问题研究》内容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化阶段。结合当前社会政治、经济与法律的发展状况,本届年会以“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财税法治”为主题,围绕着“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与财税法制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两岸财税法的影响”和“深化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调整”三个中心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
财税法是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关键性制度之一。根据这一中心论点,《公平分配的财税法促进与保障》提出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子论点:制度导向转换论、制度变革两段论、收入分配法定论、公平分配系统论、促进保障协调论、结构功能规制论。这些中心论点与子论点,直接影响到财税法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完善。《公平分配的财税法促进与保障》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差异性分配"这一重要范畴;研究分配差异的重要维度有三个,即主体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差异性分配同参与分配的主体在时空、能力、权义等多方面的差异直接相关,并体现为分配机会和分配结果上的差异。《公平分配的财税法促进与保障》研究财税法促进与保障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完善,对于促进分配公平与社会正义,推动财税法
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地方财产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重要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书对地方所有财产基本理论中若干问题进行详细诠释,试图为我国构建地方所有财产制度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财税法疏议(第二版)》从财政危机等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在财税法领域普遍存在的需要着重关注的"两类问题",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三大主义"。在财税法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上述的问题与主义体现得尤为突出,因而本书又提出了连接问题与主义的"可税性理论",以期更好地指导具体的制度建设,完善对各类主体的权利配置,完善对各类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为此,本书还着重以在财税法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税法为例,探讨了税权的具体分配,以及对各类主体及其行为的税法规制问题。本书涉及到了财税法领域*为重要的一些基本问题,涉及到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及具体制度,适合于各类对财税或财税法有兴趣的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