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已经2021年2月9日很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同时,《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同时废止。新修订的规则共
《*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共552条,主要在关于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司法公开,规范证据的审查与运用,切实提高民事审判工作效率,贯彻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作出了规定。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书根据2022年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从信访工作的原则、信访渠道、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和督办等方面展开,系统阐释了信访工作人员开展信
*高法院2015年1月30日正式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月4日起正式施行。《解释》共分23章,552条,6万余字,对程序公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公益诉讼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将“立案登记制”写入民事诉讼,明确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聊记录、微博等可作为民事案证据。本次修改有力地支持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应有尽有,主要包含: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解除、试用期与服务期、工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女职工与未成年工保护、劳务派遣、社会保险与福利、劳动合同争议解决。此外,本书精选的内容为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北京市司法局授予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是全国高校中靠前个接近由大学生组成的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中心成立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大学生应当尽其所学,关
乔宝杰等编著的《民商事诉讼实验教程》是“高等院校财经类法学实验教程”系列之一。本教程从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的角度,结合民事诉讼实务中各个环节对法学院本科以上学生以及初入法律职场者进行指导、演示和操作,注重对法条之理解、对证据细致之准备和诉讼经验灵巧之运用。本教程以民商事诉讼的基本进程为主线,根据民商事诉讼实务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精心设计了五个阶段共十五个单元的实验项目,涵盖了接待当事人,起诉、应诉及答辩,财产保全,法庭审理,上诉和二审程序等各个环节。对于每个环节,均从实务经验出发,辅以真实案例,结合重要法理和法条予以“手把手”式的指导。《民商事诉讼实验教程》也是两位作者十余年审判和律师实务经验以及法学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民商事诉讼实验教程》注重实务操作的指导和演练,并准备了诉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八五”普法工作,结合全国工会系统开展“八五”普法,适应新就业形态发展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需要,针对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策划出版了“全国职工‘八五’普法简明读本”
本书主要以三大诉讼的知识点为依托来介绍法律知识,内容丰富全面,应有尽有。本书精选的内容为生活中非常常见和实用的案例场,并且多是现实中真实的案例,较为现实和实用。内容主要包括民事官司、刑事官司、行政官
本书将身份犯理论作为一个体系完整、内在规律的体系存在进行研究,并试图找到这一体系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身份犯相关问题的解决。
张军编著的《刑事违法理论研究--犯罪评价的规范基础及其实践价值》立足于我国的刑法理论体系,对传统的刑事违法性理论进行了反思和重构,揭示了刑事违法性作为一种价值关系属性的本质,寻求刑事违法的规范本质,倡
本书将民事诉讼制度、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全书共分为十七章,包括结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民事之诉、主管与管辖、诉讼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证据、法院调解、诉讼保障制度、各类审判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等内容。每章在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知识结构图”以很简练的图表方式提示本章的基本内容;“制度、原理、学说”部分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主要规定、基本诉讼原理、主要学说进行阐释;“案例分析”部分运用民事诉讼原理和现行立法规定去分析实务中具体案例应如何处理;“深度拓展”部分则对部分民事诉讼理论前沿问题和学说分歧予以介绍,以启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