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版)》是法律单行本。新修正的法律旨在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正确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版)》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本教材系统、准确、精炼地阐释了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力求全面反映新理念、新理论。全书共分六编,即理论编、制度编、通常程序编、特殊程序编、民事执行程序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编。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又注意突出重点。本教材按照本科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妥当安排各部分在教材中的权重。对于法学本科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写清楚、写透彻、写充分。《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解释》于2015年年2月4日起施行。这部司法解释被称为是 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多、篇幅长的司法解释,内容为丰富、十分重要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有史以来参加起草部门多、参加起草人员多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为广泛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民事诉讼法学是关于民事诉讼正当程序和国家治理的学科,其体系构成是:总论(正当程序原理和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等);总则(基本原则、审判基本制度、法院管辖、当事人、诉讼费用和及时救济等);证明(由谁负责提供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程序(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及涉外程序和司法协助)。 江伟主编的《民事诉讼法(第3版)》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论述严谨,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精品教材。本书第三版根据我国2010年6月~2016年7月颁行和修正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修正;根据新近研究成果和实务经验,进行修正。
2015年2月4日,*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 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解释》共23章,552条,6万余字。《解释》根据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在对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进行整体解释的同时,对此前有关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整合,对存在问题的部分条文在《解释》中作了修改完善。 本书收录经过*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校订后的《解释》全文,同时为方便查阅和使用,收录修改后民事诉讼法,以供对照。
*高法院2015年1月30日正式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月4日起正式施行。《解释》共分23章,552条,6万余字,对程序公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公益诉讼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将“立案登记制”写入民事诉讼,明确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聊记录、微博等可作为民事案证据。本次修改有力地支持了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极大地方便了对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保护。
本书为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中《民事诉讼法》的配套辅导教材,通过知识逻辑图的设置,通过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与深度思考题这些题型对知识点的考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应试能力。
作为一本实务型参考书,邓益洲编著的《跨境民商事诉讼实务要点解析》取材于笔者作为审判员及律师(顾问)身份处理过的涉外诉讼案件和精心选取的 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及其他 新的典型涉外诉讼案例,以及外国法院审理的经典涉华案例,结合笔者及团队的执业感悟与经验教训,对实践中涉外诉讼案件的审判、代理和处理中的主要程序性问题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梳理、总结、分享与探讨。 本书既有利于学习者或初入行业者尽快入门和深入掌握相关实务技能,也便于 从业者及研究者梳理整合知识和技能,获得共鸣和启迪,并得以提升。
《民事诉讼法学(第五版)》共分六编,即理论编、制度编、通常程序编、特殊程序编、民事执行程序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编。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全面覆盖教学内容,又注意突出重点。本教材按照本科生民事诉讼法学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妥当安排各部分在教材中的权重。
一、内容** 近年来,我国立法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大量新法出台。但是,相应的教材品种却没有及时更新,而各类法学考试却十分注重对于新法知识的考察。本套丛书的改版工作充分吸收新法内容,并根据新法内容对相关试题进行的修改增删。 二、同步训练 本套丛书邀请国内各大法学院校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中青年学者,编写试题及答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把握准确,对相关知识点的试题难度掌握得当。章节结构亦与主流教材保持一致,便于读者随学随练。 三、加工考究 1、 重点章节前面设置“基础知识图解”,归纳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 对重点知识以脚注的形式提醒注意要点,拓展解题思路。 3、 对于比较类型的题目,以表格的形式将答案进行呈现,便于读者记忆。 4、 在正文之后,设
《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内容简介:台湾著名民法学者王泽鉴在其《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自序”中指出,“法学乃实用之学,旨在处理实际问题”。民事诉讼法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不少学者认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民事法学。台湾著名民事诉讼法学者邱联恭教授在《口述民事诉讼法讲义》中提出了学习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学养与心态:一要从民事诉讼法的功能看宪法上的诉讼权、自由权、财产权、平等权、生存权等权利如何实现;二要留意实体法上的权利如何透过民事诉讼法加以实现;三要了解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四要留意民事诉讼法上的各种各样的基本要求;五要通过民事诉讼理论去影响民事审判。
本书由齐树洁教授任主编、张榕教授、郑贤宇博士任副主编。作者在对“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体例,较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诉讼、执行、破产、仲裁、公证等民事程序制度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各自的独特性以及相互之问的关联性;进而探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以及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保障民众诉权,建构公正高效的我国民事司法制度。 本书自1998年出版之后,受到学界的好评和读者的欢迎,多次再版及重印,并被多所法律院校采用为教材。这次修订,我们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决定》,结合法学本科教学特点,充分考虑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本书体例、结构和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导论和三个部分组成:导论概括阐述了本项目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及结构。上篇为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的理论研究,分别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理论证成、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权利救济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善治等不同角度为本项目主题奠定理论框架。中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当前社会各种纠纷与纠纷解决中的现状和问题。首先,根据大量数据对当代中国诉讼及纠纷解决进行了全景式的量化分析;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农村土地纠纷、城市社区治理和物业纠纷、商事仲裁的实际运作及转型、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与校园纠纷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篇着眼于我国当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针对非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