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从历史角度综合分析了关于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美国外交政策。作者审视了从美西战争到国际联盟和国际常设法院的创设时期,证明了20世纪初的国际法律框架不仅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进程,而且为国家间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尽管国际联盟和国际常设法院都被美国参议院否决了,但是它们分别作为联合国和国际法院的前身,引导了后续的规范和减少跨国威胁和使用武力。本书深入研究了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的最初立场及其对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帝国政策等主题,提供了有关条约、法庭和会议的详细资料,并评价了相关政治人物。从法律主义观点出发,作者讨论了习惯国际法的编纂,国际争端的强制仲裁以及解决国际争端新机制的创设。
本书整理了我国学者与中国投资者关注的部分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法律法规,分为六编,分别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条约法、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劳动保护与劳务移民法律法规选编、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商事和经济法律法规选编、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投资与贸易相关立法、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法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律选编。本书的特色为:首先,在深入研究各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将各编的立法简要概括,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相关立法的内容及特点;其次,完整呈现法律文本全文,为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经贸活动的中方企业、个人提供法律支持,并为研究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学者提供原始资料。
在国内学者所熟知的纯粹法学理论之外,法治国理论可谓是凯尔森法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凯尔森强调法规范和法治国家的中立性,国家无非是一套规范体系,容不得虚假的言辞矫饰。执政者须时刻担负起证明义务:自己的命令是一种法律命令,而非强盗命令。纵观古今,儒道之争激荡千年,远未终结。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需要在传统的法哲学争议中发现新的道路。道家选择了逍遥避世,而儒家的圣人之治过于依赖德性,二者间分明有一条中道:既非德性治理而废除武力,也非消极避世放任武力,而是推行客观的法律治理。凯尔森的法治国思想正是穿越古今中西的思想纷争,为人类开辟出一条客观法治国理政之中道。
《自然法与 法( \2卷)》为德国学者塞缪尔·冯·普芬道夫 重要的著作《自然法与 法》(八卷本)的 、二卷的中译本。作者在书中创建了一套 特色的自然法与 法理论体系,并成为继格老秀斯之后近代西方 重要的自然法学派与 法学者。原书出版后获得巨大成功,其拉丁文版被广为传阅,后来又被翻译为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等,成为法理及 法领域的经典巨著。《自然法与 法( \2卷)》译者罗国强、刘瑛拟通过翻译该经典著作,向读者系统地介绍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 法理论体系。
二次大战中,苏、美、英、中等国就开始了审判战犯的准备工作,并在战争结束不久就组织两个 军事法庭--欧洲的纽伦堡法庭和远东的东京法庭。这两个法庭的成立,是二次大战后 新秩序的一大创举,也是人类历 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淡泊从容莅海牙(增订版)》为远东 军事法庭法官, 法学家倪徵■先生撰写的回忆录(未完成版),内容重点对远东 军事法庭的宪章、组织机构、庭审程序等做了详尽的介绍与解读。本书为倪先生的未完成稿,但书中倪先生的亲身经历及相关理论,奠定了本书的学术地位,本书是对传统 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 法尤其是战争法的基本原则的充分阐述,尤其为以后 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坚实和充分的法理基础,在现代 法学 占据了重要地位,倪先生在书中的相关论述,为二战后 法上的战争犯罪的发展贡献了有益的学术见
本书共分九章。 章的内容是公司国籍的确定。第二章的内容是各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对比分析。第三章的内容是公司管辖权的基本制度。第四章的内容是公司准据法的确定。第五章的内容是外国公司的认许制度。第六章的内容是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第七章的内容是公司准据法确定的 统一化趋向。第八章的内容是公司实体法律的 统一化趋向。第九章的内容是与公司法上的请求有关的判决承认与执行。
二次大战中,苏、美、英、中等国就开始了审判战犯的准备工作,并在战争结束不久就组织两个 军事法庭--欧洲的纽伦堡法庭和远东的东京法庭。这两个法庭的成立,是二次大战后 新秩序的一大创举,也是人类历 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淡泊从容莅海牙(增订版)》为远东 军事法庭法官, 法学家倪徵■先生撰写的回忆录(未完成版),内容重点对远东 军事法庭的宪章、组织机构、庭审程序等做了详尽的介绍与解读。本书为倪先生的未完成稿,但书中倪先生的亲身经历及相关理论,奠定了本书的学术地位,本书是对传统 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 法尤其是战争法的基本原则的充分阐述,尤其为以后 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坚实和充分的法理基础,在现代 法学 占据了重要地位,倪先生在书中的相关论述,为二战后 法上的战争犯罪的发展贡献了有益的学术见
从教学角度看,本教材能够体现 法专业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可用于《 争端解决法》的课堂教学或模拟法庭辅助训练,有利于培养既掌握 规则又了解多种争端类型的涉外高层次法律人才;其次,从维护 权益角度,本教材将是项目组成员多年服务外交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业界熟悉和运用应用 法规则应对未来 法多类型争端,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教材包括导读、各章课程所涉的案例概要、课后思考题等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栏目。教材的主要内容设置:涉及 争端解决的类型和争端解决机构、 法院的程序法与热点判例、《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程序与经典案例、 贸易争端(含 仲裁和WTO争端解决机制),以及联合国以及区域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本书对 商事仲裁制度、 空间法律制度、 航空法律制度、 贸易法律制度、 法渊源规则和 法的域外适用规则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借鉴国外 理论研究成果,从不同视角对 法前沿问题进行了解读、阐释、探究和剖析,就各类解决措施,结合 法原理、规则和我国实情去芜存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对我国 法的研究和司法实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本书对 法课程群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教学的疑难环节,结合 法课程的性质融入不同的教学方式,挖掘 法课程的思政元素,关切新生代的 法学人的培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学习 法的师生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德国科学基金会(DFG)虽然属于私法调整的注册协会,却承担了公法上的职责与使命,即促进和鼓励德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帮助德国科学工作者 好地实现研究计划和学术理想,不仅为这些研究项目和科学家提供资金和帮助,还致力于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和诚信守法的科研氛围。《德国科学基金会法律制度研究》的主旨是研究德国科学基金会的法律制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德国科学基金会的章程;第二,德国科学基金会的审查程序;第三,科学自由与科学责任;第四,学术不端行为规制法律制度;第五,良好学术实践的程序准则;第六,良好科学实践的建议。
《美国反补贴法律与实务》是《美国反倾销法律与实务》一书的姊妹篇。本书仍以非法律专业人士和企业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帮助他们了解美国反补贴应诉的知识和技巧。全书共分为十章。 章介绍美国反补贴的调查程序以及应诉反补贴调查获胜的方法。接下来的五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详细讲解和讨论补贴的定义和种类、一般补贴利益的确定、贷款补贴利益的确定、 提供生产要素补贴利益的确定、补贴率的计算。第八章是本书的另一亮点,全面介绍反补贴应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回答问卷、寻找外部基准价格、实地核查、提交案情摘要与反驳摘要以及发现行政错误。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并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本书的 一章讲述了四个真实的案例。
对外国法律制度不仅要研究其当下,还要关注其过去,否则就会将当下的法律制度视为当然,从而生硬地移植于本国法律体系之中。对外国法律制度不仅要研究少数的发达 ,还要关注众多的发展中 ,否则就会唯发达 法律制度马首是瞻,从而沦为发达 法律制度的附庸。当前 关于发达 著作权制度的研究成果较多,对俄罗斯著作权制度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而关于俄罗斯著作权制度史的研究则尚付阙如。本书是对俄罗斯著作权制度史的研究,不仅再现了俄罗斯著作权制度的过去,描述了它的现在,还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本书不仅弥补了 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还拓展了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的范围与视角,并为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发展提出建议。
本书是法理案例研习教材之一。本书分为 金融法总论、 货币法、 银行法、 证券法和 金融法的其他领域五个部分,以 金融法领域的代表性案例为主线,以基础知识、案情简介、争议焦点、裁判说理、法律法规、域外视野、课后思考为结构,通过以案说法,既介绍了 金融法的核心知识点,又展现了 金融法律实务和相关域外视野。本书旨在为 金融法课程提供教学辅助,促进法律思维和学以致用,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书分六章。 章简要介绍了 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权的行使依据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 投资仲裁庭的条约解释权进行溯源,第三章说明了 投资仲裁庭条约解释失范的成因及后果,第四章、第五章则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对条约解释规则的完善和解释权的制约措施,第六章探讨了中国在有关问题方面的实践及对策。
本书聚焦美国纳税人公益诉讼的发展困境,通过案例的分析和学者论著的梳理,较为细致准确的还原美国联邦层面纳税人公益诉讼的样貌,再从中寻找本书所需答案,即纳税人公益诉讼为何在联邦层面寸步难行。全书共分为五章: 章着重梳理纳税人公益诉讼在州和地方层面的兴起。第二章着重探究纳税人公益诉讼在联邦层面的受阻。第三章着重探究纳税人公益诉讼在联邦层面的短暂推行。第四章着重探究纳税人公益诉讼在联邦层面的衰落。第五章着重探究在联邦法院审理的州和地方纳税人公益诉讼。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世界沿海各国不断调整海洋战略,制定完善本国海洋法律体系,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与执法,以维护海洋权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 提出“坚决维护 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要“高度关注海洋安全”。本书就是在此背景下,以“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为宗旨,从海洋安全与执法的不同角度出发,以海洋安全、海洋执法、海洋资源发展与保护三个专题展开探讨,提出真知灼见,以期促进 机构改革的深化、海洋执法队伍不断整合,进而进一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动完善海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海上维权执法,维护海洋秩序和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