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法律和政治思想的里程碑式的名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许明龙的*权威译本。与旧译本相比,该书篇幅有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鸠为撰写该书而搜集的资料,孟德斯鸠对于舆论批评的回应文章,达朗贝尔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研究的文章等,书中也增加了很多常识性译著,方便非专业人士阅读。
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周末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刑法的私塾》面市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法学院学生和公检法等实践部门人士的好评。部收录的是2010-2013年的案例,第二部收录的是2014-2016年底的案例。第三部收录的是2017-2020年的讨论内容,并删除了与部、第二部重合的部分。
《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为法理学领域经典著作,该书中文首版在国内出版之后,受到很高赞誉,自出版后十几年来,在国内法学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对于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是法学研究、特别是法理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著作,被国内众多院校列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指定阅读书目。 《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是有关西方法理学的通识性著作,以作者独特的视角反映了西方法理学的发展脉络。作者以现代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为线索,在浩瀚的西方法理学思想宝库中选取材料,并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近代以降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评析,在评析过程中画龙点睛之笔随处可见,对于处于不同文化和理论语境中的中国读者来讲颇有启发作用,有利于读者领悟西方法理学的精要之处,也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西方法理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法律社会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1978 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1996年,2002年、2015年两次修订再版,本书为第四版。 全书以 法律多元主义 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 法治 赖以推进的 本土资源 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 国家法与民间法 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本书在国内较早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法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知识和方法引入
《王名扬全集》系列丛书包括《英国行政法、比较行政法》《法国行政法》《美国行政法》《论文、词条汇编》《译作、教材汇编》五卷,《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为《王名扬全集》系列丛书之三,分为上下两册。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是王名扬先生在学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专业术语的精到简练、篇章结构设计的逻辑严密方面延续了《英国行政法》和《法国行政法》的优点,但是在资料的翔实丰富、体系的完备全面方面均迈向了一个暂新的学术高度,把公法学界有关外国行政法的了解程度与比较行政法的研究水平引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中文摘要1 br Abstract4 br 绪论8 br 第一章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的实证考察12 br 第一节 行政规制机制的发展历程与问题阐释12 br 一、生态环境行政规制的立法实践13 br 二、生态环境行政规制路径的问题阐释22 br 第二节 司法救济机制的发展历程与问题阐释30 br 一、生态环境司法救济机制的兴起历程30 br 二、生态环境司法救济机制的表征缺陷35 br 三、生态环境司法救济机制的内生危机41 br 第三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方案》的解读47 br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权利主体48 br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责任主体49 br 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内容体系51 br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54 br 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起诉顺位54 br 第二章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与赔偿的索赔主体57 br 第一节 现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主体的法律解读57 br 一、基本法律中关于
该书阐释了制定法与判例法的适用方法与普通法判例法大体相同,即都采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种方法。所不同的是,在运用类比推理判定本案与先例在案件事实方面的异同的重要性时,普通法判例法所依据的,是先例中阐明的原则或普通法中的基本原则,而阐释制定法的判例法的判断标准则要受到该制定法本身的立法标准的限制。
梁慧星教授致力于民法理论和立法研究,曾参与国家立法,从事教学、培训等工作。《梁慧星学术文集(全六卷)》收集了梁慧星教授所撰写的民法理论研究、立法建议、法典论争、问题解答、判解评论及翻译介绍等文字,汇编成集,分为六卷,卷民法典编纂、民法原理与法学方法;第二卷民法总论;第三卷物权法;第四卷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第五卷民事解答录;第六卷译介、判解、回忆及其他。 《梁慧星学术文集(全六卷)》是对梁慧星教授关于民法学学术文献的编辑整合,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史料价值,将在中国民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全书从自然法、法律与政体的关系、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社会因素,全面分析了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的优劣,探究三权分立制的西方国家得以建立与维系的原则。 孟德斯鸠认为在政治体制背后有一套"原则"存在。这套"原则"会驱动人民来支持该政权并为其效力。民主共和的原则为"崇尚德性",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君主制的动力则是"热爱荣誉",对于更高位阶、特权的渴望。专制政体的原则便是"对统治者的恐惧"。
本书紧密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合规改革的相关工作,注重综合运用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关涉企业合规这一重大课题的一系列基础理论展开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本书首先从企业合规的基础理论谈起,科学分析企业合规发展的实际轨迹,继而较为详细地阐释了企业合规风险论、企业合规制度论、企业合规文化论、企业合规组织论和企业合规措施论等主要内容。各章节之间逻辑清晰、环环相扣、论证有力。
《王名扬全集②:法国行政法》是王名扬教授著名的 行政法三部曲 之一,也是王名扬教授一生重要的著作,为中国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行政法学起源于法国,作者早年在法国留学,对法国行政法制度了解颇为透彻,书中所用资料均为手资料。作者从行政、行政法、行政法学等基本概念入手,对行政职能以及控制行政权力且具有代表性的领域展开深入细致的论述,展现了以行政的功能和作用为主线而展开的法国行政法学的完整体系。
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地整理出来问世,中外没有先例;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法是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的总和的科学思想构建法学理论体系,中外也没有先例。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和法学著述史上,有一定地位。 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如作者所指出的 从注释法学向学科法学转变、从讲义法学向理论法学转变、从西方法学向马克思主义法学转变。 本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会在人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过程中显现出来。 刘瑞复著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第1卷法意识原理)》内容分为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三大部分。本书的重要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的面世,这是国内外没有过的;实现了作者关于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体系化。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或有一定地位,为国内外法学
专著内容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南极条约体系,研究南极自然条件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热点、《南极条约》产生及其内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及其他条约;第二部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研究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管理实践,特别是预防性做法(the precautionary approach)、磷虾渔业管理、犬牙鱼渔业管理、打击IUU捕捞、海上执法等;第三部分南极海洋保护区,研究南极海洋保护区产生国际背景、南极海洋保护区发展历史、具体南极海洋保护区案例研究、南极条约体系下保护区体系相互关系、我国参与南极海洋保护区等。最后是一章小结,展望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及其与联合国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之间可能相互作用。 br br br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基本制度问题研究》一书依据201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以及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立足于从2003年在中国大地试行社区矫正以来二十年的伟大实践与艰辛探索,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完整的原理性和规范性研究。作为主权国家颁布的世界上部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社区矫正法》之出台并实施,促使我国非监禁性刑事执行制度进入法治化时代,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社区矫正法》出台之后,十分有必要对我国社区矫正的基本法律制度问题进行规范化和体系化的专门性梳理与研究。通过对我国社区矫正基本制度的学术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我
作者基于三十余年的刑事理论研究和辩护经验,又经过八年的撰写、整理和编辑,本书《刑事辩护学》终于问世。 撰写本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等,均为2022年5月31日之前有效的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了中国刑事辩护的产生和发展进程、刑事辩护立法借鉴的外国经验及方向;刑事诉讼各程序及辩护律师在各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刑事辩护的经验。
谁是《万国公法》*初的汉译者?京师法律学堂和京师法政学堂是一家吗?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的重要幕僚马建忠到法国学习法律拿到的是什么文凭?北洋大学的法科何以失去?燕京大学到底有没有法律系?国立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何不设法律系?中国的法律教育机构何时开始授予法学博士?历史上的两所中国政法大学是否存在渊源关系?这些疑问可以在本书中得到回答。本书以时间为经,以机构为纬,利用大量资料,梳理了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近一百年间中国若干法律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历史照片,从而有助于全景式地呈现近代中国法律教育的样貌。
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直接论述体系化地整理出来问世,中外没有先例;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法是法意识、法制度、法关系的总和的科学思想构建法学理论体系,中外也没有先例。本书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和法学著述史上,有一定地位。 本书的出版,能够推动如作者所指出的 从注释法学向学科法学转变、从讲义法学向理论法学转变、从西方法学向马克思主义法学转变。 本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会在人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过程中显现出来。 刘瑞复著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第3卷法关系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读书笔记第三卷法关系部分,以*同志提出的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实际,充分注意到国内外法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性成果,是一种理论回应和落实号召的初步探索。本书的重要特点是马克
帕劳提案 各国是否有法律责任确保其领土上的任何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不会危害其他国家 提出了 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责任 问题,自2012以来成为每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博弈焦点,成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环境立法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项目成果以 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 之特点及其法律属性为切入点,采取定性、实证、比较、提炼以及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研究方法,在通过探索现行国际立法趋势以及相关国家实践,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视案例分析和理论探源,围绕最具代表性与重要性的国际条约的内容,回归条约本身,深入解读条款,将论证引入纵深服务于现实,理论联系实际,揭示问题实质的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设性意见,探求解决 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责任 问题的进路,就构建 气候变化所致损失损害责任的国际法机制 救助机制
本书汇集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 2035年)》制定过程中的部分专题研究成果,涉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形势任务、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市场运行、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人文社会环境和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学习理解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目标、思路和任务举措,进而凝聚起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广泛共识,形成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合力。
本文集主要阐述了 人民教育家 高铭暄教授的教育思想、刑法学思想、学术思想。教育思想方面的文章主要围绕高铭暄教授的教学方法展开论述。刑法学思想方面的文章主要围绕传统犯罪论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高铭暄教授对国际刑法的突出贡献等主题展开,部分文章还进行了国别比较,例如将德日经验与中国现实进行比较;还有一些文章与时俱进,就高铭暄教授提出的量刑领域的论述如何指导新型智慧量刑(即人工智能辅助下的量刑)展开了探讨。学术思想方面的文章主要围绕高铭暄教授的刑法立法思想、定罪理论、量刑思想以及刑法学研究方法(例如刑法学历史研究方法)等主题展开。
该书的主要内容是:1.该书认为警察的讯问工作兼具证据获取以及侦查行动的作用,在法庭上需要受到法律的检验,因此警察的讯问并不应当简单地视为语言或者心理科学的范畴,而应当从语言、社会以及法律等不同的层次予以考虑。因而首次提出从 社会语言学 的范畴去规范警察的讯问工作。2.面对当前跨国犯罪日益增多的趋势,翻译在讯问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特别是在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跨境犯罪,警察在讯问中所提到的问题或者搜集的供词会受到法系的影响,作者以 日英 双语作为考察样本,说明了翻译在跨法系犯罪的讯问中的作用以及法律差异对于讯问的不同要求和产生的影响。
【内容简介】 本著由 上篇:犯罪绪论 和 中篇:犯罪构成 、 下篇:犯罪形态 所构成。其中, 上篇:犯罪绪论 部分包括章 犯罪概念与特征 和第二章 罪名与罪状 。本部分先对犯罪概念、犯罪特征及其延伸性问题作了论证和解答,接着对罪状的定义、罪状的分类、罪状的明确性、罪名的分类与作用以及罪名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与认定思维作了论证与解答。 中篇:犯罪构成 包括第三章 犯罪构成外在关系与四要件犯罪构成再肯定 、第四章 犯罪主体与犯罪客体 、第五章 犯罪主客观要件之一:犯罪主观要件 、第六章 犯罪主客观要件之二:犯罪客观要件 。本篇对犯罪构成所分解出来的诸多具体问题作了论述与解答。 下篇:犯罪形态 包括第七章 犯罪形态之一:共犯形态 和第八章 犯罪形态之二:犯罪阶段形态与罪数形态 。本篇对共犯形态问题先后展开了共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