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统治者都用法律来维持秩序,但是法律不仅仅是权力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还让普通人有了表达个人期待的机会。 牛津大学法律人类学教授费尔南达·皮里追溯了古往今来、存在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复杂法律体系的兴衰,同时展示了普通人是如何借助法律来定义社区、规范贸易和建设文明的。 皮里认为,真正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的是我们对法律能够产生正义、对抗压迫、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的信念。
本书旨在对我国及国外(主要是欧盟和美国)最近十年来(2013-2023年)在数据权属和数据交易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综述,以期梳理学术研究脉络,形成某些学术共识,继而在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增量的学术研究。本书共分为五编、十四章。第一编为“导论”,主要讨论了研究数据权益和数据交易时必须解决的基本概念问题,同时也对数据权益体系进行了介绍。第二编为“个人数据权益与个人数据交易”,包括三章,分别研究了个人数据权益、个人数据的授权机制以及个人数据的交易。第三编为“企业数据权益与企业数据交易”,包括四章。第四编为“公共数据权益与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包括三章。第五编为“数据安全保护与数据跨境流动”,包括两章,分别对数据安全保护义务与数据跨境流动进行了研究。
本书创立了一套与中外主流犯罪论体系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奠立在对“犯罪是行为”这一现代刑法理论最基本命题中的两个基本范畴(行为概念和犯罪概念)的界定基础之上,刑法中的所有基本问题均在其中获得了简洁明快、一以贯之地破解,也使得长期以来乱象丛生的刑法学理论拨乱归正、脱故而服新,并且传统刑法理论中系列难以化解的理论对立也在其中实现了统一,例如,实现了主客观相统一、行为主义与行为人主义的统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统一、刑罚的报应与预防功能以及预防功能中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统一等等。因此,本著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书是针对我国刑事诉讼法适用的全面深入的工具书,全面收录刑事诉讼法条文所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案例等规范层面的规则,又适当囊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法律适用答复、复函;既立足刑诉法条文的有权解释,以对司法实务具有拘束力的规则为基础,又高度重视刑事司法实务中业已发生的疑难问题,作者喻海松博士尽可能提出针对司法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后来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的主要栏目包括“立法沿革”“相关规定”“立法解释”“立法工作机关意见”“‘六部委’规定”“基本规范”“其他规范”“指导性案例”“法律适用答复、复函”“司法疑难解析”,力争做到“一书”解决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和常见问题。本书与之前出版的《实务刑法评注》相结合,能够使刑事实务工作者从实体法
本书为日本当代著名刑法学者内藤谦教授有关刑法理论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梳理了目的行为论和法益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明确了法益保护思想的重要性,重整了法益理论并支持了结果无价值论。这种梳理使战后日本刑法理论中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争的脉络更为清晰,也使战后日本的刑法立法和代表性判例有迹可循。 第二编以日本“古典学派”代表人物泷川幸辰和小野清一郎的论战为主线,在展现近代日本刑法理论中“学派之争”种种细节的同时,勾勒出了近代日本刑法理论的基本面向和理论框架。第三编在整体视角下对现代刑法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通过谱系式的分析明确了日本刑法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向,为刑法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书作为当今日本刑法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献,是日本近现代刑法理论的真
本书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以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刊发原创性的学术论文、书评和研究综述,旨在追踪学术前沿,展示海内外学界新研究成果。第十九辑共收入学术论文十七篇、书评三篇、论著目录两篇,反映了当前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和热点问题,有助于相关学者和法制史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本书阐述的是一种依存于判例,并从判例中引申出来的法理。判例成为本书的基本线索,以判例为载体,对刑法重大问题进行个案性的考察,进而对司法过程的思维方法进行学理上的评判。这个意义上的刑法学,就是本书之所谓判例刑法学。
本书是在广州市司法局、广州市律师协会的指引和支持下,广州市律政营商环境研究院具体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课题研究后,进一步梳理形成的成果。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指标体系构建总论”从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构建的背景与意义、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融合与差异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对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总的论述;第二编“指标体系构建分论”从制度供给、政务服务、诚信合规、行政监管、司法保护、公共法律服务六个分编同时对应6项一级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包括对三级指标的设计与筛选、三级指标的确定与权重赋予、以及样本实践等;第三编“指标体系评价实施与优化引领”从评价实施和优化引领两个方面具体对实施主体、被评价对象、榜单发布、评估分析、优化指引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全书系
本书详细还原了近代汉语“权利”传入日语法学变异为和化的“權利”后强势返流汉语法学的路径。本书证明:清末民国的汉语法学全面承袭了以和化的“權利”为重心的权利义务法现象解释体系;当代汉语法理学有代表性的出版物的核心范畴、基础性命题基本上只是复述了对应的近代内容;民族的现代的法的一般理论应以七个基本范畴为主干;法权及其具体存在形式权利、权力分别是国民财产、个产公产的社会性转化形式和法的表现;权利、权力与法权的关系受法权曲线 。实践法理学的现象解释体系能合理说明古今中外各种基本的法现象本身及其内部和外部联系。
《陕西省地理标志商标图集》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编著
历 的统治者都用法律来维持秩序,但是法律不仅仅是权力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还让普通人有了表达个人期待的机会。 牛津大学法律人类学教授费尔南达·皮里追溯了古往今来、存在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复杂法律体系的兴衰,同时展示了普通人是如何借助法律来定义社区、规范贸易和建设文明的。 皮里认为,真正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的是我们对法律能够产生正义、对抗压迫、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