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学(第2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教材》因循当前中国国际私法教材的惯常做法,分“总论”“法律适用”“程序”三编;在内容上,它试图同时沿着纵向的历史轴线与横向的比较坐标阐释国际私法的理念、方法与规则;在文风上,它尽可能以明快流畅的行文描述这门伟大的法学学科。 该书第一编“总论”,旨在讨论国际私法的基础原理、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及其发展历程,从而助读者初窥国际私法之堂奥。 第二编“法律适用”是该书的核心部分,因为经典国际私法体系就是以法律适用规范为基石而构建的。与许多追求大而全的国际私法教材不同,该书无意对民事关系所有领域的法律适用作出面面俱到的描述,而是选取了民事能力、物权、合同、侵权、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婚姻家庭及继承等重要和具代表性的民事领域,分辟七章予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乎东道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而且关乎全人类 基本的共同利益。本书界定了海洋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大体勾勒出与之相对应的法律理念、制度和规则。本书旨在梳理现有的涉及海洋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并按照 法和 法、公法和私法的标准加以排列,以明确当前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框架。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管辖权、法律适用、商业开发等不同角度,通过对 法的法律理念、制度和规则的分析,探讨在水下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 法前沿问题,并就 法与 法的协调问题、 法的修改问题、争议水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本书从国际法视角,重点关注来自人类学及传统法律研究的批判性思考,详细论述了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由法律规定的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制定回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性措施。 本系列立足于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适当借鉴各国经验和方法,就构建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体系进行了有益探讨,以期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