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披露了1919年至1927年间中国国民党与苏联、共产国际关系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重大史实。俄国共产国际同孙中山进行联系的目的是什么? 1922年盛夏孙中山从永丰舰上向共产国际传达了什么重要信息?上海莫里哀路29号发生了些什么故事?中国个体验共产主义的张继何以成为 国民党右派 ?斯大林、共产国际冠以 左派 的蒋介石、胡汉民、邵力子、汪精卫,何以光环掉落,全部反苏反共?邵力子何以退回斯大林赠送给蒋介石的照片?孙文越飞联合声明的台前幕后还有什么新的亮点?中德俄联盟何以终落空? 红色将军 冯玉祥为什么后摆脱共产国际?斯大林自认中国形势让他糊涂了,可陈独秀成了右倾机会主义者,宋庆龄等酝酿组建第三党等等,相信这些会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
列宁是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革命实践,认识他的革命品德和崇高情操,中央编译局组织权*专家翻译了《十月的风 列宁生平画传》。该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完整而具体地描述了这位伟人的人生轨迹、理论贡献、精神境界以及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关注。该书是国内首次出版的讲述列宁生平的画册。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领导中国人民执掌政权、领导和管理国家的伟大尝试。在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发展乃至转型的整个过程中,共产国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个过程本身又是曲折起伏的。本书稿共分六个章节,全书以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将共产国际指导和参与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所经历的复杂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放到当时大的历史背景中,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历史考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执政党建设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关系机理为重要切口,围绕 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进行布局谋篇,彰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工程,聚焦新时代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大问题,呈现体系化研究与学理化阐释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德国人进攻斯大林格勒,*初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军侧翼,但面对斯大林 不许后退一步 的命令,这场进攻戏剧性地陷入停滞。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顽强防御引发了一场巷战,德军对此毫无准备,结果丧失了他们特有的机动性、压倒性炮火和空中支援,并导致了*终的崩溃。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一书延续了戴维 格兰茨、乔纳森 豪斯对东线这场*代表性的战役和希特勒*次重大战略挫败的全新的出色描述。 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 的*部叙述的是德国军队进抵斯大林格勒城下,而本部的重点则是导致这座城市沦为废墟的激烈战斗。 过去对这场战役的叙述依靠的是苏联方面的军事回忆录,由于相关错误和保密原因,这些著作不甚准确。而格兰茨和豪斯研究了过去从未有人使用过的资料,包括内务人民委员部(NKVD)的档案和苏联第62集团军、德国第6集团军
《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次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以2009年出版的中央编译出版局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译本为基础,其内容包括《共产党宣言》正文以及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七篇序言,此外收入了该书最早的德文本影印版,中文版本图录、德文版本图录、手稿以及我国著名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的马克思画像和恩格斯画像等。这是国内第一次将《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相关外文版的图片全面地公开呈现出来,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的传播。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共产党在政党政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经验。本书共分为11章,既有对非洲国家共产党发展脉络的整体性描述,也有对8个非洲国家共产党实践经验的个案分析,同时还总结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认知特征。此外,本书从学理意义上辨析了海外学界对 非洲社会主义 的概念界定。本书对非洲地区政党政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且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研究。
列宁离开这个世界快一百年了。他缔造一个新型的革命党,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夹缝中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制度,他像马克思一样,从来没有把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俄国经验一般化,而是通过一场新制度的社会实验,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 搅动20世纪国际秩序的苏共;与苏维埃政权伴生的无产阶级专政;处理 党外有党、党内有派 的矛盾;探寻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经济政策;视农民为无产阶级长期的同盟者 当然,列宁时代也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 莫衷一是的党国体制;摇摆的知识分子政策;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理想主义的困顿
国际共运黄皮书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持编写。本报告系该丛书之第五册,共包括五个部分: 总报告 热点聚焦篇 改革发展篇 思潮运动篇 资料篇 。 总报告 对2022~2023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形势作出分析与预测,指出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叠加世纪疫情引起世界格局深刻变动,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思想指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实践中探索发展新动力,继续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类自我解放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热点聚焦篇 对2022年国际共运史上重要纪念事件如苏联成立100周年、《真理报》创刊110周年,以及国际共运视域下的热点问题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及其对世界的重大意义、百年大变局背景下两制关系的特征与走势等进行了分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总计64卷65册。内容涵盖共产主义者同盟、第1国际、第二国际、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五个国际组织已发表的全部文献档案,包括历次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记录、决议和有关文件,包括新发表的档案文件。 五个国际组织的文献内容大体上是这样安排的: 1.共产主义者同盟文献共4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1 4卷)。 2.第1国际文献共9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5 13卷)。 3.第二国际文献共15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14 28卷)。 4.共产国际文献共30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29 58卷)。 5.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文献共4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第59 62卷)。 在编辑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二国际中还有一些新发现的文献也有必要出版
本辑刊由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聊城大学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所主办,李华锋、秦正为 主编。此为第9卷,已出版近10年。首次到我社出版,先按一般图书安排,以后再看情况调整后申报集刊。主要栏目有:国际共运史与国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中国政治、学术动态。
该丛书收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所有经典文献,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以来的五个国际组织即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和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历次会议或活动相关的筹备工作、议事日程、邀请书、通告和信函、会议报告、决议草案、大会记录、共产国际各支部活动的情报资料、共运人物的遗稿等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呈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
俄共,作为苏共的后继者,是当前俄罗斯乃至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本书回顾了俄共在失去执政党地位后重建二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可谓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的一个缩影。该书以俄罗斯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从理论探索、组织建设、议会内外的斗争等视角,全面展示了俄共探索俄罗斯重返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途径,展现了俄共在困境中压不垮、打不散的顽强意志和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客观分析了作为反对派党的俄共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发展前景。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诞生的》最先于1973年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狄茨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当时发表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西欧工人运动发展,有关马克思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特别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些具体历史资料,例如:正义者同盟为制订纲领所作的努力,1838年卡尔 沙佩尔所写的《财产共有制》残稿,等等。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共产党宣言》,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