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刊由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外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基地、聊城大学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所主办,李华锋、秦正为 主编。此为第9卷,已出版近10年。首次到我社出版,先按一般图书安排,以后再看情况调整后申报集刊。主要栏目有:国际共运史与国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中国政治、学术动态。
俄共,作为苏共的后继者,是当前俄罗斯乃至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的共产党。本书回顾了俄共在失去执政党地位后重建二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可谓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的一个缩影。该书以俄罗斯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从理论探索、组织建设、议会内外的斗争等视角,全面展示了俄共探索俄罗斯重返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途径,展现了俄共在困境中压不垮、打不散的顽强意志和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客观分析了作为反对派党的俄共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发展前景。
日本共产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共产党组织,自1922年7月15日成立以来已经走过百年发展历程。日本共产党历经百年 红旗不倒 ,得益于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持之以恒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反对右翼势力斗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同时,日本共产党是日本现政坛中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日本特色鲜明的左翼政党,其百年社会主义探索反映了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回顾日本共产党百年社会主义探索历程,揭示其思想理论演变及原因、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规律和前景,更好地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两制 关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历史、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从大量具体而感性的资料中梳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变革和探索的脉络,进而作出抽象的理论分析。本书的显著特点是将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变革和探索置于所在国家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状况中,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阐释,探寻其变革和探索的社会根源,揭示其变革和探索的成败得失及其发展趋势。
本书为《共产党宣言》 1848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8年英文版和1946年日文版的影印版,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所收版本均为《共产党宣言》出版*经典的版本,可作为研究《共产党宣言》的珍贵文献资料,又是极具收藏价值的经典版本。
本书总计64卷65册。内容涵盖共产主义者同盟、靠前、第二靠前、共产靠前(第三靠前)、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五个靠前组织已发表的全部文献档案,包括历次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记录、决议和有关文
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德俄英多语种珍藏版)(精)》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 个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次再版的《共产党宣言》精装版以2009年出版的 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译本为基础,其内容除了包括之前平装版所收录的《共产党宣言》正文、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七篇序言、该书*早的德文本影印版,具有代表性的俄文本影印版、英文本影印版,以及我国 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的马克思画像和恩格斯画像之外,还增添了《共产党宣言》的首版中文译本影印版,进一步增加了此书的理论与史料价值。除此之外,在整体设计上,此书 为经典大气,并增添了相关文创产品,使其 富收藏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著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德俄英多语种珍藏版)(精)》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 个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次再版的《共产党宣言》精装版以2009年出版的 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译本为基础,其内容除了包括之前平装版所收录的《共产党宣言》正文、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七篇序言、该书*早的德文本影印版,具有代表性的俄文本影印版、英文本影印版,以及我国 国画大师蒋兆和创作的马克思画像和恩格斯画像之外,还增添了《共产党宣言》的首版中文译本影印版,进一步增加了此书的理论与史料价值。除此之外,在整体设计上,此书 为经典大气,并增添了相关文创产品,使其 富收藏价值。
国民党改组和军官学校的创办,是孙中山在经受过多次挫折、失败之后,认真总结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决心改弦易辙,重新摸索中国革命道路,并得到苏联政府的帮助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24日,大会决定组织“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蒋介石为委员长。28日,孙中山以黄埔岛为军校的校址。黄埔岛又名长洲岛,是珠江的江中之岛,约8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葱龙,山峦起伏,被视为广州东南方之门户。此地四面环水,远离城市,地当冲要,既马军事重地,也便于兴学讲武。1924.年3月,军校开始招生,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命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校本部之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军校初创时,政治部先后以戴季陶、邵元冲、周恩
国民党改组和军官学校的创办,是孙中山在经受过多次挫折、失败之后,认真总结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决心改弦易辙,重新摸索中国革命道路,并得到苏联政府的帮助而做出的重大决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24日,大会决定组织“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蒋介石为委员长。28日,孙中山以黄埔岛为军校的校址。黄埔岛又名长洲岛,是珠江的江中之岛,约8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葱龙,山峦起伏,被视为广州东南方之门户。此地四面环水,远离城市,地当冲要,既马军事重地,也便于兴学讲武。1924.年3月,军校开始招生,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命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校本部之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军校初创时,政治部先后以戴季陶、邵元冲、周恩
列宁是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和革命实践,认识他的革命品德和崇高情操,俄罗斯联邦共产 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十月的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事件与回忆)(精)》。该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完整而具体地描述了这位伟人的人生轨迹、理论贡献、精神境界以及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关注。该书是 出版的讲述列宁生平的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