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兼修的一生酷爱阅读,其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之法给世人以深刻的启迪。著名党史专家陈晋根据研究的成果,生动讲述把书读活的故事,细致呈现阅读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中外典籍的心得体会,彰显了阅读对判断形势、制定政策、与人交流、表达心曲等的重要意义。全书内容丰富,事例典型,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认识思想形成发展轨迹的经典读本。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中国心胜,源自一个 文明型国家 的实力与底蕴。《这就是中国:中国心胜》从张维为教授走访100多个国家的国际视野和经验出发,以最新时政问题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文明特色,通过广泛、客观的国际比较,生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本书回顾了十八大已来中国在消除贫困、全面小康、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大成就,提炼了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理念、经验与制度安排,并展现了与西方质疑的正面交锋以及用中国标准对西方现实的洞察,最后对未来做出了预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一个 后西方时代 正在到来。在这个 新型全球化 的时代,唯有平视西方,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回应时代问题,应对时代挑战。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带来近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20世纪初的变革如何影响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本书关注政治与普通人思想和感情的交集方式,重新审视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转变。仪式不仅是一种社会融合的方式,也是一种权力倾斜的方式,仪式在建构国民身份和塑造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书中从广义的 政治仪式 入手,讨论剪辫、易服、葬礼、历法改革、礼貌问题等仪式的改变,阐释时代变革中中国国民身份和认同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及政治文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本书以2023年6月22日修改的新团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团内规章制度为基础,分为团的基础知识、团支部工作基本原则与基本任务、团支部组织设置与工作机制、团员发展与教育、团支部组织生活与活动要求、团支部委员会建设、团的基层组织选举、纪律处分、团支部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九个部分,并附录与团支部工作密切相关的团内规章制度。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团员学习了解团支部工作的方法和规定,从而不断提高团支部的建设质量。
本书是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专题教学讲义,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及课程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共15讲。书中全面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内容,并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注重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各讲内容充分体现了相关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长期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教学借鉴价值。
本书是学习和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的经济学著作。本书在阐明世界现代化一般特征基础上,基于中国国情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书依据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现代化角度系统总结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重点阐述正在开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所涉及的发展道路和相应的发展战略问题,尤其关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不仅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也可作为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读物。
这是部系统介绍党建品牌创建知识的权威读本。党建品牌建设是近国企党建的热点。本书对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具体要求做了细致的分析,从理论和每个具体环节的做法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国企党建品牌的设计与落地、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服务融合等问题。作者还精选了生产一线党建品牌、服务岗位党建品牌、建设企业党建品牌、能源企业党建品牌的经典案例加以点评,旨在为国企党建品牌建设提供参考与启示。本书在进行大量国企党建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实用参考书。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为 北方谈话 。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北方谈话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开辟中国道路的破题开篇之论。
《中国式现代化二十讲》一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立意安排;同时,本书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政党对话上的主旨讲话精神,科学了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党的责任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要干什么等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全书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把握,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是一本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普及性读物
尽管随着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进城的许多限制被解除,他们可以享受的市民福利越来越多,同时国家也向农村注入了大量资源,农村户籍所附着的福利明显增多,农村户籍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但在城乡发展和社会福利分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人过着亦城亦乡的生活甚至就生活在农村,如何让这些人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仍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作者扎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寻访了成百上千的农户,从农村经济、家庭分工、收入差异、社会分化等方面,展示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并以此探讨如何做好农民的兜底保障。
暂无内容简介。。。。。。
大国治理,要在中央,事在四方,根在基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本书是武汉大学知名社会学者吕德文的一部基层研究的最新力作,内容立足于基层社会的复杂性,从基层社会、基层体制、基层干部等维度,对基层社会变迁、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共同富裕、基层失序乱象、基层治理经验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独到见解,生动勾勒基层社会的人间百态、乡土风情、时代变迁等真实一面,聚焦基层治理困境 是什么、怎么看、如何破 问题,既有宏观战略视野,又有微观洞察,为广大读者读懂基层读懂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夯实国家治理基石,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通俗读物。
本书是吴飞教授《浮生取义》一书的修订版,并附以他研究 的另外两本著作《 与美好生活》和《 作为中国问题》,全面呈现他 研究的 主要内容。这项 研究源于21世纪初费立鹏团队对中国 率的重新测算,发现中国 率属于世界 的之一,却与西方 一般 规律颇为不同。吴飞为了深入研究中国 问题,首先详细梳理了西方 学的哲学基础,形成《 与美好生活》一书,然后通过细致深入的田野研究,以“过日子”和“做人”解释中国 大多起于家庭纠纷的现象,并进一步思考中国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和正义问题,形成《浮生取义》一书。《 作为中国问题》则是对两项研究中主要思想的简要呈现。这三本书初版已经过去十多年,中国 率也早已降了下来,但人们对“过日子”和“做人”的思考并未改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仍然存在,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已。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的构成、运行及发展状态,着重通过起源与形成、管理机构与部门、官吏选拔与任用、考核与监察、等级与待遇等方面,分析揭示其间规律、特色与问题。全书注重凸显制度动态,深入总结其效能得失,为一部系统简明而富于特色的中国古代官僚管理制度通史。新一版在结构、内容和观点上多有修订,提高了全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为团结出版社系列书籍《国殇》之第十一部,是一部有关抗战时期红十字医疗救护工作的纪实作品。全书聚焦以新加坡籍爱国华侨,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副院长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记录了全体医护在艰苦的战争时期,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在贵阳图云关实施医疗救援,完成人员培训、物资募集等工作的全过程,并配有百余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本书全面介绍并高度赞扬以林可胜为代表的中外医务工作者群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可歌可泣的 图云关精神 ,具有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本书根据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翔实、生动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本书共分三部分:“逆水行舟”、“砥柱中流”、“拨乱反正”。本书通过对“文革”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介绍,阐明了十年浩劫对党和国家带来的沉重灾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屈不挠的斗争。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021年11月1日至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学习小组 联合人民网推出 出卷 答卷 阅卷 时代之问,总书记这样回答 系列融媒体报道,已有2亿多阅读量,产生了广泛影响。这组融媒体报道通过图文和短视频结合的形式,从 难题、答题、成效 3个方面,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 时代之问 的精准把脉、清晰解答和周密部署。16期报道连续推出,获得广泛好评。 为方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特将上述16期报道文章集纳出版,相关短视频则以二维码形式配插于文中,以飨读者。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更使国家治理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 大考 。一方面,大流动时代的社会特征之下,我国社会结构、城乡体系与政经环节面临重大变化,人口治理、城市治理、网络治理与新技术治理等新问题接踵而至。同时,超大规模、风险社会、技术变迁与大流动时代交相叠加,使得国家治理能力面临更多挑战。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间政治经济实力变化,也对新时代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书从国家治理能力所面临的挑战入手,着力探索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和根本政治制度的由来、1954年宪法如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1982年宪法确定不搞两院制和三权分立,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立法法的制定修改与立法体制的发展完善、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城乡选举权平等、中央9号文件夯实县乡人大的基础等十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