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诞生以来, 权利 已是世界各地讨论 公共善好 的主导话语。可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权利时,不得不经受它带来的艰难拷问:权利如何既保护差异,又兼顾平等?人人强调权利,谁来担负责任?权利的话语进入家庭,亲密生活会否变成冰冷的战场?保障特定群体的语言或土地权利,是否赋予了他们特权?会让整个国家更团结还是更松散? 具有政治实践经验的著名学者叶礼庭以精练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权利革命使加拿大发生的重大转变,并尝试回应权利革命的质疑者重要的关切:作为共同体的加拿大,还能承受一次次声张权利的运动对她的 摧残 吗?叶礼庭认为,正是在权利的恒久张力中,才能获得求取共识的可能;也只有通过权利,才能在这个变革动荡的时代,重新塑造具有凝聚力的集体认同。 现代人小丛书 全球思想领袖的极简
在《西方政治思想的社会史:自由与财产》中,路德、加尔文、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思想不仅仅是抽象的哲学命题,更是对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回应,在西方历史中留下了无与伦比的丰厚政治遗产。作者以比剑桥学派更加宽泛的语境主义研究路径,梳理了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间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关系到地方政府、当地农户及开发商,甚 至还有旅游者等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平衡,若是处理不 好,各方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农户是传统村落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其保护开发过程中主要的参与主体,农户意愿与行为响应对传 统村落的开发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重大影响。而当前传统 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违背农户意愿、忽视农户权益等问 题,严重影响了农户的参与意愿和行为,进而影响了传统村落开发 保护的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进程 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农户有哪些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传统 村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村落农户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影 响农户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基于农户满意的传 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管理机制?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传统村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自古都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在强调六稳六保、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之时,有必要扩大国际视野,深入探究其他国家是如何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这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本书以全球视角探究中国的粮食安全,分析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应对,以及这些应对对中国的启示。当今,国际粮食市场的持续波动和粮价大幅上涨的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避免新的世界粮食危机的出现,如何端牢中国自身的饭碗,实现粮食安全的可供应性、可获取性、可利用性和可稳定性,值得每一位国人深思。 本书为学术理论专著。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至为重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用占世界少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养活了14亿人口,这是中国共产党
徐鲜梅所著的《无工业村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山东良乡一村国情调查报告》基于实地调查与翔实数据,从历史与发展视角及逻辑秩序,以“农业内在生长、农村内生变量、农民自主发展”为基准点(Benchmark)或参照系(Reference),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这条轴线,对“良乡一村”的建设全貌、全程,以及生产要素、产业活动、市场化度、生活状态、福利水平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包括新村建设设想,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职业农民培育设计,村庄资源、资产、资本及劳动力状况与市场化进程测度等;重点对其发展思路特点、农民创业增收路径、土地要素配置手法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