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 该丛书的编写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兼具古今中外时空维度,学理性与实用性并重,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并举,是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有助于构建好跨门类交叉的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闯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新路,切实服务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该丛书的编写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兼具古今中外时空维度,学理性与实用性并重,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并举,是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有助于构建好跨门类交叉的国家安全学知识体系,闯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新路,切实服务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本书系 外国观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战:美军观察组延安机密档案 系列丛书之分卷,以国共关系为主线,共收录档案文件70 余份(美方报告及所附材料合计为1 份文件),悉数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以美军观察组到访延安前后搜集翻译的中共报告、报刊文章、宣传册、电台广播整理稿及相应的分析报告为主,也包括一部分美国驻重庆大使馆在观察组成行前搜集的相关材料。这些材料多由观察组成员搜集、整理,由美国驻华使馆、战时新闻署、美国新闻处等机构负责翻译,经驻华大使馆递交美国国务院。此外,该卷还收录了一批由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外国广播情报服务处整理的《远东电台报告》中与中国相关的部分文件。该批文件主要为(但不限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外英文广播记录(例如1944 年8 月29 日首次监听到延安电台英文广播即将开播的记录)。总体而言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史学界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书写,基本上等同于中国革命史的书写。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调,是整个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符码。在业已告别革命的今天,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能仅仅简单地放弃、淡忘或者否定那些我们曾经长期沉迷的观念,而有 要追问,那些早已溶铸成为我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革命话语和革命政治文化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演变的?《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的思考即是就此而展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但今天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既熟悉也陌生。熟悉的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和计划经济年代,它给人们留下了亲切的面孔和难以割舍的情怀;陌生的是,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逐步转型的今天,这个传统优势似乎悄然地离我们渐行渐远。从人们对日益杂乱的精神家园守望的无助和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更多的人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必须艰难启程了。当作者真正思考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才能走向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触及了一个至为复杂的领域,这不仅是多学科的研究焦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尚未占领的高地。直到再深入下去才发现确有“读天下书未遍而信口雌黄”之嫌,由此感到惴惴不安。这正应验了布莱克进行现代化研究的感触,“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
全书定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教材。系统阐发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方针原则;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途径方法和载体,深入阐发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内容。作为一本基础教材,全书突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史论结合,内容完整。全书系统、科学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重要思想和我们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要求,力求完整、准确地概括和阐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内容。第二,体系谨严,结构合理。全书贯穿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独特的体例风格。
本书是美国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一部早期代表性著作。该书之所以被认为是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作,就在于体现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哈罗德·D.拉斯韦尔在该书中所提倡和运用的分析方法,他所提出的量化分析的参照系统,已经反映了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对后来的行为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