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全书以条目的形式,综述了世界重要自然资源储藏量、空间分布格局和利用现状,叙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自然资源利用历史,讨论了国际和多个国家污染防控技术和政策,介绍了当地社区参与资源利益分享和保护的方式和重要意义。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内容丰富,叙事风格深入浅出,适合有关研究人员、决策机构和公众的阅读和获取信息。
《南京博物院学人丛书:曾昭燏文集(日记书信卷)》为我国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曾昭燏先生的日记和与同事、师友、家人的通信。日记从1937年到1942年,不但记录了她的留学生活,还有很多新中国博物馆建设方面的记载,具有的史料价值。书信部分更涉及学科建设、博物馆和考古工作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马春阳文集(套装共9册)》是有着“农民作家”之称的马春阳一生创作作品的汇集。按类别分为短中长篇小说(上下)、报告文学、民间文学、诗话、戏剧影视与散文等,共九卷。作品基本上取材于农村,带有芳香的泥土气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抒写了作者对乡土的热爱。作品共分九卷,分别为长篇小说卷、中篇小说卷、短篇小说卷、报告文学卷、戏剧影视卷、散文卷、诗话卷、民间文学卷。
晋阳古城遗址,是春秋至唐五代一处大型城址。历经年代长久,地域广阔,类型众多,遗存丰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城池遗址、 祭祀遗址、墓葬区遗址。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是太原市拟在2024年元旦所开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晋阳城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安危所系的战略屏障,是北方草原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交融的大舞台,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晋阳古城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和盛唐城建规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此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图录。
《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论咏史诗类——颜延之》、《论吴淇及其》、《的诗学建构》、《日本宫内厅藏古写本卷二研究》、《汉代“以诗论赋”批评现象形成的历史考察》、《文选旧注新论》、《读中的》、《宋初三朝刊刻之消长的背景研究》、《继步陈王——谈文选二谢赠答诗》等研究文章。
《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所写关于草木虫鱼的知识。看似专注于草木虫鱼,实际上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借草木虫鱼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浓烈的中国文化情趣。
官场文化精彩纷呈,各色面孔,各种言行,构成了一幕幕生动而又难以预料的剧目。与每个剧目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现代人解读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一个窗口。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又独具中国特色,不论太平盛世,还是战乱年代,始终充斥着多方利益的权谋争斗。只有透析和解读古代官场文化的本质特征,才能使我们了解古代官场表象下的真实。 王学泰在书中深刻讨论了存在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权力情结,对历代官制的变迁、皇帝的独特统治方法方式、官吏及士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释。对专题研究人士有借鉴、参考意义;普通读者在分享大师著述精华的同时,亦可获得一种独特的。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全书以条目的形式,综述了世界重要自然资源储藏量、空间分布格局和利用现状,叙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自然资源利用历史,讨论了国际和多个国家污染防控技术和政策,介绍了当地社区参与资源利益分享和保护的方式和重要意义。 《国际可持续发展百科全书(第4卷):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内容丰富,叙事风格深入浅出,适合有关研究人员、决策机构和公众的阅读和获取信息。
《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精)》收录范围为我国境内各收藏机构或个人所藏,产生於1912年以前,具有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献典籍,包括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甲骨、简帛、敦煌遗书、碑帖拓本、古地图等文献。其中,部分文献的收录年限适当延伸。
本书中藏品均以高清图片呈现,并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世界,本书体现了丝绸、纺织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服装的风格演变,对丝绸艺术、服饰文化、纺织服装设计等领域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本书是 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 一本博物馆 中的湖北省博物馆分册,本书按照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顺序,甄选了曾侯乙、越王勾践剑、楚国八百年等展厅的代表藏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读者通过本书,既能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的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也能了解到实地参观无法知晓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本书可读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本书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从制度、体制、工农关系、技术等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变迁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全书把农村经济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变迁进行考察,突出历史变迁,突出规律性,史论结合。该本书作为套书一种,是通过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史若干专题研究,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学习历史、以史为鉴的要求、对于在国内外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我们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至关重要。
本书中藏品均以高清图片呈现,并配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兼具艺术美感和文化底蕴。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世界,本书体现了丝绸、纺织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中西服装的风格演变,对丝绸艺术、服饰文化、纺织服装设计等领域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本书是担任国丝副馆长、馆长达31年的赵丰博士的亲历实录。书中从馆长的角度回顾了国丝30年的风雨历程,讲述其30年来以丝绸为切入点,建立古今中外的纺织服饰收藏体系、传统和时尚并重的展示传播体系、科技和人文兼顾的学术研究体系、物质和非物质融合的保护传承体系、从 走向国际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平台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同时,作者也对一家以研究型博物馆定位的专题博物馆的建设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包括博物馆的使命和功能明确、内容体系构建、特色品牌营造、理念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于右任卷》选录了于右任先生的诗词文选之精华。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一生情系祖国,自青年时期即投身民主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统治,反对列强侵略而不辞辛劳,早年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曾先后创办复旦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为救国救民培养人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交通次长,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他的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敬仰。《于右任卷》按文集、诗集、词集、曲集分类,以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于右任先生生平的主要代表作品。
黄光男所著的《博物馆新视觉》融合了作者二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经验,引进国际间博物馆营运的方法,涵盖了博物馆的管理理念、文化政策、行销策略与营运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供大陆地区博物馆、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