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王畿(号龙溪)推崇“自然”、“真狂”、“无欲”、“自悟”,创立了“龙溪心学”。嘉靖、万历年间,龙溪心学在广泛传播,并远播到日本等国,这使得《西游记》的作者接受王畿哲学思想,并在以往“西游”故事基础上以龙溪心学为哲学起点进行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西游记》由此诞生。本书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展开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研究。在厘清龙溪心学学术个性基础上,分析《西游记》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哲学意蕴,揭示了《西游记》高扬主体人格、崇尚真性自由、追求狂狷率性、否定世俗乡愿,并主张主体以自省的方式展开心性修持、顿悟彻悟,而达到自然无欲,回复本体至善的主题思想。
《跨文化视界中的文学文本·作品理论:当代欧陆文论与斯拉夫文论的一个轴心》以比较诗学的视界,进入当代国外文学文本,作品理论资源的系统勘察。作者聚焦于近五十年来欧陆文论界与斯拉夫文论界在文学文本,作品理论的建树上最为突出的七位大家——翁贝尔托·埃科、米哈伊尔·巴赫金、尤里·洛特曼、沃尔夫冈·伊瑟尔、茱莉娅·克里斯特瓦、罗兰·巴尔特、热拉尔·热奈的文学文本观,文学作品观,展开细致、精微的梳理和辨析,清晰地呈现出“作品大于文本”、“作品小于文本”之不同的景观并解析其成因,阐释了文学作品理论,文学文本理论追求自立、获得自主、向外扩张,由“小写的文本”变成“大写的文本”之转变轨迹。针对偏执与“偏食”所导致的理论生态失衡之现实,作者追求对国外文学理论资源的多方位吸纳;针对域外文论借鉴中的“
诊断学包括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两大部分。体格检查是物理诊断的核心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体格检查的操作有很强的艺术性,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手法正确,动作协调、轻柔,既不会使病人感到不适,又能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有利于疾病的诊断。目前尚未见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手法图解,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特编著此书作为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及临床医生参考用书。本书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为依据,以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咨询委员会推荐的体格检查手法为基础,将体格检查手法拍摄成图,并加以文字解释。全书按系统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进行体格检查的内容及规范操作的手法,并附有临床全身体格检查提纲及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图解可直观地帮助在校医学生学习诊断学时相互体格检查及反复训练
《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推出,所选作品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收录的是当代著名学者关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的论文、随笔、专著节选等,此次出版的十种包括田余庆、戴逸、袁行霈、王尧、徐季子、乐黛云、罗宗强、李学勤、傅璇琮、王水照诸位名家的著作。这些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呕心沥血的求索,潜心研究的成果,处处展现了当代“大家”的风范,无不是当代学术思想的精华。
转捩点的研究,对文学史的深入探讨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重写文学史”,当今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面前的重大课题,便是在新的材料和新的眼光之下,寻找各种文学现象之间合纵连横的联系,以确立我们的起点,确立由古代文学折向现代文学的转捩点。
《岭南医学史(中)》是记述岭南地区从晚清至民国时期医学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历史成就的专业性书籍,它不仅仅是一部地域性医学史的书籍,同时也是延绵数千年的中国医学史组成部分。本书编写更注重其学术性,它的延伸可拓展为岭南中医理论学术源流、岭南中医临床各学科特点、岭南中草药及名医验方运用等,因此它的意义又不仅仅限于一部地域性医学史的书籍。本书全方位记述岭南地区医学史事,岭南历代医学著作、医案、医话、医论以及医事将成为史书永恒的主题,将相关的学术产品支撑中医药学科的建设,并使之成为社会其他学科受益的著述。《岭南医学史(中)》主编者在中医医史文献领域有较深造诣,同时有坚实中医临床基础。全书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内容观点正确,足以启迪后学。本书可供科学研究机构、医药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工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第3版)》是由美国著名的心脏介入专家STEPHEN G.ELLIS和DAVID R.HOLMES,JR.教授主编,来自13个国家的数十位专家教授共同参加了这部思路清晰、颇具特色、富含启迪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学著作的撰写。全书共设七篇51章,内容涉及再血管化的风险与获益的总论、成像技术和病变评估、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技术,同时包括了外周血管、结构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技术、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问题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辅助治疗和介入心脏病学的未来等。
本书为这本名著的新版。作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不同背景的学生掌握咨询的基本技能。从迅速地学会倾听技巧,从而能够圆满地完成一次会谈过程;到接下来学习面质等影响技巧以有意向地引导会谈、咨询方向;到最后的技巧整合,形成咨询人员自己的独特的有效助人风格,本书的技巧介绍层层推进,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会谈微技巧层次。书中每一种咨询技巧的介绍,都配有具体的真实的咨询案例,并进行讲解点评。在各章末尾,还有大量的针对个人和团体的实践练习,以帮助读者掌握每章介绍的具体技巧和概念。到学习结束时,学生们就能初步学会从几个不同的理论视角来组织会谈和咨询:来访者中心、决策会谈、自信训练、简短决策咨询,等等。本书鼓励咨询人员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禀赋和自然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有效的会谈咨询方式。
张丙煐(一七九四-一八四八),字云艎,号虎头,清代河南宝丰(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五虎刘村)人,晚清诗人、书画家。着有《观两斋诗钞》《晚翠轩笔记》《姚江年谱》《肄武杂说》《华萼诗集》《梨花枪谱》等,另有评点朝鲜友人诗稿钞本现存朝鲜国家图书馆。《观两斋诗钞》《晚翠轩笔记》全面记录了张丙焕关于书画评论、鉴赏、收藏、书画理论探讨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姚江年谱》系张丙焕为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纂年谱,《肄武杂说》综述多家之说提出一系列习武思想与理念。这些着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经过多方调查,全面收罗张丙焕现存文献,整理出版《张丙焕文集》,希望能为张丙烘研究提供一套翔实可靠的基础性资料。
《河南长篇小说(1949-1999)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河南长篇小说概况,从《三个小人物》到《历史无情》,意识形态的文化建构,从《大河奔流》到《黄河东流去》,苦难与权力的书写,《羊的门》:“绵羊地”和他的“主人”,政治书写与乡土叙事:河南长篇小说创作的两大叙事主题,结语,附录,参考文献,难以忘怀的时光(代后记)。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以孙犁小说为研究对象,包括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小说、土改时期的小说和晚年的“芸斋小说”。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深度解剖,寻找孙犁不同时期小说主题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异质空间视域下发现孙犁不同时期小说的叙事模型与时代主题深度契合的隐秘机制;历史地考察孙犁小说发现:其叙事嬗变和晚年的风格骤变,都统一在其文学理想之下,也就是说,孙犁的文学之“志”将其不同时期的小说凝聚在一起,其“变”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早有预设。
《性别视域下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体研究(英文版)》集历史语境、理论研究与文学阅读实践于一体,通过多方位地采纳当今非裔美国文学及文化批评领域的性别理论和身体理论,从文本出发,采取理论分析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性别、身体、历史这三个维度,对非裔美国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身体展开深入研究。 与此同时,《性别视域下托妮·莫里森小说的身体研究(英文版)》亦从多方位的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里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种族、身份、社会阶层等问题进行了单一的解析,力图对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有所拓展。
本书体例依照《汉书》篇目,以《汉书》疑难章句为纲,先录儒先成说,再作按语,作者以炉火纯青的文字音韵训诂文法校勘修辞学养加以辨正。全书涵盖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个学术分支,是古代汉语专业的书。
本书立足史料发掘和文本细读,综合运用传播学、叙事学、文化研究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通过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语境,考察分析该时期作家为了建立起个人与历史发展,个体与人民(无产阶级、工农兵)的密切关联,在文代会人民文艺精神指引下,以人民认同为基础,以具有强烈社会象征行为的基本话语实践活动——文学创作(知识分子叙事)为媒介,进行人民文艺实践和建构,以实现自身成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份子的状况。
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在处于领先地位,并有的国际影响力。该学科自2000年以来已经培养了100多名博士,其中有不少已经成为文艺学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其学术成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为了集中展示首师大文艺学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出版《首都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论文选》。由首师大文艺学博士生(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毕业)的的论文组成。论文内容涉及:文化研究与文艺学前沿问题、文艺美学、外国文论、古代文论以及诗歌理论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