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以阐述《春秋》的义理为主,兼研讨《春秋》的文理和史实,是 春秋三传 中较早得到承认的一部经传。本书经传以《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每章冠以题解,注释精当,译文通顺易懂。
本《春秋左传》文本足全,为全译全注本,包含《春秋》和《左传》的全本。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等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是不朽的元典之作。它以叙事解《春秋》,记录了约两个半世纪的历史事件,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群像,在经学、史学及文学等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春秋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旧题作者为战国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专治《春秋》。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唐代徐彦(一说为北魏人)作疏,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注疏原各自单行,后人将之合为《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成为《十三经注疏》的一种。本书长期来并无整理排印本。近年来始有之,但尚有不尽如人意处。有鉴于此,刁小龙先生对其重新做了标点整理。本次整理弃用阮元刻本而直接使用元刻递修宋十行本,参校本达十二种之多。此外还广泛采用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蒲镗《十三经注疏正误》等前人成果,以及北大整理本的校勘成果,为目前最完备之整理排印本。
《春秋师说》三卷,黄泽撰,赵汸辑。是书为赵汸辑录其师黄泽说《春秋》之文而成,文后附有吴澄、金居敬序跋及汸所撰《黄楚望先生行状》。是书主要阐述黄泽《春秋》学的基本观点,如在《春秋》观上,其主张孔子亲览国史以作《春秋》,故“经所书者,皆是史,先有其文,非是夫子创书,”但又反对经文实录说,而认为经文有正例、变例、义例。在诠释方法上,黄氏主张兼综汉宋,认为“《春秋》是事,须先考事实,而后可以求经旨。” 但又反对经文实录说,而认为经文有正例、变例、义例。在诠释方法上,黄氏主张兼综汉宋,认为“《春秋》是事,须先考事实,而后可以求经旨。”
《阮刻春秋公羊传注疏(共5册)(精)/四部要籍选刊》是我国儒家传统典籍《春秋》的三种注解(春秋三传)中的一种。自先秦、两汉、唐宋至清代,递相注释。阮元校刻的十三经问世200多年,是迄今 的 善刻本。《春秋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旧题作者为战国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专治《春秋》。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
《春秋谷梁传译注》是春秋三传书中成书最晚的一部书。其学说大抵出于鲁儒,注重传扬经义,处处谨守《春秋》笔法,阐明义例。但在记载史料方面,不及《左传》详尽,且间有不明史实而以臆断来自抒己见的地方。
孙氏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世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这一思想,贯穿是编之始终。其所论述,前祖唐人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本次整理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为底本,此底本在夷狄等内容上无删减,基本保留了《春秋尊王发微》的原貌。 孙氏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世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这一思想,贯穿是编之始终。其所论述,前祖唐人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本次整理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为底本,此底本在夷狄等内容上无删减,基本保留了《春秋尊王发微》的原貌。
《春秋公羊何氏释例》十卷,为清代春秋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凡何氏所谓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次第发明,共总结有例二十六,表四。每例皆先罗列举证《春秋》经传及何休解诂条文,最后以释来阐释该例之主旨要义。表则是例的一种变形,通过纵横比对相关内容来使义例清晰,而阐述主旨之文字则移于每表之首,以序的形式出现。刘逢禄通过对何休解诂《公羊传》义例的归纳,阐发了自己的公羊学思想,建立起严密的公羊学理论体系。是研究清代公羊学之书。
孙氏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世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这一思想,贯穿是编之始终。其所论述,前祖唐人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本次整理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为底本,此底本在夷狄等内容上无删减,基本保留了《春秋尊王发微》的原貌。 孙氏研治《春秋》,强调明诸侯大夫之功罪,以考时世之盛衰,而推见帝王之治乱,这一思想,贯穿是编之始终。其所论述,前祖唐人陆淳,而下开胡安国,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本次整理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为底本,此底本在夷狄等内容上无删减,基本保留了《春秋尊王发微》的原貌。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制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初酝酿于1998年仲夏,自2000年春始,经过一年多的认真筹备,终于在简制发现百年的今天,在吴简发现之地长沙胜利开幕了。来自海内外的一百七十余位专家学者隆重集会,共同探讨简帛研究的丰硕成果,回顾简帛学百年来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简帛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对于我们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本书便是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制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