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主要介绍了壁画释义、壁画的历史沿革、现代壁画的基本属性、壁画的职能与功用、壁画的材质类型等九章内容。壁画不但是以墙面为主要载体的视觉作品,而且是超越自然物象的艺术形式和绘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视觉艺术形式,壁画由于具有巨大的尺幅体量,从构思到完成装置于壁面,相应的需要较长的周期,有时也离不开群策群力的协调和支撑。
本书编写者萧晖荣提倡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文人雕塑”开了雕塑界先河。他在参考中外多种雕塑艺术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审美志趣,按年代先后对中外雕塑历史和重点的名家名作进行梳理罗列,以资初学者或有兴趣者入门了解之用。本书分为中外雕塑概述、雕塑的创作技法、有名雕塑作品欣赏与雕塑作品的价值、鉴赏和保存四个章节,将引领读者步入雕塑欣赏之门。
《景观雕塑》是“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实践教学系列教程”中的一种。全书共有四章:景观雕塑概述、景观雕塑创作实践、景观雕塑案例分析及课程架构。 景观雕塑属于雕塑艺术的一种,主要使用于园林景观或城市景观等户外景观场所。本书从手中的模型塑造入手,将把握形体、空间造型等雕塑要素的能力扩展到景观设计中,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于“环境意识化”,以创造、顺应、整合视野中各种造型要素来展开造型设计。并以开放的观念、亲和的设计,将驾驭雕塑工程技术方面的经验转换为景观艺术特殊的方式。本书把雕塑关于形体、空间的实验成果与新材料、新观念结合起来,将造型由规划中的视点拓展成整个景观视野。使雕塑成为可以游历的造型场景本身,一个景观的总体。本书重点在景观雕塑的创作实践和名家及学生作品案例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
以往研究中原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主要有儒家社会理论、人文学科和人类学研究,它们虽然各有自己的学术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将分析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等提出一系列中原人与中国社会的命题,进而得出关于农耕时代中原人行动的逻辑,并结合现实中的客观情况提出滑县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与开发之见。 本书稿主要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介绍和讨论中国人的年俗符号特征和主题内容、表意方式,重点是从本土中原研究的视角讲述滑县人在其所处的农耕时代与文化脉络中所形成的关系特征、运作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内容涉及儒家思想、家族结构、精神图腾及其伦理特征和行为追求等,并力图通过源文化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