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日本人的娱乐、情感、生活、工作、阅读等方面都有细致入微的探讨解析,是作者长期阅读、观察、思考的记录;另一方面,这些文章虽不乏以中国人的关注角度为切入点,但仍然较多地采用日本人的自我认知的视野,来立体呈现一幅日本的生存状态的画面,所以全书行文既不失去日本的内部脉络,避免落入中国人对日本的惯性认知的窠臼,又可反映出中国人对日本的独到关切和见解。
生于1901年的华特 迪士尼,在美国开拓时代的尾声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密苏里的乡村小镇上,他亲身体验了人与自然的艰难对抗,也见证了人类的进取与探索。 创造没有自然威胁的乐园 成为这位天才创造者的毕生梦想。 1955年,*座迪士尼乐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诞生。这里有来自欧洲的童话王国,有马克 吐温笔下属于美国少年的田园,还有飞向无限宇宙的探索旅程。蒸汽船与蒸汽机车带着人们回到文明在广阔荒野上急速拓展的黄金时代,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使这里成为美国人的精神故乡。 今日,这座 魔法王国 已像当年的开拓者一样,走出美国,去探索欧亚 新大陆 。它将一个非日常的 美国派 世界推向全球,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新奇文化体验。 东大教授能登路雅子将从文化人类学视角,为读者讲述这一历程
本书基于实证,探索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与实践推进举措,涵盖的案例遍及北美、欧、亚三洲,从而将研究视野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到跨地域的全球层面之上。每个案例都由熟知其始末的本土学者或规划师撰写,以确保探索的深度和准确性。案例整合在统一的结构框架之中,用以对比和呈现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文化创意发展途径及其经验启示。著作旨在分享和传播文化、创意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关联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策略,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的文化思考和创新实践。? 对于城市规划师、政策决策者和城市开发管理者以及创意人士而言,它是一本糅合各方前沿视角的深度读本;对于有意一睹欧美亚创意都市风尚的旅行者来说,它又是一本有趣的解码书。
如果认识到版权理论既行不通又不合理,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人们立即会想到,版权保护了对卖座大片、畅销书和文化明星的投资,却扭曲了文化市场,将大量文化产品挤出人们的视野。同时,控制着版权的大型文化企业掌握着文化产品的生产、发行、推广和销售,从而垄断了文化市场。从民主和公平竞争的角度看,这种市场控制决不能容忍。因此,我们需要推测一下抛弃版权并毫不犹豫地将大型文化企业拆大化小会有怎样的效果。这样做,将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大量的艺术家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此举将复兴公共领域。
与其它文化产品和服务相比,演艺产品和服务具有受科技现代化的冲击*小,资本现代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空间狭窄等突出的经济特征。同时,它艺术地承载着特定国家和地区的核心文化价值,在愉悦的欣赏与体验中,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感知与认同,并接受情感教育、舒缓压力,因此演艺文化贸易是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智慧路径。《中国演艺市场发展报告》正是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为中国演艺对外贸易带来了新机遇之际,编写团队以中英双语向海内外呈现 十二五 这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内中国演艺市场的发展变迁,并对2016年中国演艺产业和演艺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深入剖析。以期此书能够成为了解中国演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的一扇窗口,在继续服务中国演艺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让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人民发现中国演
本书围绕我国“文化创新”这一重大课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2013年以来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艺术科研管理、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文化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的紧迫要求,是目前我国文化领域权威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武术产业自起步以来的发展过程,尤其关注2019~2020年中国武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记录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武术产业的面貌,展望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中国武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尝试探索和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武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要部署。北京市正围绕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定位,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迈上建设国际的和谐宜居之都新征程。随着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崛起,北京市产业格局势必会出现大的调整,而在这一轮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文化基础和传播、可以对外交流的特质也成为实现产业功能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底,北京文创企业达54700家,其中非公企业48983家,占90%;规模以上企业约8000家,非公企业达6058家,占76%。2012年,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全市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2%,居全国首位。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增加值2407.6亿元
本书分为总报告、综合篇、融合篇、丝路篇、案例篇、借鉴篇、专题篇、区域篇八个部分,在全面反映广州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动态、文化产业融合、丝绸之路下文化产业发展、优秀个案解剖、先进城市和先进做法借鉴、区域发展状况等不同角度,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由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获得了财政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开始了国内首个文化产业的研究类专项资金——“文化产业重大课题研究计划”,与此相关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也集中反映了该计划的研究成果。其中“总报告”从单篇报告扩展为一个栏目,希望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评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年度宏观形势,此外新设立了“重大专题”栏目,力图从“文化投资”、“文化消费”、“文化贸易”以及“文化科技前沿”等几个方面对发展形势作出专门分析。
作为区域文化、经济、社会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产物,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为解决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理论滞后问题,本书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管理学和产业经济学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我国中部农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并针对我国中部农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使其进一步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战略对策。
文化蓝皮书指出,十八大的召开将开启我国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周期,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进入拐点,必须积极应对。我国文化市场已经从总体“短缺”转向“短缺”与“过剩”并存,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从“分业发展”走向融合发展,从区域性竞争发展走向统一市场条件下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也随着本轮改革结束而逐渐衰减。蓝皮书建议,针对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政策,以深化改革启动新的“制度红利期”。蓝皮书还建议,适应融合发展的新需要而合并原有分业管理的部门,尽快组建综合文化管理机构。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和实体唱片、音乐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数字音乐、音乐图书、乐器、音乐教育与培训、音响、广播电视音乐、卡拉OK、音乐评奖和排行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以及音乐对外交流等13个分报告组成。报告既从微观层面,对音乐产业的创作、表演、生产、出版、发行、营销等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和定量剖析;也从宏观层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态势及其政策建议。它是我国首份在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高等科研院校专业项目组完成的音乐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既填补我国音乐产业无年度报告的空白,也为音乐产业相关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权威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为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