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了几十位古今中外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其中包括孔子、鲁迅、蒙田、培根、马克思等,对他们各自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经验逐一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道路上,任何一位伟人的成功都与书籍密不可分,很多人把书比为良师、益友、阶梯、钥匙、粮食、知已,作过由衷而热烈的礼赞。作者认为,几乎每一位文化名人都创造了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独特的读书经验。把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读书经验,加以梳理,总结出一些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方法,介绍给今天仍在学习的人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为了了解本民族的音乐遗产,中国音乐界把目光转向了丝绸之路。由此,中国现当音乐的*音乐来源逐渐浮出了水面一它恰好 出现在游牧 小 文化和中国、伊朗及印度的 大 文化的结合处上。 本书有关音乐史和文化史的主题内容不仅使得中国的音乐史再度焕发光彩,而且还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中亚那些因苏联解体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国家的音乐。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这些国家所在的区域是中国、伊朗和印度等 大 文化的中转站,甚至某些区域,如河中地区还影响了音乐史的发展。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文化空间展现出一个既相对统一又异常多元的形象。它的复杂性得益于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的高度融合。此外,人们总是喜欢谈论不同族群和文化间有效沟通的策略,本书将会用人们喜爱的历史细节对此加以详细描述。
我们和你们 丛书按照一国一品的概念,以小故事揭示大历史,讲述中国和周边国家传统和现在的友谊与合作。该丛书旨在密切中国和有关国家的人文联系,推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的进程,尤其是配合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中俄两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是*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智慧和努力下,中俄从建立 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到 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再到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运行,不断迈上新台阶。俄罗斯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积极支持者、重要参与者和关键合作伙伴。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
当前,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正在开创多元文化交融的新局面,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文化交融现象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交流的舞台上频频出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如何使中华文明在与世界各国文明交融合作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是我们不断探索的动力所在。本书主要围绕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华文化 走出去 迈向新台阶 ,分别从 *出访海外,刮起中国风 * 文艺范 拉美行助推中国文化外交 中美、中英关系发展促进文化和汉语国际传播 两会好声音,聚焦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 下文化产业格局的构建等热点话题着手,结合相关主题报道进行分析与论述,旨在为推动文化交流,加强国家与国家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合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大时代大担当 中央民族大学讲座》为 王财贵65文集 中的一种。王财贵先生于1994年在台湾发起 儿童读经运动 ,是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学者之一。他不仅关注儿童的经典阅读,也关注成人对于经典的学习吸收。本书为王财贵先生2011年及2015年的几次演讲结集,内容涉及读经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方法、儒家经典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社会总在花样翻新,编辑孜孜以求的东西却永不会过时。《总编辑叙谈》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前总裁陈昕先生的一本小书,书稿内容来自陈昕先生在2021年和2016年的两场讲座,讲座是针对青年编辑和出版从业人员,作者从自己四十年的从业经历、经验出发,精炼地总结了在时代风云变换之中,编辑作为内容行业工作者,如何定位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等。作为一位用40年的时间从一线岗位做到全国家出版集团***的杰出编辑,作为操作过许多重大、复杂出版项目的资深出版人,作者对编辑这份职业理解至深,言简意赅地将毕生出版工作心法凝练于这本小书之中。
本书上篇侧重回顾四十年传播学中国化的历程,分析传播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学术争论和未来发展。下篇一方面对传播学各主要研究领域,如说服传播,政治传播等研究成就进行专题评述;另一方面则按年代主要探讨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厦门大学为基地开展华夏传播研究开始到当下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力图呈现华夏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本土化重要领域的成果。
本书以科学2.0时代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从学术交流行为概念、学术交流行为过程与模式、用户的学术信息需求、学术交流平台及特征、科研用户对学术交流平台的使用现状调查、未来学术交流行为的演进与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注重将学术交流的主体与客体特征相结合,同时将技术变革和推动影响纳入考虑,以期全面展现由技术驱动的科研用户学术交流行为的协同演进过程。本书可作为图书情报学专业研究人员的理论工具书。
黎东良编著的《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从中德跨文化交际与汉德语的语言出发,探讨了中德文化在16个领域也就是在颜色文化、禁忌文化、动物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餐桌文化、数学文化、詈骂文化、农谚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姓名文化、地名文化、人体部位文化以及重男轻女文化领域之异同。它全面反映了中德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视角多维,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价值,文笔流畅,为开展跨文化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新途径。《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可供汉德语对比语言学研究学者、中德跨文化研究者阅读,也可供德语专业和汉学专业学生和教师参考。
本书稿是“中西文化文学国际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作者包括了如作家、学者、批评家、媒体从业者等多领域的代表,论文主要内容有:中西文化和文学;华文文学,或华人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文化的关系,如何交流与发展等等,聚合八方人士。
本书开宗明义提出创办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运动会,旨在通过一个有效的现实体育赛事交流平台,实现相对抽象的 软实力 即民心相通。文章通过计量方法对现有 一带一路 研究进行综述,基于 一带一路 七个区域的政策文本分析其体育文化特征,赛事发展状况、困境和机遇,以及影响交流的核心要素;结合国际体育联盟组织特别是基于英联邦运动会的赛事交流经验及启示,提出构建 一带一路 体育赛事交流机制和发展策略。本研究成果是2019年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 一带一路 国家体育赛事交流机制研究:基于区域性体育联盟组织启示》(项目编号:IDHT20190511)的系列成果之一。
本书是刘宁教授对俄苏学界和创作界十几位大师级人物的访谈录。刘宁教授于1984 1985年、1988年和1990年三度访苏,完成了对利哈乔夫、赫拉普琴科、鲍列夫等文艺学家文化学家的访问,对卡达耶夫、列昂诺夫、特罗耶波利斯基、瓦西里耶夫、邦达列夫等著名人物的访问。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俄罗斯,本书都是不可再生的学术档案,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俄苏文学界的活态历史,留下了俄苏文学界、文艺学界、文化界大师级人物的音容笑貌和生动思想,显示了中国学者艰辛、勤恳、虚心的跨文化研究轨迹。
西方汉学界的唐诗研究成果很早就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关注,近几年,随着一股令人瞩目的 宇文所安热潮 ,对美国汉学界唐诗研究成果的得失、优劣、洞见与误读也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作者莫丽芸选择白居易这个文学命题在英美汉学界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研究与探索,对英美汉学界的白居易诗译介和研究成果所做的详尽介绍,为唐诗研究中此类中心命题在西方汉学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探讨做一个尝试,从而为我们自己的唐诗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和反思。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一提起巴基斯坦,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 老巴 、 铁杆儿 这样亲切的称呼。的确,中巴友谊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两国之间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是不折不扣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友好深植于两国民众心中,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属于两国*广大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陆树林主编的这本《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的23位作者都是曾长期从事中巴友好交往的资深外交官和各界知名人士,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生动回顾了自己和巴基斯坦各界民众的真挚友谊,讲述了中巴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这些故事或娓娓道来,或以小见大,或激情洋溢,或严谨庄重,朴素中透露出真情,平凡中蕴含着深刻,唱响了中巴友好深入人心、历久弥坚的主旋律。这些故事如同盏盏明灯、涓涓
《中西文化纵横论(修订版)》从总论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的成因与起源,重点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 先秦诸子文化、两汉经学文化、魏晋玄学文化、_隋唐、佛学文化、宋明理学文化、明清实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发展阶段一西方古典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近代启蒙文化、现代人文主义文化、现代科学主义文化,考察了西学东渐与东学西传,进而概括了中西文化的特质并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比较。《中西文化纵横论(修订版)》适合文、史、哲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广大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