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生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六个阶段,讲述了他童年在天津的成长、交游;青年在上海、东京求学、生活;壮年回到祖国后做老师、做编辑;*后在虎跑寺出家的人生轨迹。作者由浅入深,通过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各个细节,全景式的展现了他的思想变化和艺术追求。
《18岁以前要上的十二堂人生课(成长版)》内容简介:人生如同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掌握帆船航向与命运的舵手便是自己。活出自我,就要懂得坚持,学会执著,在心中保留一块净土,播种自己的希望。18岁以前打好人生基础,18岁以后走向辉煌的人生。
少年之笔穿越三百年的风雪,试图勾勒出仓央嘉措的模样。他是白日端坐布达拉宫的活佛,是夜晚化身拉萨街头的诗人,是无数次挣扎在信仰枷锁与红尘眷恋间的凡人。写的是历史故事,用的是少年的爱意。云端雪域,他曾与雪山对望,与黑夜对峙,与经筒里溢出的梵唱一同跌落进人间烟火。当宿命的铜铃日夜作响,他只想有人问他一句,爱或不爱,以找到人生的支点。也许,只有活佛如凡人、是凡人,才能度凡人。
本书是“藏传 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宁玛派是藏传 各教派中历史 悠久的一个教派,它形成于后弘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其久远的历史中,产生了诸多对藏传 有着重要意义的高僧大德,如密宗始祖莲花生大师,有“三索”之称的大索尔·释迦琼乃(1002—1062年)、小索尔·喜饶札巴、索·释迦僧格(1014—1074年),以及近代史学家格敦群培。本书即是选取这些众多宁玛派大师中的杰出人物为之做一略传结集,使读者在了解各位高僧大德的传法、修身历程的同时,了解宁玛派传播千年的辉煌历史。
本书是“藏传 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格鲁派产生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年)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 出现的教派,也是 的一个教派。在其600多年的历史中,诸多高僧大德对中国近古以来的社会政治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如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历辈达赖喇嘛、历辈班禅额尔德尼、敏珠尔、章嘉、土观、嘉木样等,他们既有传教布道、著书立说的高僧,也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德。本书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本书是“藏传 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噶举派形成于藏传 “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大师的继承, 至达波拉杰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宗派。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 后来香巴噶举衰微而消失了,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 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在这些支派中,香巴噶举的桑定寺的寺主是女性,这是西藏 的女活佛;帕竹噶举的首脑于公元14世纪曾以武力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取代了萨迎派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265年之久;藏传 的活佛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 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 的其他教派所采用,沿袭至今,成为藏传 有别于汉传 和
本书是“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名僧传”之一。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大师的继承, 至达波拉杰大师时,才正式建立并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宗派。噶举派的教法有两大系统:一是直接从玛尔巴并经米拉日巴传承下来的达波噶举;二是由琼波南觉开创的香巴噶举。 后来香巴噶举衰微而消失了,而达波噶举则兴旺发达, 又分支发展为四大支八小支等众多支系派别,在这些支派中,香巴噶举的桑定寺的寺主是女性,这是西藏 的女活佛;帕竹噶举的首脑于公元14世纪曾以武力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取代了萨迎派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265年之久;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 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所采用,沿袭至今,成为藏传
释迦牟尼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神仙,他是一位悟得了人生真理的哲学家,他是播扬人生真谛的教育家,他是从颠倒迷惘中唤醒众生的先觉者。 什么是佛?佛是人生的觉者,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 本书以文学语言记录了释迦牟尼的一生,并在叙述中溶佛传、佛法、秘禅、秘法为一体,如同一盏不灭的慧灯,照亮每一位读者人生迷惘的航程,使其达到人生向往的安详、自在、潇洒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