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被*主席称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 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
谭延闿(1880 1930) 字祖庵,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晚清进士、翰林,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后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追随孙中山先生开展北伐大业,是孙中山先生主要助手和继承者之一,任大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建国军北伐总司令等,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首任行政院院长。 谭延闿也是近百余年来书法成就较高者。 本书以 长编 形式编撰年谱,涉及时间和史实更细,史料征引空间也更大,具有资料性和学术性互补互佐的鲜明特色。 全书以细致的时序线索征引相关资料,铺叙生平史事。 全书以《谭延闿日记》为核心史料,并以同时代人相关文献及报刊、档案史料为补充,通过详尽记述、谨严考辨,较为准确、客观、系统、全面地反映了谭延闿一生的生活道路、政治倾向、思想演变历程。
《马相伯画传》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的一生。马相伯先生不仅见证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动荡,而且致力于救亡图存。他一生立学,欲振兴中华,在世间留下了追求至善的言行楷模。
张载是宋代杰出的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既是张载孜孜以求的人生鹄的,也是其生命历程的概括和归宿。 本书拂去历史的尘埃,以生动的笔法还原、诠释这位文化巨人的人生本真和生命轨迹,字里行间蓬勃着一代先贤光照千秋的家国情怀和仰之弥高的道德追求。
古明清教授是一位令人感动的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既要有激情又要讲诚信,而古教授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大学做学生工作是既辛苦又繁杂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没有爱心,对学生工作有没有激情,而古教授是真正把他的激情体现在工作中,把他的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鼓励和帮助中。记得我任经济系党总支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后,不仅沿袭了古教授关于学生工作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和鼓舞人”的思路,而且每次在经济学院(系)参加各种省内、校内的重大活动时(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都请已任党总支书记的古教授来参加“战前动员”,他那充满激情和富有激励的讲话,往往令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感动,同时他还经常亲临现场指导和鼓励,从而激发了大家获取好成绩的动力和信心,使经济学院(系)在那个时期的学生工作丰
林文庆、萨本栋、林语堂、鲁迅、顾颉刚、张星烺、孙伏园、陈衍、沈兼士、陈万里、王亚南、施蛰存等三十多位先生是厦门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本书以这些名人在厦大期间的活动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不仅关注这些名家辉煌的学术成就和教学业绩,而且关注他们少为人知的一面,如家世、履历、过往等;所述在厦大的经历也注重趣闻轶事,如音容衣着、讲课神采、师生交往、生活情趣,乃至家庭婚恋、子女教育等,多从细节入手挖掘了不少被尘封的历史资料,展现了大师们非凡的文人魄力、气节和风骨,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填补了国内相关的文史研究,再现了厦门大学百年来艰难而恢弘的办学历程。
《山海铭足迹:严钦尚教授纪念文集》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貌学家,我国比较沉积学的开拓者。他一生著作等身,涉及冰川、沙漠、河流地貌、综合考察、海洋地质、比较沉积、水库工程、铁路工程、石油地质等众多领域。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多有建树,为我国地理学、地貌学、比较沉积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于中国东部成油规律研究被列入中国20世纪重大科学成果。他治学严谨,注重实践,为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为沙漠的治理,铁路滑坡整治、自然资源考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为了培养新一代地理、地貌、沉积和工程方面人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直到后一息。他的一生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一生。他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中率先垂范,一丝不苟,严格严密的治学态度和风格影
葛剑雄修订了此前曾经面世的《谭其骧前传》《谭其骧后传》中若干错讹,根据近年出版的《顾颉刚日记》《夏鼐日记》等新资料增补,收集参考谭其骧日记、书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资料,由谭其骧弟弟亲自审阅部分初稿。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求是师求真”,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努力。本书经十五年补充完善修订,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