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沧桑》是张静吾先生的自传,记载了张静吾先生跌宕起伏一生和对河南医学教育事业的鞠躬尽瘁。书中包括其好学刻苦的青年游学经历,再到学成之后毅然回国投身于医学教育,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报效祖国等内容。在张静吾先生的奔走下,其任职的河南大学于1928年创建了医学院,后于1956年被任命为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副院长。在后来时局动荡的年代,尽管被剥夺了从事医院教育和管理的权力,但是张静吾先生没有放弃医学事业,继续将自己的知识和热忱投入了神经病学的研究和临床治疗。80岁高龄时仍积极为医学院的改革、发展提出规划与设想。
本书是陈祖武先生《旷世大儒:顾炎武》《衰世风雷:龚自珍与魏源》两部著作的合编本。本次收入“陈祖武学术文集”再版,基本保持原貌,仅对一些笔误做了修订。 《旷世大儒:顾炎武》:在中国学术 ,明末清初是一个风起云涌、才人辈出的时代。顾炎武就是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卓然大儒。他一生读万卷书,行奇学博,志在天下,被誉为一代学术的开派宗师。顾炎武是一个成就斐然的学者,承宋明理学衰微之后,深得晚明实学之精神。一生为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广泛涉足经学、史学、方志舆地、音韵文字、金石考古以及诗学等学。顾炎武一生,讲究道德、学问、文章的统一,成为数千年儒林的楷模。缅怀这位旷世大儒,除了从顾炎武的学行和思想中寻求可贵的历史借鉴, 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新文
先生自言:余之一生, 老而无成。常念自幼在家, 经父母之培养;出门在外, 得师友之扶翼;迄今已八十八年。余之为余, 则胥父母、师友之赐。孟子曰: 知人论世 , 余之为人不足知, 然此八十八年来, 正值吾国家民族多难多乱之世。家庭变, 学校变, 社会一切无不相与变。学术思想, 人物风气, 无不变。 读者庶亦由此一角度, 有以窥此八十八年来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 而岂余之一身一家琐屑之所萃而已乎! 善论世者, 其终将有获于斯书。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读者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根据其独创的“气球理论”,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相对应,从中会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规律左右。人类看得见的所有作为,其实都逃不开看不见的手的掌控,顺应规律会事半功倍,逆规律而行则会事倍功半。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变化相配合。魏、蜀、吴俱已灭亡,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却从未中断。读国学,不只是看个热闹,还要从中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 的文化特色。\"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本索引共分十一章。限于篇幅,分上、下两卷出版。上卷为一至四章的新中国成立后发表的有关研究吴晗的文章及史料索引”的前一部分,截止处为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上海陕西南路的长乐邨93号,是丰子恺晚年的故居。在人生的 阶段,丰子恺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挫折与磨难。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写文、作画,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本书为丰子恺长子丰华瞻的长女丰南颖、次女丰意青合著而成,回忆了祖父丰子恺在生命 十几年间的点点滴滴,有喜悦,有愤怒,有无奈,有和解,文笔平实,感人至深。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