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访谈录》由1985年7月27日至1988年1月19日白吉庵对梁漱溟的24次访谈整理而成。梁漱溟是“箭垛式”的思想家与行动者,这份珍贵的记录,对于了解梁漱溟的经历、思想以及20世纪的中国历史,都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在《与魔的搏斗》中,茨威格把三位人际际遇相似,内心世界相近的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集在一起,而尤为重要的,他们都受一种自己所控制不了的力量所支配,即茨威格称为“魔”的力量,因此他把这本书的命名为“与魔的搏斗”。魔的原文(D?mon)缘于希腊语、拉丁语,指的是一种通过经验无法理解的、控制人的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除了破坏力,还拥有一种创造力。在茨威格眼中,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 有魔性的典型形象。他们创造出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却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被推向毁灭。这部传记是茨威格《精神世界的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个三部曲在茨威格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他赢得世界声誉。
......
《师者王》收录了王老师著述和代表性学术论文摘要,他逝世后同事、弟子的悼念文章,学校党委作出的向王老师学习的决定,优选事迹报告会文稿以及会后的纪念文章,全面展示了王老师在学术上求真理、在教学上传真知、在做人上讲真诚的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徐有威撰稿的《邓伟志口述历史(精)》一书中,当代 社会学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历任三届民进中央副 的邓伟志教授对其近六十年冶学立论、作师育人、社会活动和参政议政的历史回顾。口述者不仅以当事人身份,为“ ”后社会学的重建、中国大百科全书与年鉴事业的创始、“人体特异功能”的鉴定、“邓氏三论”的毁誉、倡建妇女学的争议、“邓伟志信箱”的风波等一系列现代学术文化 之重要事件,提供了 性的 手资料,而且能使读者借助他在烽火岁月、十年动乱、思想解放、改革年代和新时期等历史波澜中的阅世交游与回顾思考,对一波波时代大潮的激荡涡漩与世事人心的纷纭复杂,获得形象具体的观照。
关愚谦生于乱世,命途跌宕起伏。他的经历不仅呈现出个人沉浮的命运轨迹,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曾辗转定居德国,学德文,教中文,写专栏,搭建中德文化桥梁,缔结异国姻缘。晚年的关愚谦大彻大悟,自觉对自己前半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因此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缘》就是他这种感悟的结晶。《缘》展现了一位耄耋老人比小说还精彩的传奇人生,表露了一个海外游子眷顾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章炳麟,号太炎,既是革命元勋,同时又是国学大师。本书是章太炎评传,也是许寿裳的传记代表作。本书记述了章炳麟与孙中山先生同谋革命、缔造民国的功勋,以及其对古今东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语言文字上的著述与贡献等。
作者陈计中以十分扎实的学术功力,力图根据传主马致远的词曲、小令、散曲、戏曲作品及其他方面的历史、文学知识,来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历史环境和人物,乃至传主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作者旁征博引,将自己诸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于诗词、词曲等鉴赏方面的感受融入其中,使《西风瘦马(马致远传)》这部作品显得丰富、生动,可读性也较强。
梁启超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为了扭转国势、实现宪政,从戊戌变法,到庚子勤王,从护国运动,到五四运动,可谓提颅冒死、殚精竭虑。美国著名记者爱德加斯诺说他是 中国精神之父 ,一点也不夸张。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这个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