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 日本文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极具代表性之作,描写一个富家盲女与仆人间哀婉凄清却又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师与徒,主与仆。这爱,是殉道?还是信仰?一段唯美浪漫的传奇,且听谷崎润一郎娓娓道来。 《心》 日本近代文坛巨匠、一代文豪夏目漱石的 后期三部曲 之一,一场关于关于人性的戏剧演绎。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揭示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却又无助的精神世界。 《哥儿》 日本国民大作家 夏目漱石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通篇如坂上走
《西厢记(汉日对照)》是 大中华文库 重点项目之一,本书采用中日对照,精准翻译阐释了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西厢记》是我国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其书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闪光。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它极大地影响着作为"人学"的"文学 。《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道家哲学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首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西厢记(汉日对照)》极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曲意境,本书的出版,进一步将绚烂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向世界进行推广。
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 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译出版
本书为“当代外语研究论丛”系列之一,以民间异类婚姻故事为对象,通过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两个途径,对中日两国同类型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狐女故事、蛇郎故事、神蛙丈夫等民间故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了探讨,对于中日同类型的故事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同样的起源、它们之间是否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关系、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日语专业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等。备注:上海市立项项目,中日民间故事绘本比较研究10-17-305-805。
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植物隐喻。自《诗经》至唐诗宋词、再到当代诗歌及文学作品,自书面表达至日常会话,借助大量的植物来“喻人”、“喻物”、“喻事”是汉语语言表达方式的特色之一。本书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汉语中存在的植物相关表达为主体,探究语言背后诸如隐喻、转喻、典型意象、抽象化、焦点化等认知活动,探讨植物词汇的生成和认知路径;随后以“人是植物“的概念隐喻为背景,对比考察中、日两国语言中的植物隐喻,通过分析其共性及差异,从而明确汉语中植物隐喻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汉语植物隐喻形成的认知机制、认知心理与文化背景,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助力中华 传统文化“走出去”。
本书基于《日本侵华 研究》一刊。该刊是面向 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以 史和日本侵华暴行史研究为定位。主管单位为中共南京市 ,主办单位为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计划做成“ 研究”系列。每年精选有关 研究的期刊文章(以《日本侵华 研究》为主),结集出版一册。 辑收录了近二十年来关于 史研究的重量级作者的代表性论文10篇,发表于不同 刊物。具体篇目如下:1.高兴祖: 期间日军在金陵大学的暴行,原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2.章开沅:让事实说话——贝德士眼中的 ,原载《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4期3.张宪文: :史实与研究,(原载《 全史》导论)4.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 的共识,原载《民国档案》2005年第2期5.朱成山: 期间有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吗?原载《
《日语近义表现区分使用》内容简介:日语汉语结,共有10章。有1185页。《日语近义表现区分使用》分别讲述了汉语怎样用日语来表达。让我们轻松学日语。
本书基于《日本侵华 研究》一刊。该刊是面向 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以 史和日本侵华暴行史研究为定位。主管单位为中共南京市 ,主办单位为侵华日军 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书计划做成“ 研究”系列。每年精选有关 研究的期刊文章(以《日本侵华 研究》为主),结集出版一册。 辑收录了近二十年来关于 史研究的重量级作者的代表性论文10篇,发表于不同 刊物。具体篇目如下:1.高兴祖: 期间日军在金陵大学的暴行,原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2.章开沅:让事实说话——贝德士眼中的 ,原载《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第4期3.张宪文: :史实与研究,(原载《 全史》导论)4.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 的共识,原载《民国档案》2005年第2期5.朱成山: 期间有朝鲜人组成的日本军吗?原载《
在改革重要的“窗口期”,多方面对“改革红利”释放寄予厚望。与过去相比,未来几年改革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改革是中国的优选红利,关键在于牢牢抓住“机遇、潜力、红利”这六个字。
本书从国际环境看,随着欧美金融危机向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投资主导、出口主导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从国内发展阶段变化看,随着我国由生存型阶段迈向发展型新阶段。
本书共计112篇短文,内容丰富。从生活、运动、经济法律、文化传统、自然、语言文字等七个大的方面介绍了一些关于日本社会文化的知识。每篇短文讲述的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的事情。本书特色是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适合日语专业本、专科二、三年级学生作为翻译或阅读课的辅助教材使用,也适合有一定日语基础的人自学使用。出版前,曾选其中的部分内容在本科三年级日译汉课程中作为辅助教材使用,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反映良好。本书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既可达到提高阅读及翻译能力的目的,又可增加对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要学好语言单凭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对对象国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方面的知识若欠缺,对今后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都会带来很多的麻烦或障碍
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 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
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 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
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 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
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 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
较之印欧语言,日语的时休形式不十分发达,因此日语中的时间副词不仅是副词的一个次类, 是“时间范畴的重要词汇手段”。该书充分重视时间副词协助谓词表示丰富时间意义的功能和作用,根据成员的语法意义,同时兼顾“类别的概括性”和“体系的简约性”的原则,对时间副词进行了分类。该书进而对时间副词做定语的功能、表示空间分布的功能、兼表情态的功能、时间副词与谓词时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作用、时间副词的共现语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该书不仅为副词研究和时体研究,还为与此相关的动词、名词、情态、语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书中的大量实例以及对近义副词的辨析对教学实践亦有所裨益。
田雁所著的这部《日文图书汉译出版史》,是从图书翻译与传播的角度,将近代以来日文图书的汉译出版这一历史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再现在读者目前。这是目前 以特定国别为对象的图书出版研究专著,为图书的跨文化交流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国别性(日文语种)的研究样板。 具体而言,这是一部具有典型学术特性的书稿,作者利用了他在前期工作《汉译日文图书总书目:1719—2011》中的资料积累,创建了汉译日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并运用SPSS软件系统,通过建模、描述、分析等技术手段,并且运用大量的图表,勾画出了近代以来汉译日本图书的总体构造,归纳出了汉译日文图书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构建出了日文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整体形象。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也是一部具有浑厚史料积累的书稿。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翻译出版
樊建川编著的《兵火(1931-1945日本战地记者眼中的抗日战争)(日文版)》以图说史,书中使用的多张图片都是从侵华日军内部发行的画报上节选的,现场感实足,都印有“不许公开”字样。这些日本战地记者拍摄的图片、资料,再现了中华大地遭受涂炭的残酷过程,一方面,揭露了日本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的暴行,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日本对中国各领域先进技术的计划性掠夺。这些侵华“图证”,是对日本右翼分子颠倒历史、混淆视听最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