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微信公众号 外宣微记 优质文章40篇,围绕戏说翻译、细读外媒、戏说中外三大主线,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探讨国际传播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特色时政话语的英译、网络热词的英译、外媒英译中国特色话语等。行文 以小见大 ,从翻译中用词的考量,延伸到对国际传播实践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对于国际传播工作者、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和CATTI考生,本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翻译思维和实践方案。对于一般读者,书中锱铢必较、惊心动魄的翻译案例不仅读之有味,还会打开认识之门,看到每一个词汇背后的深厚内涵。
文秋芳、韩少杰编著的《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分为三部分。部分概述,分5章:章教学研究内容,第二章教学研究过程,第三章教学研究类型,第四章教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第五章教学研究评价标准。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分5章:第六章个案研究,第七章行动研究,第八章问卷调查,第九章实验研究,第十章混合研究。第三部分成果交流,分2章:第十一章口头交流,第十二章书面交流。本书可作为研究方法的读本,也可作为英语教学的参考书,主要面向一线英语教师与在读研究生。
本书汇集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部分优秀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经历、经验、体会和感悟,以期让其他外语学习者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为外语教师和外语教育研究者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优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功的要素,进而对课堂教学和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书中的文章按照主修语种分为了 英语篇 与 多语篇 ,其中 多语篇 按照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俄语的顺序排列。每篇文章后面都提供了简要的 点评 ,在作者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再提炼出他们突出的经验和感悟。
本书是我社"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之一,解析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弗朗西斯 福山写于冷战结束后的著作《历史的终结与后的人》。福山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代表了人类意识形态演进的终点,是所有社会的终归宿,因此就是"历史的终结",生活在这一社会中的人失去了宏伟志愿,只剩下积累财富的空虚生活,是为"后的人"。该著吸取了柏拉图和黑格尔的思想,其观点对冷战刚结束时的局势有一定解释意义,但是该著出版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对其观点构成了有力的反驳。
《狱中札记》(1948)是一本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该书论述了应当从经济关系与文化信仰两方面出发来了解社会。葛兰西解析了唯独俄国在1917年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而其他欧洲国家却并未走上这条道路的根源。 他认为社会中的掌权者之所以能持衡拥璇,正因为其执文化价值观与经济关系于股掌之中。这些执政者武力与操纵并施,说服多数人相信现存的社会结构合乎情理,且让人们相信这种社会制度符合民众的利益。要想社会真正实现变革,工人阶级必当反抗不公正的经济制度,同时需抵制支撑这种经济制度的观念及政治机构。
贝蒂 弗里丹在1963年出版的著作《女性的奥秘》中质疑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营造的幸福家庭主妇和圆满家庭生活的虚伪幻象。二战后,美国社会宣扬一种观念,即女性自愿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她的毕生成就都会通过其丈夫和孩子得到体现。但是弗里丹称,现实中,僵化的性别角色成见使女性抑郁消沉,还造成了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紧张局面。弗里丹主张为女性创造平等的学习、工作和成长机会,所有人都会因此受益,人际关系会更加融洽。她的思想再掀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运动浪潮,推动了法律和社会的双重变革。
图书名称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词汇-语法 书号 :9787544641050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01 作者 :郑定欧 开本 :D32 页面 :92 装帧 :平装 语种 :汉文 字数 :78
本书为束定芳教授主编的 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学习丛书 之一。作者借鉴了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image scheme)、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和国和学动态(force dynamics)的基本观点,从场景搭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语冠词和介词的语义和使用规律,对其形式、用法、功能和意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讲解,并对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在冠词和介词方面的较新的研究发现做了介绍。
传统艺术批评理论将艺术作品视为永恒不变的神秘之物。《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旨在驳斥这一观点。在本雅明看来,倘若人们无法自主观赏或触摸某件艺术作品,那么它便成为被动的沉思对象和潜在的压迫工具。他认为,技术已彻底改变艺术的感知方式。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拥有开放的阐释空间,亦能够广泛传播普及,因而具备动员大众的潜力、以实现革命目的。虽然乍看之下,本雅明论述的是技术可复制性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其实也是在探讨艺术变革引发的更为深远的政治后果。
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尔斯教授、英国前教育大臣克拉克、 PISA之父 施莱歇尔等倾情推荐! 本丛书批判性思维 PACIER模式 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全面培养读者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 解析伯顿 G.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 伯顿 G.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畅销书,首次出版于1973年。作者在书中推翻了投资 专家 可以预测股价变化并 战胜市场 的观点。马尔基尔认为,由于所有可能影响公司股票价值的信息几乎即刻为所有投资者所知,股票很快就达到一个能反映该信息的价格。他推荐购买大量不同股票以反映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即投资指数基金并坚持持有。他认为,这种做法能取得与整个股市同等的业绩。而长期来看,股市总会上涨。
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尔斯教授、英国前教育大臣克拉克、 PISA之父 施莱歇尔等倾情推荐! 本丛书批判性思维 PACIER模式 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全面培养读者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 解析理查德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是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却成功渗入到流行文化中,这是极为少见的。理查德 道金斯认为生物体只是 自私的基因 的生存机制,这种极具争议的观点影响了进化生物学近40年的讨论。《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此后不断再版,直到如今仍是一部集深入思考和敏锐观察于一体的著作。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巧妙地呈现了《自私的基因》中经常被人误解的观点。
图书名称 :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解析索伦 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 书号 :9787544666978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06 作者 :布里坦妮 法伊弗 诺布尔, 著 开本 :32
C.S.路易斯1943年出版的著作《人之废》副标题是 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这本书论述了教育在塑造个体思维、改善社会方面的巨大力量(若做得不好,反之将损害社会)它涵盖了当时从科学世界观到哲学是非论争的所有内容。 路易斯的作品面向大众读者,在书中,他抨击了当下儿童教育中 认为价值是主观的 这一流行的观点。他强调,人类社会要蓬勃发展,人们就应当明白,事实上道德具有客观性,并且存在普遍的道德律。
《第二性》1949年出版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西蒙娜 德 波伏娃对 身为女人意味着什么 提出了开创性观点,并列数了 第二性 所遭受的压迫。她认为,性别身份是在由男性支配的社会中塑造的,而她令人吃惊的论点成为女权主义运动的战斗口号: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几十年过去了,波伏娃的著作仍然是人们热烈争论的话题,它不仅招致愤恨,也受到赞赏。如果要探讨二战后的女权运动,就必须了解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博士生写作手册(英文版)/学术研究方法指导手册》针对如何写作博士论文提出了系统而细致的指导意见,突出以 写 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从确定研究主题、探索关键概念、搭建理论框架、完成全稿,再到形成自己的学术风格,逐一给出解释和建议。
克罗斯比1972年的里程碑式著作论证了环境因素对历史的塑造有时比人为因素更重要。早期的学者强调文化和技术因素,以此来定义世界的发展方式。但克罗斯比声称,非人为因素,如新旧世界之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交换,才具有更大的整体影响力。 作为早研究粮食作物、疾病传播与历史关系的重要性的历史学家之一,克罗斯比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系列更广泛的生物关系的产物,也应置于这些关系中加以理解。
本书包括70个语料库翻译学的相关问题,分为语料库与语料库方法、译学研究语料库的种类、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语料库翻译学的内涵与发展、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六个部分,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属性、特征、研究领域和意义,为开展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现代语义学的内容非常复杂,涉及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显著特点。《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语义学》通过86个问答的方式,选取了现代语义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各主要流派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予以介绍,文字简洁,明白易懂。对语义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语义学》全面了解该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书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梳理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概貌,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学。全书共分为学科概况、文化与交际、认同与心理、跨文化适应、跨文化能力、研究方法和挑战思这7个部分,一共80个问题,解答了与跨文化交际学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是一本较为全面的学术普及读物。此外,本书事例丰富,内容翔实,语言深入浅出,相信能够在帮助读者了解跨文化交际学的同时激发读者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也能够对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在《情境学习》一书中,莱夫和温格否定了对学习或认知的传统理解。他们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在个体的大脑中发生的,相反,学习是情境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在这个环境中,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与 实践共同体 中的专家和同侪一起协作。他们根据这一观点,以五个不同的实践共同体为例,构建了学徒制概念的理论基础。莱夫和温格并非挑战认知学习理论的人,但他们提出的这种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 的理论模式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尔斯教授、英国前教育大臣克拉克、 PISA之父 施莱歇尔等倾情推荐! 本丛书批判性思维 PACIER模式 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全面培养读者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 解析托马斯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资本主义是否自然倾向于公平分配财富?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皮凯蒂认为不然。他耗时15年收集全球资本及收入数据,在其畅销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利用这些数据来挑战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成熟,不平等情况会相应减少 的观点。他指出,资本主义会自然加剧不平等情况。对此,皮凯蒂有何解决办法?他认为应当在全球征收财富税,但也承认这一点很难实现。《21世纪资本论》反响强烈,评价褒贬不一,也再度激发了对如何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的热议。
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尔斯教授、英国前教育大臣克拉克、 PISA之父 施莱歇尔等倾情推荐! 本丛书批判性思维 PACIER模式 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全面培养读者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 解析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功利主义》 穆勒的伟大著作早发表于1861年,该书系统地阐述并捍卫了功利主义的原则。穆勒首先主张 道德良好的 行为就是能增加世上幸福的总和的行为,接着论述有关正义的一般原则都应基于这一观点。人们应当践行的就是能为所有人带来幸福和小不幸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正义与道德正确并不冲突。《功利主义》虽然起初遭到反对,但现在被视为政治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文本。
剑桥大学前校长布罗尔斯教授、英国前教育大臣克拉克、 PISA之父 施莱歇尔等倾情推荐! 本丛书批判性思维 PACIER模式 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全面培养读者六种批判性思维技能。 解析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该书著于1905年。马克斯 韦伯通过考察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经济行为的差异,开研究道德伦理对社会生活影响之先河。他试图对影响经济行为的宗教信仰与实践进行单独研究,发现天主教徒获取商业成功的动力通常不如新教徒,因为在天主教信仰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救赎。与之相对的,加尔文主义者则相信一个人能否被救赎是出生之前就由上帝预定的,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拯救一个被诅咒的灵魂韦伯认为,救赎无望的新教徒试图通过努力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伦理促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人的境况》写于1958年,汉娜 阿伦特在书中提出了两个根本性问题:政治在何种情境下产生?又是在何种情境下消解?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阿伦特对一些西方思想传统进行了大胆颠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典政治哲学家认为,沉浸在思考中的生活远比包含了劳动、工作、行动的积极生活重要。但阿伦特在考察了人类的政治实践后,认为政治行动与政治思考同样重要。此外,阿伦特将 多元性 (又译 复数性 ) 即多样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可以和平共存 一视为人类的基本境况之一。
本书共归纳了60个有关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问题,阐释丫现实主义概念,并对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不仅厘清了现实主义涵义的嬗变,还详细介绍了19世纪前后西方文艺批评史中对“真实”的理解,同时对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表述,为有心于现实主义文学研讨的读者提供丫一个清晰的轮廓。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一般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教材,亦可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文学课外阅读教材,并且可供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