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本充满着乡情的集子,收集了李零教授在晋蒙时期的回忆,亦是其考察性文章的集结。李教授作为山西人,自其插队下乡去内蒙后,每年必回山西,作学术交流与考察。此书为他的个人文集,既收录了他关于插队生活的回忆,亦有记述其家人的文章,以及其在上党地区考察的记录 李零教授用简练的文笔表达着丰富的内容,感情真挚,抒发了真切的怀乡之情,并由此生发出一些理性的思考,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同时兼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集散文的文学性和考察的学术性于一体,更饱含了李教授对山西古老文明的崇敬、对家乡的浓烈热爱。 天地悠悠,回家的路很长,每一次在梦中
《道德经》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又称《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华历史浩浩然几千年,民间文化包罗万象,民间信仰则占其一,渐渐滋生,如藤枝蔓叶渗透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但每每谈及信仰时,总有一种宏大、抽象、虚无的思维定式,不可具象。本书取名《杭风遗俗》意欲穿透历史迷雾,把抽象的概念、意识形态具化到一座庙,一个祠,甚至是斑驳光影里仅存的一块碑一座桥,以轻阅读、故事性来探究杭州的、大众的民间信仰的渊源、变迁及传延。当我们去往城隍庙、半山娘娘庙、钱王祠时,看到的听到的不仅是建筑、碑文和历史故事,更有其背后的民众信奉和百姓希冀。
《太平洋岛屿战全书1941——1945》全景式描绘了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岛屿作战史。作者以岛屿攻防立论,两栖战、地面战、海战、空战由此展开,时间、空间脉络分明,战略意图、战场态势清晰,详列各方部队、将帅、兵器、舰艇、军机,评判战术、战法,兼及岛屿地理、生态各方面。
本书以翔实的内容,配以图片,讲述了中国江南近代著名丝商南浔刘镛家族的百年盛衰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儒商情怀。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中国传统器物的功能、艺术、审美、文化和风格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下篇选择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瓷器、金银器、灯具、明器等9种有代表性的器物艺术,分别从功能、造型、装饰、色彩、制作工艺和文化精神、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重点论述。
《柬帖法式备览》是东昌府区政协实施文史资料征集、整理、编撰、出版系统化与专题化的又一次有益尝试,该书的出版,对于丰富东昌府区的文化底蕴、提升聊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以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全书共分4编,对聊城的风俗习惯作了介绍,具体有:古婚六礼与具帖常识、纳吉帖、长一辈主婚式、婚后宴请帖、九族与五服等。
《辽代玺印研究》对辽代玺印作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玺印发展史上,宋辽金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和宋金的玺印一样,在丰富多姿的古玺印遗产中,辽代玺印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篆刻艺术园地里,辽代玺印以其独具的风格放射异彩。这部著作具有以下一些特色:一、从文献和实物两方面搜集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辽代玺印的资料。二、对辽代玺印的形制、印文、款识、质材、重量、制度以及风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三、对辽代玺印的分类、钤色制度、私印定义的界定以及一些官印的考证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有裨于辽代玺印研究的深入。四、书中专立“辽代玺印文献要籍解题”一章,详列有关辽代玺印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作了扼要的说明,这对于有志研究辽代玺印的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