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本充满着乡情的集子,收集了李零教授在晋蒙时期的回忆,亦是其考察性文章的集结。李教授作为山西人,自其插队下乡去内蒙后,每年必回山西,作学术交流与考察。此书为他的个人文集,既收录了他关于插队生活的回忆,亦有记述其家人的文章,以及其在上党地区考察的记录 李零教授用简练的文笔表达着丰富的内容,感情真挚,抒发了真切的怀乡之情,并由此生发出一些理性的思考,是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同时兼具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集散文的文学性和考察的学术性于一体,更饱含了李教授对山西古老文明的崇敬、对家乡的浓烈热爱。 天地悠悠,回家的路很长,每一次在梦中
《道德经》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又称《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华历史浩浩然几千年,民间文化包罗万象,民间信仰则占其一,渐渐滋生,如藤枝蔓叶渗透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但每每谈及信仰时,总有一种宏大、抽象、虚无的思维定式,不可具象。本书取名《杭风遗俗》意欲穿透历史迷雾,把抽象的概念、意识形态具化到一座庙,一个祠,甚至是斑驳光影里仅存的一块碑一座桥,以轻阅读、故事性来探究杭州的、大众的民间信仰的渊源、变迁及传延。当我们去往城隍庙、半山娘娘庙、钱王祠时,看到的听到的不仅是建筑、碑文和历史故事,更有其背后的民众信奉和百姓希冀。
《柬帖法式备览》是东昌府区政协实施文史资料征集、整理、编撰、出版系统化与专题化的又一次有益尝试,该书的出版,对于丰富东昌府区的文化底蕴、提升聊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以及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全书共分4编,对聊城的风俗习惯作了介绍,具体有:古婚六礼与具帖常识、纳吉帖、长一辈主婚式、婚后宴请帖、九族与五服等。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由宋镇豪担任主编编写的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 《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论述商朝礼制与社会生活礼俗的运作,以及有关商代社会行为观念整合规范的机制。《商代社会生活与礼俗》全面考察城邑生活与族居形态、建筑营造礼仪、宫室宅落建制、居住作息习俗、家族亲属关系和社会风尚,包括商代的衣食住行、农业信仰礼俗、人生俗尚、婚制婚俗、生育观念、养老教子、卫生保健与医疗俗信,以及社会礼仪及礼器名物制度、服饰车马制度、文化娱乐、丧葬制度、甲骨
本书是“牧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长期从事民俗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置身其中,立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先后对新乡市各辖区进行考察、走访,开展田野调查,以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关系为逻辑维系,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为考察重点,通过采风、访谈、调查,搜集了大量的手资料,深入了解了新乡丰富的风土人情,深刻理解了广大民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景。本书对牧野民俗的内容、起源、发展进行了系统完整的介绍,有助于全面了解新乡历史和文化,了解新乡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有助于牧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塑造牧野精神和魅力新乡。
《太平洋海战之谜》共三个部分内容:日军战略进攻阶段、日美战略转折阶段、美军战略进攻阶段,《太平洋海战之谜》对这三个阶段中出现的一些难解问题设法搜集、查阅和研读相关史料,呈现答案,如日本奋力建造的“大和”型超级战列舰在战争中到底起了多大作用?日本本想借此称霸海洋,为何使其走上毁灭之路?等等。 《太平洋海战之谜》呈现之事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发生的真事,有因有果,有主要情节。一事一篇,单篇看似一件事,事实上许多事是相互关联的。前篇的内容是后篇的背景,而后篇又是前篇史事的继续。前后联系起来,既可了解太平洋战争攻防态势的大致变化,亦可看出交战双方高层的决策及所采取的基本战略战术。《太平洋海战之谜》内容真实可信,除依据出版的有关书刊外,相当一部分是日美官方编辑出版的史料,某些内容还有敌
本书以宋代著名的眉山苏氏家族为个案,通过对苏氏家族教育、经济、婚姻、祭祀等日常生活的深入细致的剖析,对照宋代其他士大夫家族,探讨宋代社会的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与王权之间丝丝缕缕的关系。书稿系在大量专题研究基础上完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一千多年来,司马懿一直是作为一位让人爱憎交加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的形象出现,尤其是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中的血腥手段,更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头号反面人物。但历史真实的司马懿到底如何呢? 司马懿,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皇朝的实际奠基人。曾任职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曹魏三代的托孤辅政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屡立战功,不仅率大军成功抵御了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而且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也有重要贡献。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所以历史上对其评价毁誉参半,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及影视剧中,更是大奸大恶的形象居多。为将一个真实的司马懿展现在当代人的面前,我们精选周一良、柳春藩、孙立群、王晓毅、毛元佑等当代学者在司马懿研
作者曾于1959年至1964年担任胡耀邦同志的秘书,与耀邦共事多年,为耀邦的真摯朋友。 作者通过多年近距离的观察,记录了胡耀邦1952年到团中央主持工作以后一生的主要经历,包括文革前后以及改革开放前后,胡耀邦的言行以及对中央重大決策的影响。探讨了胡耀邦同,关于中国政治改革、经济发展、解放思想等领域的思路和措施,真实再现了胡耀邦同志在某些领域推进改革的进取风格,以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重要领导人的高尚品格和爱民作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胡耀邦的「纯笃而坦荡」的一生,也从侧面记录了新中国的这段历史, 其中不乏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内容:1951年5月,朝鲜战争爆发不到一年。中国的无产阶段政权也只有两岁。如火如茶的抗美援朝运动正在全国展开。为保卫新生政权,当年2月份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使全国范围内的镇压反革命群众运动在春季形成高潮。作为共和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的爸爸自然国事繁忙,而公安部政治处处长的妈妈则国事家事都繁忙。于是,本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我,在妈妈一次急忙忙的热水浴之后,只经七月孕育就匆匆闯人入世。……